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优化路径

2019-09-02 06:53曹馨蕾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教育

曹馨蕾

[摘要]经管类大学生拥有经济管理学科背景,辅之以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更快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点创新创业教育优化路径,分别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资金扶持力度、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自觉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鼓励支持创新创业。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路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7-0008-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7.004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观点,次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将“双创”打造为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创新创业被历史性地提到了战略新高度。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许多高校都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当前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经管类专业有庞大的学生群体,与市场经济的联系更为紧密,对于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提升提出迫切性需要的同时,也拥有着更为便利的培养条件,还能更直接地体现出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只有深入研究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解决好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和进步。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国外资料文献中尚无“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仅有“创业教育”,其中包含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内容,但更多的是培养企业家精神,强调机会、风险与行动。而在国内,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高校是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大多还处在摸索阶段。由于经验不足,存在着目标不合理、定位不准确、渠道未开发、资源未共享等问题,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理想,只有将产学研紧密结合,采用多种形式的模拟演练,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才能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目的。

专业教育,其以通识教育为前提基础,通过系统教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专业技能训练,在某一特定的领域达到特定水准的教育。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都实施专业教育,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经过多年的办学历史,我国高校積攒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完善的、规范的专业教育体系和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专业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性和职业倾向性,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亦有一定的差异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首先,两者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两者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其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互相促进,一方面,专业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专业理论基础,无论是哪一领域哪一方面的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专业知识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能有效促进专业知识的掌握,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帮助理解专业知识,自觉构建相关知识体系,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心理素质、抗挫能力等学习过程中必需的良好人格和品质。然而通常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抛开了专业教育独立进行,教学缺乏了针对性和专业特性;此外,教育手段单一,以创新创业理论为主,缺乏专业实践环节,大大弱化了教学效果,失去了教学的整体效应。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与专业教育紧密联系,在全社会的合力作用下,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与原因

经管类专业具有庞大的学生群体,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对经管类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培育出一批有实践成果的发明创造者和企业创始人,但这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创新创业政策不明朗。自国家喊出“双创”口号以来,各省市政府、各高校纷纷响应国家号召,风风火火开展了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和相关活动,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制度支持学生和社会人员创新创业,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做出了巨大努力。但通过对经管类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政府的扶持政策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只有少部分本身具有创新创业倾向的大学生才去主动关注,可见政府创新创业政策不够明朗,透明度和宣传力度不足,学生获取政策信息的渠道不够,导致政府的政策没有很好地起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作用。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来自于学校,高校教育体系不完善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能力培育效果。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发展快,致使整个培育体系的构建还有许多未尽之处。首先,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不够理想。课程学习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然而大部分经管类学生表示创新创业课程对自己的帮助并不大。一是教学计划不合理,学时短,学分少,且其中大部分是概念和理论内容,无法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信息;二是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经管专业针对性,与专业教育脱轨,无法与自身的知识体系建立关系。其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不完善。作为短时间内迅速铺开的课程,很多高校还未来得及培养出一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故存在专业指导老师紧缺、师资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再次,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强调实践的学科,而目前大部分教育形式仅限于课程学习,缺乏实践内容,高校办学保守,与社会缺少合作,无法良好地开发公共实践渠道,除此之外高校尚未建立学生自主运营的实践训练平台,难以充分利用好学生特性。最后,高校组织管理不健全,大部分高校通过职能挂靠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工作,例如由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工作处等部门兼职管理,然而这些部门本身工作任务重,难以专门性地发展创新创业这一学科,难以提供专业的服务工作。

(三)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不足。意识是行为的先决条件,在全社会“双创”氛围的烘托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大幅提高,但仍存在大部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足或能力不足的问题,首先是态度和认知方面,经管类专业女生居多,大部分趋于寻找稳定的就业方式,只要课程考核合格,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即可完成大学目标,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对他们中的大部分而言,仅仅是为了完成学分要求或评优评奖要求,而不是为了激发出创新创业热情和潜能。可见,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态度不够积极,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其次是对创新创业的理解方面,大部分学生会把创新创业与“赚大钱”“风险高“当老板”几个关键词联系起来,只有少部分学生能深层次地把创新创业与缓解就业压力、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创造价值、实现个人理想这些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相关联,如此现象,大学生普遍创新创业意识较低也就不难想象了。最后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能力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研究显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创业经历,害怕失败,害怕无法承担失败的后果和造成的负面影响;二是社会阅历不够,缺乏有效交际圈和信息渠道,缺乏业内经验和广阔的视野,导致自信心不足;三是专业知识欠缺,即便自身在本学科有良好的知识基础,但也难以在跨领域跨学科的创新创业行为中运筹帷幄;四是缺乏引导和各方面支持,万事开头难,没有人帮助引进门将事倍功半,个人能力再强也难以单枪匹马独当一面,此外缺乏合作伙伴和经济基础也是阻碍创新创业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

