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岭南传统文化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创新研究

2019-09-02 06:53谢艳霜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创新

谢艳霜

[摘要]岭南文化是中国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价值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中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岭南文化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在岭南文化方面运用的现状,结合岭南文化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中的意义,提出了将岭南传统文化与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岭南文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7-001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7.00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岭南传统文化发展及其特征

岭南地区大致包括两广(广东、广西)及海南,岭南地区自古利用沿海优势逐步发展为商贸较为发达的地区,岭南文化也由此发展。按照区域文化划分,岭南文化主要由广府文化、客家文化以及潮汕文化组成,是中国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岭南文化始于唐宋时期,形成于明清时期,丰富于近代革命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得益于闽学西进,广东北部的韶关逐步成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不断南迁,岭南文化逐步中原文化相融合,但又不同于当时的南方文化,并在清末,岭南文化在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等方面发展到了高峰时期。到了近代革命时期,从广西的金田起义、广东人氏(康有为、梁启超)主导的戊成变法,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使得岭南地区成为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进一步丰富了岭南文化,这一时期的岭南文化包含了革命精神、革新精神。

在岭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展岭南文化具有包容、务实、创新的特征。首先,岭南文化具有包容性,岭南文化是在中原人口南迁的基本上发展起来的,岭南文化在最初的发展中就是岭南地区的本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包容,到了近代时期岭南文化接受了西方世界的民主学说、科学文化,改革开放时期,岭南文化更是吸收了世界各地的多远文化,所以岭南文化的发展史是一个不但吸收、博采众长的过程,在包容发展中形成了岭南地区的独特文化。其次,岭南文化具有务实性,一方面岭南地区身处沿海,自古都是商品贸易之地,所以经世致用的经商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商之道不同于政治文化中高谈阔论,它更多的是强调实用、务实;另一方面,身处沿海的岭南地区也是近代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跳脚石”,晚清时期的岭南地区的人民生活困难,更加讲究务实。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发展现状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发展一般现状

第一,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认识仍需进一步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是高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向高校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性、知识性、实践性等方面内容,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过程中必然会注重强调社会主义这一政治属性;一般高校的课程设置中,马克思主义教育是高校教学系统中必修课程,所以教师在马克思主义课程中向学生灌输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以达到一般必修课程的知识点要求,从而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性。所以,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认识上,没有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三重属性,忽略了实践属性,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

第二,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手段仍需进一步丰富。在高校信息化教学浪潮的推动下,高校教学大纲逐步将专业知识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以及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进程,完成教学目标,这也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了新挑战。由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较为严肃、刻板,对将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没有较适当的尺度,所以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方式只是补充了适当的音视频材料,没有有效地将新媒体与教学手段相结合。

(二)岭南文化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中的现状

第一,岭南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中所占比例较少。一方面,当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大多是传统意义的教育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家重大时政、学生的“三观”养成等方面内容,对于岭南文化的涉及较少,只有在旧民族主义革命内容中会少量涉及岭南文化;另一方面,岭南地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过程中没有针对该地区特色的文化背景制定特定的教学方案,未能适当地加入岭南地区文化的内容。

第二,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对岭南文化的认知不高。笔者走访了大量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他们大多不熟悉岭南文化的文脉发展、岭南的人文历史。如果教育工作者对岭南文化知之甚少,那么就不能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这对于岭南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教育过程中也是一大挑战。

三、岭南文化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以来,对文化、特别是“文化自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将地方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融合,如广东省在建设“文化强省”规划中明确强调,要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岭南优秀文化与吸收外来文明成果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强广东的文化建设。而高校又是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之一,将岭南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能够增强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有助于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向高校学生介绍社会主义,帮助学生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观,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讲到“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岭南文化不仅是中国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讲清楚岭南文化,不仅能够幫助学生厘清中国近代国人的思想传播历程,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变化历程,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

(三)有助于提高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水平。当前,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期,对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水平也提高了新要求。将岭南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教育中,不仅能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拓宽马克思主义教育载体,丰富马克思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还能针对岭南地区高校、高校的岭南地区生源学生制定相应的特色课程,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岭南地区高校及生源学生的课程,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水平。

(四)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学说是具有普遍性的基本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特殊性,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需要结合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国情相结合,就必须结合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具体到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相结合是马克思中国化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途径。岭南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岭南文化融入到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四、基于岭南传统文化,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

(一)调整专、兼职教师结构比例,优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者配置

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专任教师的岭南文化素质养成工作,提升岭南文化专业知识,加深专任教师对岭南文化的历史、发展、现状有深刻的认识,同时,高校可以适当地引进具有岭南文化背景的专任教师;其次,高校可以选聘具有“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背景的社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补充适当的教学资源,该类兼职教师既可以做好岭南文化的相关课程教授工作,又可以帮助专任教师丰富岭南文化知识。

(二)构建岭南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专业契合点,增强马克思课程趣昧性

将岭南文化课程设置写入马克思主义专业课程建设中,在授课计划制定过程中,要深挖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与岭南文化相关联内容,在教授此类课程时,要改变课程导入方式,将课程导入与岭南文化相结合,如在中国近代革命史部分,可以改变还有的课程导入方式,而采用以“岭南文化在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影响”为问题导入,通过岭南地区相关的人物或事件为线索,串联中国近代革命历史,通过这一新颖的历史脉络,不仅能够增强课程的趣味性,还能生动形象的帮助学生记忆中国近代革命史。

(三)创新课程设置,营造岭南文化校园氛围

通过开设岭南文化相关的第二课堂,增强马克思主義教育效果。开设岭南文化学习社团,以岭南文化学校为社团主要活动,深挖岭南文化中的创新精神、改革精神、敢为人先精神等时代特征,并通过社团活动的方式,宣传岭南精神及国家主旋律;开展岭南文化相关的实践教育活动,岭南文化中有不少的红色记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能够丰富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高校可以组织师生进行岭南地区的实地考察,收集岭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学生对红色记忆的认知。

(四)研究岭南文化形式,丰富马克思主义教育载体

岭南传统文化形式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提供了具体的载体和形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抽象的,在马克思主义教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空洞式的说教,所以教师需要具体的载体,才能便于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岭南传统文化通过语言、艺术、建筑等具体文化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岭南精神,有助于在教育过程中树立典型(如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广东精神、广府人文精神等等),帮助高校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束语

将岭南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融合的重要途径,即丰富了高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又丰富了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教育内容与载体,在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效果的同时,又能提高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

将岭南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辩证对待岭南传统文化。岭南传统文化既有精髓部分,也有糟粕部分,所以将岭南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教育之前,要确定岭南传统文化中的红色基因、优秀成分。这就需要我们把某一岭南传统文化放到原有的历史条件中,对其进行精髓与糟粕的剥离,承认精华部分的同时,要批判的“继承”糟粕部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

[2]玉金宇.学校教育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有限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3]田丰.实现文化自觉全面提升岭南文化竞争力[J].广东社会科学,2003(3).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创新
毕家铭作品《岭南文化天桥设计》
岭南文化名家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岭南文化遗产讲座——《仓东计划》的理念与实践在广州举行
基于岭南文化的生态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