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019-09-03 05:49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技术型艺术类专业技能

■肖 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一、前言

伴随双创概念的提出,如何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具备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不断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艺术类专业具有与社会实践联系紧密、社会适应能力强等特点,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创新创业的主力军。然而,受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备、专业关注度较低等因素影响,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未收到预期效果。因此,本文围绕艺术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保障4条主线,探索构建“四元协同”的艺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期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36号文中明确指出“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教司2018年12号文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就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变”。因此,以国家政策为理论依据,我国各高校不断顺应时代趋势、抓住发展机遇,在不断创新、探索中全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三、应用技术型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应用技术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需求

自2002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设想》中首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以来,创新创业教育先后经历了“潜意识”、“整体论”、“概念确立”和“实践探索”4个发展阶段。其中,2010年教育部正式确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并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引导高校不断更新观念,将知识传授转变为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将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随后,以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批研究型大学、综合性大学率先迈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步伐。而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培养等方面仍缺少具体、系统的梳理与探索。因此,应用技术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必然。

(二)艺术类专业特性的客观要求

艺术类专业具有与社会实践联系紧密、社会适应能力强等特点。为保证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艺术类专业学生既要有良好的创意和创新理念,也要有过硬的实操能力。同时,伴随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大、人才需求疲软等现象的出现,社会对艺术类专业人才的用人标准越来越高。因此,提升艺术类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已成客观必然。

四、应用技术型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战略部署下,应用技术型高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开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应用技术型高校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明确办学定位为前提,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如,部分应用技术型高校开始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教学与考核方法基础上探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与载体,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然而,需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并未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与促进,结合艺术类专业的发展现状,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艺术专业教育体系独立并行,课程体系缺乏整体的顶层设计,体系调整存在周期长、滞后严重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仅是画饼充饥、流于形式。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当前,创新创业课程多数由在校辅导员承担,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严重不足,缺乏相应的实战经验和创业理论培训,这些均有悖于创新创业教育强实操性和高创新性的特点。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匮乏。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创新创业育人机制不够完善,实践平台短缺,形式单一、扁平,推进力度不够,发展动力不足。

第四,创新创业教育缺少配套的质量保障方案,尤其缺少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反馈体系,缺少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创新创业情况的有效追踪,无法形成高效的正反馈。

综上所述,应用技术型高校中传统教育教学体系与创新实践教学之间的结构化矛盾,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了其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成效。

五、应用技术型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结、梳理前期研究,笔者认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本质是在不否认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前提下,融合新的特质,真正融合为“培养创新创业素质、激发创新创业能力”。立足于应用技术型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现状,要真正意义上实现这种融合,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突破:第一,需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结合应用技术型高校特点、艺术类专业特性分型分层设计;第二,需充分融入“艺术专业教育”,发挥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功能;第三,需贯穿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鉴于此,结合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实际和艺术专业特点,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更新观念,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的有效资源,笔者构建了艺术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四元协同”人才培养新模式(图1),以期提升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图1 应用技术型高校艺术专业“四元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多层次制定艺术专业技能培训方案

在全力打造创新中国的今天,制定完善的艺术专业技能培训方案,是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必然选择。然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行不是盲目的“邯郸学步”,而是需要系统地、有针对性地顶层设计与培训方案,以递进的方式不断提升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在艺术专业技能培训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搭建系统性、阶梯式的专业理论课程平台,既保证艺术类专业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专业能力,同时达到拓宽艺术类专业学生知识面的目的;第二,充分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地增设艺术类实践教学模块,如,在专业实践课程中充分融入“创造性思维”、“KAB创业课程”、“SYB创业培训”等内容,实现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的有效渗透;第三,增设管理、营销、人文素质类等相关课程,实现相近学科交叉融合,保证学生具备扎实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

(二)多维度推进艺术专业创新创业素质培养

艺术专业自身的特性决定了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因此,首先应从艺术专业学生出发,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学过程中多引入实际作品及其市场价值,使其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认知,不断提升其创新创业素质;其次,从高校教师角度出发,对骨干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鼓励其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开拓自身创新创业教育视野,力求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最后,从高校管理者角度出发,提升管理人员对艺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保障艺术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地生根。

(三)多元化构建艺术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

基于艺术类专业特色,依托地域优势,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尤为重要。首先,创建艺术专业校内创新创业平台,如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紧密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举办校内实战模拟;此外,创建校—政—企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形式多样的校外平台。

(四)全过程建立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方案

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监控体系和反馈体系,首先应建立“递进式”的专项监控体系,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技能训练、创新创业实战模拟等各个环节进行分层级、分阶段地阶梯式专项监控;其次是建立“发展式”的人才培养质量反馈体系,一方面将上述“递进式”专项监控体系的结果全过程反馈至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建立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跟踪反馈系统,追踪记录学生毕业后五年的就业去向、就业质量等,并将其有效反馈至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正向反馈。

六、结语

伴随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应用技术型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发生了显著变化。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不断深化、持续推进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成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时代使命。将创新创业理念在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渗透与融合作为根本出发点,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更新观念,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的有效资源,探索构建艺术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四元协同”人才培养新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艺术类专业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技术型艺术类专业技能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浅谈技术型管理者的成长修炼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独立学院在城乡规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分析
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型员工激励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