(四)社会创新创业包容度和支持度不够。社会的包容度和支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大学生的就业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社会已经越来越接受就业多元化的现实,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大部分学生家长就业观念保守,在学生选择就业时更倾向于稳定的、低风险的职业,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好工作而求次的选择,对创业存在偏见,对创业失败者也不够宽容,因此不乏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学生被迫放弃。此外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不能光靠口号,还需有实际行动,现如今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物质支持力度不够大,导致大学生有创业想法但心有余而力,无法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三、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業教育优化路径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资金扶持力度。2015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通过一系列创新创业优惠政策,为社会人士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开创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大推动了创新创业的进程。针对其中出现的大学生对政策了解不够、信息渠道单一、资金缺乏等问题,政府还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资金扶持力度。第一,扩大宣传范围。政府的政策宣传对象不能仅仅是那些本身有创业倾向的社会人士,应扩大宣传范围,通过在社会开展公益宣传、在高校内开展专题讲座、适时推送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将政策信息普及大众,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用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校内学生参与到全社会创新创业的行列中。第二,深化宣传内容,提高宣传的具体性。经管类专业大学生通过校内课程可以了解政府优惠政策的存在,但是对其具体内容缺乏了解,指导老师大都没有创新创业实战经验,有些深层次的问题老师无法具体解答,导致学生求助无门。第三,拓宽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方面,通过社会资金的筹集,加大促进创新创业发展的基础性投入,如创业孵化基地和训练平台建设、创业导师培训、创新创业课程开发等;另一方面,加大对大学生个人的资金扶持力度,如奖励创新成果、补贴创业启动资金、资助项目转化和落地等。从以上可见,推动创新创业发展,政府还需付出诸多努力。

(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将无法满足高校人才培养需要,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育效果。为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优化教学模式,重构课程设计。教学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手段,高校可根据经管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计划,例如适当修改学分和课时量、结合经管专业教育完善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引入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跨学科内容、完善考核制度等。第二,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一要保证师资结构,既要有创新创业理论型的专家,也要有具备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导师或企业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创业经验和商业领域技能;二要保证校内教师质量和数量,教师自身应自觉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高校也应主动培养一批优秀教师,通过培训、企业挂靠等方式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并保证一定的创新创业专职教师数量,通过绩效奖励、资金扶持、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一批既有专业学科背景又有企业从业背景的优秀教师。第三,优化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经管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科优势,但和工科类学生相比缺乏实验能力、论证能力,故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依赖充分的社会实践,高校必须从宏观的教育理论出发,为经管类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搭好实践桥梁、提高实践资源利用率,例如放宽实验室的管理限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再如放宽学生自主创业的限制,增强实践经验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提早进入竞争行列;还可开发实践渠道,争取社会锻炼资源,通过鼓励参与国际论坛和国际赛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认清经济发展趋势、产业发展现状和金融市场现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第四,优化创新创业组织结构。针对创新创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的问题,高校可通过成立专职的创新创业机构来解决,专职机构可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专门性地研究创新创业领域,专注课程资源开发和政策信息研究,支持大学生创业全过程,并可全面协调校内外资源,形成全校合力,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

(三)自觉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只有让学生勇于将创新创业想法落实到实践中,才能说创新创业教育有了实效。第一,科学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勇于探索和发现的创新精神,发挥优秀学生创新创业成功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带动更多的大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第二,加强自学能力。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关注各类信息,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创新创业契机,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汲取别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视野,从中得到启示,拓展思路,以丰富的想象力处理实际问题;第三,充分发挥自身特点。把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与专业背景良好地结合,寻找创新创业的切合点,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能。第四,培养必备的创新创业人格和品质。平时加强学习,以丰富的知识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合作与交流,在团队力量中增长信心,增强心理素质;勇于克服困难,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以强大的内心面对可能发生的挫折。

(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鼓励支持创新创业。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但毕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状态,极易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上尤其是学生家长,对创新创业认同度偏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行动力。因此,全社会应共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鼓励并支持创新创业。第一,加强创新创业观念的引导。可通过举办创新创业成果展、追踪报道成功创业人士等方式吸引大学生和社会人士关注创新创业,转变错误认知,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第二,提高社会对创新创业的认同度和包容度,一方面,要正确看待毕业生的择业观,平等看待每一个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职业不分贵贱,选择创新创业并不是找不到好工作的后果,而应看成是实现梦想的实际行动。另一方面,要对创新创业失败者给予包容,不能就失败的个案而否定创业,或许失败是暂时的,总结经验后东山再起也不无可能,全社会应理性地、辩证地看待成功与否,用包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初生的企业生命。

四、结语

创新创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如今创新创业在国家的号召才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经管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优化路径复杂而烦琐,只有在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下,创新创业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孙旭春,赵杰,王昱淇.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科技风,2018(34):226-227.

[2]马红梅,郝美竹.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教育教学论坛,2018(47):7-9.

[3]王福英,林艳新,侯新.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学专业教育融合探讨[J].会计之友,2010(3):123-124.

[4]王珊珊.高职经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7(3):59.

[5]李娜.广西高校经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8.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