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纺织品出口企业成本控制研究

2019-09-03 10:02唐敏智
财讯 2019年23期
关键词:成本控制中小企业问题

唐敏智

摘 要: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加强的经营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领先是许多企业选择的竞争战略,成本控制成为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纺织品生产出口是传统制造产业,是低资本、低耗能、劳动密集型行业,非常容易受到原材料、人工、汇率等成本要素上升的影响。企业依据自身的特點,采用合适的成本核算控制的方法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该行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应从设计开发、物料采购、生产加工及收款结汇等方面进行产品成本控制,并就成本控制的重要性、问题、对策等进行研究探讨。指出现时纺织品出口生产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对产品的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的理念。

关键词:纺织品出口;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一、中小纺织品出口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实行成本控制是实现利润目标的有效手段

企业最大的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而盈利是其最原始的动力。产品成本决定企业最终盈利多少,降低相关成本,就增加企业盈利。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开源”与“节流”都相当重要。在某些时候“节流”可能更重要。试想在既定规模的情况下销售10亿元、净利润为10%的公司要想使净利润增加1%,在不考虑税费的情况下,其销售要增10%,相当于要增加1亿的销售额,才能达到目的;如节约成本1.11%就可以实现净利润增加1%的目标。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通过节约成本来实现目标将更现实。

(2)实行成本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竞争力

现时成本控制一般均要全方位控制。从产品设计、组织生产到销售及收回款项与当初报价的成本目标进行比较,找出有利差异,改善不利因素,以作为在以后产品报价的有利因素,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不断的持之改善,将会使企业团队的执行力持久有效。

(3)实行成本控制有助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企业要实行成本控制,必须有相关制度如全面预算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定期的财产清查制度等。只要企业成本控制严格,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财产完整,减少与避免贪污盗窃、计量不准、超额消耗损失等情况的发生。

二、中小纺织品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成本控制的方法手段,大多只侧重于降低耗费、节约费用;成本控制的范围局限于生产制造过程,较少涉及产品开发、销售及售后服务的诸多方面;成本控制观念较守旧,成本战略淡薄。这些均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体为:

(1)成本控制的方法手段简单,不能满足企业决策的需要

许多中小企业对成本核算的成本项目仅针对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人工、制造费用的核算。且一般为事后核算,提供的数据滞后,对企业产品的订单决策帮助不大。没有对产品的整个供应链进行控制。实际上影响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单量的大小、企业的规模及管理水平、企业所处的位置、产品设计等都会影响成本的构成,都是企业成本决策所要考虑的因素。

(2)成本控制的范围局限,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成本控制只注重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对研发、供应商、客户订单成本不够重视,如最小定单量要求不严,这造成产生多余的库存物料,如没有追加新订单的,就会造成呆料。成本控制应该贯通整个产品,从市场调查、设计、制版、供应链的选择、生产、销售等全过程控制,根据不同的内外部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战略,使用不同的成本控制的方法,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

(3)成本控制观念较守旧,不能适应企业竞争的挑战

成本控制观念守旧,主要表现在对成本控制的目的及手段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其目的往往局限于成本的降低额,片面地强调节约成本,较少从效益的角度来看成本的效用。在成本控制过程中损害产品的差异性,去除对客户独特性服务,结果是失去一批忠诚的消费者,也就失去了客户。这样生产出没有市场的产品,就等于增加库存,成本控制就成了成本浪费。现代企业的成本竞争,是有条件与限度的。只有在不影响产品的适当功能质量、市场、与企业的综合效益下的成本控制,才是企业竞争的源泉与动力。

三、完善中小纺织品出口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1)完善成本控制的程序步骤,全过程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成本控制从控制的时间关系上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其目的就是对成本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将各项目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或目标成本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并分析差异,最终采取措施减少消除差异。要完成这些差异比较就要制定相关的控制步骤、程序与成本核算方法。一般可分如下程序步骤:

首先,成本控制标准的制定。成本控制标准的制定,是实施成本控制的前提和依据。这些标准应本着合理、可行等原则。现实运作管理对成本控制贯穿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要素均产生成本,都需要相应成本限额,所有的成本限额汇总到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体系。当然每个成本项目制定的标准是不同的,如原材料既要有量的消费定额,也需有价的定额,人工单位标准工时定额,费用定额等。总之标准的制定是成本控制的核心前提。

其次,真实、准确、及时计算实际成本。对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及时、准确的计算是差异比较又一必须的程序,它为差异分析提供参照的基础,费用的分类标准前后口径要一致,因果关系要对应,准确收集和计算实际成本,构成了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为分析成本差异提供数据支持。

再次,日常严格执行成本控制标准。日常经营生产活动,相关购买支出行为要严格依照成本费用预算与支出进行对照把关,起到事中控制的角色,尽量地使不利偏差在产生的过程中加以改善纠正,来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最后,对成本差异分析,提出措施,纠正逆差。产生成本差异的原因很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原材料的差异可分作量差与价格差,量差由生产部门负责,而价差就由采购部门负责。价差也可能是由于批量少、批次多,这样采购部议价能力就会削弱,这部分也由营运部共同分摊差异。因此,只有在认真分析差异的基础上,才能找到具体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对成本控制中产生的差异,除分析原因及责任归属时,更重要的是依据这些信息,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及时消除差异的影响,使企业实现既定的成本控制目标,这是事后反馈控制的关键环节。

猜你喜欢
成本控制中小企业问题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