当学生满意老师 创家长满意班级

2019-08-30 08:26赵红春
求知导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德育班主任

摘 要:近几年,教育问题频频发生。学生有不知父母辛苦而抱怨父母为其付出太少的;也有遇到一点小小挫折就选择自杀的。除了社会、家庭等多种因素外,教师也应改变自己的认识和做法。影响学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因素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产生,更需要教师更新已有的认知。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班级水平

一、爱心融入细微,身教重于言教

冰心老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個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对教育者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为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中,使学生无论何时都感觉到这种爱是真诚的。

只有通过耐心地说服教育,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把自己的想法毫无顾虑地讲给教师听。我所带的班级里的张某同学,有一段时间情绪低落,学习劲头不强。我先做了一番细致调查,得知她父母正在闹离婚,家庭矛盾重重,使其无法安心学习。掌握这一情况后,我才找张某同学谈话。张某开始有些顾虑,不想谈及家庭事务。家丑不可外传,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耐心地指导,然她知道教师在真心诚意地为她解决问题。张某同学便敞开心扉地谈论了自己的家务事以及自己对父母的看法。我及时与家长沟通,在和家长谈话时谈到了家庭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开诚布公的谈心与善良无私的爱心,终于使张某同学从困境中摆脱,学习信心大增,最终考出了满意的成绩。

二、铸造教师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通过言传身教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用自己的所言所行去教育学生。班里还有一位同学,由于家长忙于生意,对他照顾较少,且多采用棍棒教育,使其破罐子破摔。我发现他一个男孩子常穿旧的女孩子衣服,不时有同学嘲笑他,我就给他父母讲述让孩子这样着装的弊端,希望其父母给他买一套漂亮的男孩子衣服。过了几天,我果然看见他穿了一套新衣服,就特意走近他说:“真好看!”并摸了摸他的头,下午做作业时我耐心地辅导他完成作业,并在作业本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优”,后示意给全班同学说:“今天赵某的作业和他人一样美,一样酷!”我看到他虽有几分害羞,却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慢慢地,我发现他衣服穿得整洁了,学习也进步了。

三、从班级最落后的一名学生抓起,提升班级整体水平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综合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班级管理时一些学习吃力的孩子常常会成为“木桶原理”中那块最“低矮的木板”。

我班有位插班生,行为有点怪癖,常做出一些怪异的举动吓唬人。从和他父母的交流中,得知,他以前在偏远的农村上学,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别人对孩子有一些歧视,这才造成了他现在的样子。他父母说:“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我说:“有!我们得给孩子加油”。在他交给我字迹歪歪扭扭的作业本上,我悄悄地写上“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行!”“同学们的掌声会让你做得更好。”班里只要有能展示他长处的机会我都从不放过,并教导班里的同学多包容、谅解他,多帮助他,慢慢地他脸上的笑容多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在逐渐克服改正。

就这样我绞尽脑汁地让班级的这些“落后者们”把兴趣由调皮捣蛋转移到学习上,把成就感由玩转移到进步上。尽管他们都不可能一下子变好,但只要付出十分努力,总能收获一分希望。

“但向耕耘,莫问酬答,多思奉献,少求索取。”这是我的人生准则和道德追求,我将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参考文献:

[1]孙燕,邹升平.教育、科学发展观之我见[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

[2]鲍寅初.践行科学发展观 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J].江苏教育研究,2010(6).

作者简介:赵红春(1966—),女,满族,辽宁沈阳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德育班主任
我的“自画像”
我的班主任①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德育出希望之花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