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常见致病菌的分离及药敏试验

2019-09-05 03:06吴海燕王纯结敖日格乐裴大伟
养殖与饲料 2019年9期
关键词:蒙药琼脂链球菌

吴海燕 王纯结 敖日格乐 姜 艳 裴大伟

1.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137400;2.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010018

奶牛乳房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致病菌引起[1-2]。目前治疗奶牛乳腺炎首选抗生素,但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和耐药性的不断变化,抗生素的残留问题日益突出[3],迫切需要一种安全、绿色的奶牛乳腺炎治疗方法。蒙药由纯天然的矿植物组成,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本研究通过对患有奶牛场乳房炎的牛奶样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初步探讨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并比较2 种蒙药与抗生素抗菌差异,为该蒙药复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奶样采集。奶样采自呼和浩特市周围奶牛场50头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用温水清洗乳房,擦干后用2 g/L 的新洁尔灭和酒精棉对奶牛乳房进行消毒,弃去前2~3 把奶,每头采奶样约4 mL 于灭菌的离心管中,加盖封紧,标明牛号。

2)培养基及试剂。营养肉汤、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培养基、伊红美兰培养基、高盐甘露醇培养基、5%绵羊鲜血琼脂平板、血清平板,均按说明书配制;药敏纸片和生化鉴定所用的微量发酵管,以上均购自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试验仪器。HPS-250 生化培养箱、FLC-3 超净工作台、BP211D 电子天平、全不锈钢立式高压灭菌锅。

1.2 试验方法

1)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试验。将采集的乳样分别在普通琼脂平板、5%绵羊鲜血琼脂平板、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进行划线培养(37 ℃,24 h),观察细菌菌落生长情况,并进行涂片、镜检和纯培养[4]。根据细菌生化鉴定试剂盒说明进行生化鉴定。

2)蒙药复方药敏试验。将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中,37 ℃培养18 h。用营养肉汤校正浓度至0.5 麦氏比浊标准,约含1×108~2×108CFU/mL。将其稀释100 倍至1×106~2×106CFU/mL。用“L”型涂菌棒均匀涂布于整个培养基表面。用置杯器放置牛津杯,分别将100 μL 药液加入制备好的带有菌层平皿中的牛津杯内,盖好,37 ℃培养24 h。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大于15 mm 为极度敏感;大于10 mm 且小于15 mm 为高度极敏;大于8 mm 且小于10 mm 为敏感;小于8 mm 为不敏感[5]。

3)抗生素药敏试验。纸片扩散法(K-B 法),将分离菌纯化后进行药敏试验,37 ℃,24 h 培养后测量各种药物的抑菌环直径。试验结果判定:参照NCCLS (2007)公布的标准以敏感(susceptible)、中敏(intermediate)和耐药(resistant)3 种形式对抑菌圈大小进行分类。耐药率=耐药菌株数/试验菌株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常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1)培养及染色特性。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培养显示,A 类菌呈单个,短粗,菌体较小,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阴性,在伊红美蓝上形成黑色有金属光泽、光滑、湿润、隆起的中等大小菌落,在普通琼脂和血琼脂上为圆形乳白色菌落。B 类菌呈圆形或椭圆形,较大,单个或成对,个别有四联球菌,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阳性,在普通琼脂和血琼脂上生长良好,形成金黄色或白色小菌落,金黄色菌落在血琼脂上呈明显的溶血,白色菌落在血琼脂上不溶血。C 类菌呈圆形,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阳性,成短链状排列,在普通琼脂上为白色或灰白色细小菌落。在血琼脂上为灰白色半透明、隆起、粘稠的小菌落,有的有明显的β溶血。

2)动物试验。注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小鼠初期出现肌肉震颤、精神沉郁等症状,以后精神逐渐恢复,48 h 内有3 只死亡,用培养基回收到攻毒菌。

3)生化鉴定。将分离到的36 个菌株进行纯培养并采用生化试验进行鉴定,结果见表1~表3,表1~表3中,“+”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表1 A 类菌株生化反应试验结果

表2 B 类菌株生化反应试验结果

表3 C 类菌株生化反应试验结果

表4 蒙药复方药敏试验结果(抑菌圈直径M±S)

根据培养、形态、染色以及生化试验结果及参考文献[6],可初步判定所分离菌中A 类为大肠杆菌,B 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C 类为链球菌(C1 无乳链球菌,C2 为停乳链球菌)。对所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为:从50 份样品中分离细菌,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等试验,鉴定出无乳链球菌13 株,占分离菌的27%,大肠杆菌17 株,占分离菌的35%,金黄色葡萄球菌18 株,占分离菌的37%。其中,9 份乳样则未检出细菌,可能为非特异性乳房炎或者是由其他病原微生物引起。

2.2 蒙药复方药敏试验

对分离到的致病菌进行传统蒙药复方和正交蒙药复方药敏试验。由表4可知,正交蒙药复方和传统蒙药复方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的抑菌圈均大于15 mm,为极敏感,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2 种蒙药复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0.05)。

2.3 抗生素药敏试验

选择性对分离到的致病菌株进行了5 类共11种药物敏感试验。由表5可见,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链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药物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等药物不敏感,耐药率达到94%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药物高度敏感;对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药物中度敏感或不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林霉素、头孢噻吩等药物耐药率分别为100%、88.9%、94.4%、94.4%。而链球菌对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四环素、红霉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噻吩等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及克林霉素、链霉素不敏感,耐药率达到84.6%以上。

3 讨 论

导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等,但95%以上都是由细菌引起的[7-8]。本研究经细菌培养特性、形态染色特性、生化特性等鉴定表明,50 份奶样中共分离到48 个菌株,其中A 类17 个菌株为大肠杆菌,占分离菌的35%;B 类18 个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分离菌的37%;C 类13 个菌株则为链球菌,占分离菌的27%。本试验分离鉴定的细菌种类及所占的比例情况,与其他文献报道的其他地区奶牛乳房炎细菌鉴定结果略有不同[9-10],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各地气候、地理位置以及不同地区牛场的卫生管理措施存在差异有关。

当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时,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不断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促使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本研究抗生素药敏验结果表明,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尤其是卡那霉素效果突出。β-内酰胺类中青霉素类药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抑菌效果不明显。头孢噻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差,克林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差,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对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刘大成等[11]报道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高度敏感;链球菌对红霉素、喹诺酮类以及庆大霉素等均高度敏感,大肠杆菌对四环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等均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与本试验结果基本相符。邓海平等[12]报道,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较为敏感,本试验结果与其基本相符。

表5 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

蒙药复方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 种蒙药复方对所分离的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蒙药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日趋增强,急需开发能够替代抗生素,且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的产品。有研究表明,蒙药制剂不但能够直接抑杀病原微生物,而且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因此,蒙药在治疗乳房炎方面具有很大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蒙药琼脂链球菌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及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响应面法优化羟丙基琼脂制备工艺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高透明度琼脂的制备工艺研究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模具的开发及改良
变形链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蒙药凤仙花的显微鉴别
蒙药治疗产后尿储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