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河套: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样本

2019-09-05 02:23王丹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农畜产品河套巴彦淖尔

王丹

【写在前面的话】

在黄河“几字湾”的顶端,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它就是拥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巴彦淖尔。巴彦淖尔位于内蒙古西部,面积6.5万平方公里,地处北纬40°农作物种植的黄金带,是国家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有机原奶、葵花籽、脱水菜生产基地和全国第二大番茄种植加工基地,全国地级市中唯一四季均衡出栏的肉羊养殖加工基地。天然的地理优势、优良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农牧业基础,为巴彦淖尔打造“天赋河套”品牌、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今的巴彦淖尔,正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坚持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绿色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对蒙开放先行区、美好生活共享区,奋力实现塞上江南绿色崛起。

“天下黄河,唯富一套”。位于河套腹地的巴彦淖尔,有着悠久的农牧业发展历史,并享有“北方粮仓”的美誉。长期以来,农牧业一直是巴彦淖尔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农畜产品量大链短、种强销弱、质优价低等状况,始终困扰着巴彦淖尔农牧业发展。如何实现“种得好”也“卖得好”,再由“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是巴彦淖尔农牧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农牧业资源优势,把绿色发展作为农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通过发布和推广“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切实加快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全力打造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样本。

打造一个品牌——提升河套农牧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4月的香港,维多利亚港碧波荡漾,娇艳的紫荆花竞相绽放。4月24日, 2019首届内蒙古香港绿色农畜产品推介会在尖沙咀开幕,全国各大媒体镁光灯聚焦在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精品馆,巴彦淖尔230余种精品在“天赋河套”专区集中展示。

这次推介会让“养在深闺”的巴彦淖尔绿色农畜产品首次组团走出大陆,在香港惊艳亮相。会上,被授权使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优质产品备受瞩目。

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是第一批被授权使用“天赋河套”品牌的企业。公司充分挖掘和发挥河套优质小麦的资源优势和附加值,按照河套小麦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采取“九统一”的管控措施,实现从种子的筛选、田间管护、仓储加工、产品销售52道品控环节的可追溯,确保了小麦原料、面粉及面制品的安全、健康、营养。

公司总经理杨兆霖信心满满地说:“兆丰的高端产品,就应该走出巴彦淖尔,寻找更广阔的市场。我们希望以香港的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精品馆为平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针对过去全市农畜产品生产规模小、产品品质外观参差不齐、标准体系不完善、品牌影响力不足等状况,2018年1月巴彦淖尔市委、政府提出实施河套地域品牌战略,把“天赋河套”作为巴彦淖尔农畜产品全产业、全品类的区域公共品牌,与巴彦淖尔已申请、使用和拟申请的单产业区域品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之间构成相互支撑和背书的金字塔型品牌结构,通过加强品牌建设,着力提升河套农畜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天赋河套”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的发布和推广,标志着巴彦淖尔农畜产品品牌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巴彦淖尔市委、政府把品牌建设作为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把提升产品品质作为品牌发展的第一要务,着力加强农畜产品品牌化体系、标准化体系、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河套产品全程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管及全程追溯体系,推广绿色集约安全的生产模式,确保绿色农畜产品品质优良、值得信赖。

好的品牌,离不开高效有力的宣传推广。巴彦淖尔紧紧围绕“天赋河套”这一品牌潜在的战略优势,从提升区域公共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出发,制订天赋河套绿色农畜产品推广营销方案,加大品牌對外宣传推广的力度。

2018年5月10日是第二个“中国品牌日”,巴彦淖尔以“河套农产,献给世界的友好食物”为主题,在上海举行了河套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布会,全方位推介河套农产品品牌。同一天,河套农产在有着“世界的路口”之称的纽约时代广场大屏亮相。

2018年9月7日,巴彦淖尔“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北京举行发布会,第一批获得品牌授权的巴彦淖尔企业和产品在全国农业展览馆首秀,具有国际范儿的品牌符号和包装设计令人惊艳。组织河套绿色农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北京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国际展销会、大连进出口贸易会、第21届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等多场全国农畜产品展销会,并采用“天赋河套”全国巡展的方式,让绿色农畜产品走出河套、走向全国。利用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电商平台的业态布局,通过体验营销、社区营销、大宗采购等方式加强优质农畜产品的输出平台建设,切实解决好农畜产品卖出难、售价低等问题。

巴彦淖尔市委书记常志刚表示,推出“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标志着巴彦淖尔绿色品牌的航船正式扬帆起航。我们将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下,把巴彦淖尔优质特色农畜产品推向高端市场,引领全市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向全国和世界提供绿色有机食品。

实现一种引领——积极倡导绿色健康的品质生活

农畜产品作为生活必需品,连接着老百姓餐桌,关系着人民群众健康。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的今天,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已成为健康追求和消费热点。

为了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对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的消费需求,“天赋河套”品牌从创立之日起,就明确了“献给世界的友好食物”的定位,确立了让绿色农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目标,始终坚持品质优良、绿色有机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形成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为标志的质量安全管控体系。

圣牧有机牛奶、圣牧有机酸奶,是首批被授权使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产品。随着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圣牧高科生产的有机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走进圣牧高科,人们可以亲密接触牛奶梦工厂从原料到成品生产的全过程,体验有机奶生产的神秘之旅。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上的圣牧草业种植基地,种植有机青贮玉米、有机苜蓿、有机玉米、有机燕麦草、有机向日葵、有机小麦等牧草饲料作物,为有机奶提供着源头保障;一望无际的纯净牧场、憨态可掬的奶牛,现代化的专业生产加工设备、高效安全的生产流程,严格的产品检验检测标准、规范的操作管控手段和监督程序……这一切,成就了圣牧有机奶产品的卓越品质。

