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嬉趣化”的乡村实践活动

2019-08-30 08:26俞燕
求知导刊 2019年14期

摘 要:嬉乐生态课程主张让幼儿亲近大自然,在自然中感受、想象和实践。教师可以以乡村为主要基地,带领幼儿深入田野,开展多样化、嬉趣化的实践活动。以季节时令为切入点、以劳作活动为主要实践形式等都是支持幼儿乡村实践活动开展、推进嬉乐课程生态开发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嬉趣化”;乡村实践活动;职业式体验

一、季节化运作,遵循自然时令

1.播种是生命的萌芽

教师可以在播种的季节带领孩子走进农田,开展多样化的劳作活动。孩子在劳作活动中能够直观地感受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方式,比如蚕豆、黄豆等的种子是埋在泥土里,孩子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如何挖坑、坑要挖多深才能把种子埋进去、埋好种子或菜秧后该如何将其压平等问题,简单的播种活动中也蕴藏着极大的教育价值。

2.培育是耐心的滋养

对幼儿耐心与爱心的培养也可以在对农作物的培育过程中进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重视对孩子“好奇心、兴趣、专注力”等学习品质的培养。在开展培育农作物的实践活动中,孩子们亲自浇水、施肥,不仅了解到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条件,还体验了农民耕种劳作的辛苦,孩子们在活动时还能感受与同伴合作能够带来更大的力量和更高的效率,这些美好品质的培养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3.收获是努力的结晶

在经历了播种和培育的漫长过程后,收获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在农作物和果实成熟的时节,孩子们走进硕果累累的果园,踏进金浪翻滚的稻田,他们惊喜地发现平时爱吃的橘子、柿子原来是从高高的树上结出来的,这大大激发了孩子对劳作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孩子们在乡间尽情释放“野性”,在充满乐趣的收获活动中,孩子真正体会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品尝活动是“收获型”实践活动的延伸,让孩子在品尝过程中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二、职业式体验,丰富实践形式

1.多层面感知,浸润人文情怀

职业体验式的实践活动能够大大拓展幼儿的见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对小班幼儿来说,可以以参观、体验为主,让孩子对某一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参观这些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体会劳动的不易,激发对劳动者的尊敬、热爱之情。

2.直观式操作,提高生存能力

对中大班的孩子来说,直观地参与劳动过程之中能够大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孩子在自由、自主的选择与参与中感知、探索、操作与创造,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在一次次失误中找寻成功的快乐,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幼儿在这样的实践中收获的不再是呆板的知识,而是直观生动的感知体验。

三、渗透式延伸,促进多元发展

1.与五大领域相结合

乡村实践活动可以将生活、劳作与五大领域的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做中学”,获得有益身心的发展。

2.与种植园地相结合

乡村实践活动一般是阶段性的活动,不会长期开展。幼儿园里的种植园地是大自然的浓缩,也是孩子接触大自然的窗口。幼儿在丰富的乡村实践基础上,认知水平得以提高,眼界得到开阔,对一些生疏的知识更容易接受。我们改变以往的模式,让孩子成为种植园的主人,这样大大激发孩子的种植兴趣,也增强了孩子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乡村实践活动并不是普通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是“嬉趣化”的实践活动,孩子在活动中融入大自然,深入感受乡间劳作活动的辛苦,在劳作中收获勇气、耐力与成功,成长为独立、自信、有创造力的个体,也让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宋林林. 結合乡村环境特点 开展田园化实践活动[J]. 环境教育,2013(11):82-83.

[2]谭满英. 利用乡村本土美术课程资源 丰富幼儿园美术活动[J]. 新课程(上旬刊),2017(2).

[3]施雷磊.挖掘乡村文化资源融入幼儿游戏[J].好家长,2017(48).

作者简介:俞燕(1973—),女,江苏南通人,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