公司综合部部长马晓杰对记者说:“我们公司两款产品被授予使用“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让圣牧有机奶产品更具核心竞争力。我们在沙漠里面开垦种植,农作物在种植环节不添加任何农药、化肥,不使用任何转基因,严格按照国内、国际欧盟有机养殖标准进行规范化养殖,这样的有机奶品质远远高于国内标准。喝绿色有机奶,正在成为人们的健康选择。”

八百里河套,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再加上有丰沛的黄河水滋养,盛产的瓜果蔬菜久负盛名,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重要的“菜篮子”。在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今天,绿色有机果蔬成了巴彦淖尔的“金字招牌”。

初春时节的巴彦淖尔,春寒料峭,大地萧瑟,位于五原县的锄禾现代农业产业园却别有一番景象。现代智能农业大棚里,一排排整齐的立体苗床上种植各种各样的果蔬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走进种植户周大祺家的大棚,一陇陇本土化培育的西红柿、香瓜、西瓜硕果盈枝、长势喜人。周大祺给我们介绍,他家大棚全部是新型的智能大棚,这个棚里种植的黄色西红柿是绿色有机品种,营养丰富口感好,一斤的价格能卖到15元钱,远销全国各地。在他家的另一处大棚里,我们看到了享有美誉的五原特产“灯笼红”香瓜。这种香瓜种植历史悠久,皮薄肉厚、香脆爽甜、营养美味,不仅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还被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周大祺兴奋地说:“由于是绿色有机产品,又是应季销售,这种‘灯笼红香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平时售价在60元一斤,在春节期间甚至卖出了120元一斤的高价!”

菜农周学军和弟弟一起在园区里经营管理着10多栋温室大棚,每天开着三轮车当起了临时搬运工,忙着将温室大棚出产的黄柿子、吊瓜等农产品送到县城里的门市部,再由儿子和女儿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出去。“我们主要种植‘灯笼红香瓜、西甜瓜、黄柿子、火龙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一年四季都有供应,温室大棚和拱棚一年能刨闹近100万元。”说起现代农业带来的新生活,周学军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在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的今天,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已经从满足“量”转变为追求“质”。过去作为少数人高端消费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现在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日常的大众消费。如今,随着“天赋河套”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提升以及电商销售网络的广泛普及,巴彦淖尔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正大量销往全国各地,成为提升百姓生活品质、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的绿色健康食品,“‘天赋河套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正在变成生动现实。

追求一个目标——实现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双赢

巴彦淖尔市把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作为第一战略,全面打响“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强粮油、果蔬、炒货、肉类、绒纺、酿造等优势产业,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不仅提升了区域农产品的经济价值,也增加了广大农牧民的收入,实现了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双赢的目标。

内蒙古旭一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健坤有机牛肉是首批入选“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产品,从品牌发布到现在,健坤有机牛肉名气大增,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接到了1000多吨有机牛肉加工订单。旭一牧业不仅自己养牛,还发展和带动当地的农民给企业养牛,并对饲养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既保证了牛肉的品质,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晓峰说:“养1头牛农民一年能收入4000元左右,1头牛就让农民脱了贫。去年我们就带动了1000户农民发展肉牛养殖。”

中南渠村的肉牛养殖户魏丽梅,从事肉牛养殖已有10年。依靠旭一牧业发展肉牛养殖,她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她指着自家的牛群高兴地对记者说:“从旭一牧业成立我们就开始合作了。我们从2头牛起步,现在已经养了20多头了。小牛都是赊销给我们的,饲养到10个月,体重达到一定标准后,由公司高出市场价回收,每头牛的收益有4000多元。”和魏丽梅一样,在旭一牧业的带动下,中南渠村60%以上的农户参与肉牛养殖,户均增收2.25万元。

内蒙古鲜农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被授权使用“天赋河套”品牌的企业,公司生产的“鲜农中泰”“智剑”牌绿色优质瓜果蔬菜,在市场上有很高的美誉度。走进位于临河区的鲜农万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区,新建成的高标准温室大棚映入眼帘。该产业园按照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良种育苗、统一供应农资、统一检测产品、统一采摘分级、统一品牌销售“六统一”进行管理,不仅形成了“育种+种植+收购+农产品初加工+冷链物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体验销售+产业旅游”的全产业链,还确立了“全产业精准扶贫”“全生态经济发展”“全產业价值”和“专业劳动力培育转移”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新路子,在改变乡村生态面貌的同时,也实现了产业带动增收、农民脱贫致富。

菜农朱耀飞2016年将土地流转给鲜农公司之后,2017年他和妻子在公司里买了2个温室大棚,实现了从种大田的传统农民到从事现代设施农业的新型农民的转变。他家的2个大棚能收获3万多斤黄瓜和近5万斤茄子,每茬收入在12万元左右。看着刚刚采摘下来的黄瓜装满了箱子,朱耀飞兴奋地说:“今年黄瓜卖上了好价格,精品箱里的好黄瓜最高时候每箱能卖到125块钱。这样算下来,今年收入肯定要比去年还好!”

田畴织锦绣,牧野好风光。在广阔的巴彦淖尔大地上,176万人民只争朝夕,八百里河套尽显丰饶。如今,伴随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号角,借力“天赋河套”品牌的打造,巴彦淖尔正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田旭东

猜你喜欢
农畜产品河套巴彦淖尔
影响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席亚娜作品
明代边防研究综述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研讨
浅谈农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品选登
明朝时期蒙古人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政治活动
降低农畜产品物流成本 稳定农畜产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