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对医院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2019-09-05 01:30张森王培玉王永鑫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17期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心肺复苏

张森 王培玉 王永鑫

[摘要] 目的 探讨采取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的方式对于医院抢救成功率的临床影响。方法 抽取该院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所收治的240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规范组和常规组,每组纳入120例患者。规范组采取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的模式进行抢救,常规组则采取常规心肺复苏的模式进行抢救,收集、统计规范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各项资料信息,并且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心肺复苏、除颤以及气管插管的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 规范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0例(58.33%),常规组为34例(28.33%),规范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规范组的心肺复苏时间(2.02±1.36)min、除颤时间(1.52±1.15)min以及气管插管时间(2.58±2.36)min均显著短于常规组(3.56±3.67)min、(3.56±3.42)min以及(2.58±2.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采取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后,能够提高医院的抢救成功几率,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心肺复苏、除颤以及气管插管的时间,护理效果值得肯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抢救流程;抢救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 R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6(b)-000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impact of the method of regulating the rescue proces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on the success rate of hospital rescue. Methods 240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and cardiac arrest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ere enroll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norm group and routin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numerical random table method. 120 patients each. The normative group adopted the mode of regulating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rescue process for rescue. The routine group used the routin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mode to rescue, collect and count the data of the normative group and the routine group, and compare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uch a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defibrillation, and time required for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Results The rescue rate of the norm group was 70 cases(58.33%), and the routine group was 34 cases (28.33%).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rescu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ime of the norm group (2.02±1.36)min, Defibrillation time(1.52±1.15)min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time (2.58±2.36)min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3.56±3.67)min, (3.56±3.42)min, and (2.58±2.36)min,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After adopting the standar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rescue procedure for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heartbeat, it can improve the chance of hospital rescue success, and shorten the tim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defibrillation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nursing effect is worthy of recognition.

[Key wo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Rescue process; Rescue success rate

對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而言,若在4 min之内接受有效的心肺复苏,将会存在一半的可能性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超过6 min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仅达到4%左右,因此可见,采取积极有效的心肺复苏,能够提高医院的抢救成功率[1]。基层医院需要加强对于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并熟练心肺复苏的技术,进而提高其对于挽救患者生命的时间意识,因此可见,对于存在指征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采取规范的心肺复苏抢救十分重要[2]。为了提高医院抢救的成功几率,临床上通过对于心肺复苏的抢救流程进一步规范的方式,如:通过讲座、现场演练以及培训等方式,积极解决抢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关物品摆放、急救备药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抢救流程,进而缩短抢救时间,提高医院的抢救成功几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是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以该院收治的240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的不同分为规范组和常规组,每组分别纳入120例患者,自愿参与配合该次研究。其中,规范组男性70例,女性50例;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43.25±12.25)岁;发现呼吸心跳停止的最短时间1.5 min,最长时间6.5 min,平均时间为(2.58±2.27)min。常规组男性65例,女性55例;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43.65±12.48)岁;发现呼吸心跳停止的最短时间1.5 min,最长时间6.5 min,平均时间为(2.74±2.48)min。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以及呼吸心跳的停止时间),相应数据值基本等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对比价值。

1.2  方法

规范组采取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的模式进行抢救。①对于复苏药物以及医疗设备的管理方面,需要制定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并且定期进行检查,将已经超过使用期限的药物及时更换成最新药物;②需要将医疗设备和仪器的使用规范以及注意事项放置于设备周边,并且聘请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设备和仪器的检查和维护;③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更加规范的心肺复苏流程,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形成时间意识和合作意识,严格遵守国际上有关心肺复苏的指南开展抢救措施,并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同时,按照有关AHA编制的新版复苏指南合理分类患者,具体分为:婴儿、儿童以及成年人等不同类型,分别进行针对而又有效的救治;④对于经验丰富的护士长而言,则需要定期开展有关抢救注意事项的培训和指导,并且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并且将护理人员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纳入考核标准当中,进而更加利于医务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抢救。

常规组则采取常规的抢救模式进行抢救。按照以往的抢救病例和考核数据作为抢救流程的标准进行培训。

1.3  临床观察指标

收集、统计规范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各项资料信息,并且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心肺复苏、除颤以及气管插管的所需时间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医院抢救成功率

规范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0例(58.33%),常规组为34例(28.33%),规范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时间、除颤时间以及气管插管时间

规范组的心肺复苏时间(2.02±1.36)min、除颤时间(1.52±1.15)min以及气管插管时间(2.58±2.36)min均显著短于常规组(3.56±3.67)min、(3.56±3.42)min以及(2.58±2.36)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呼吸心跳骤停指的是血流不能自主流入或则流出心脏,心脏以及肺部停止一切活动,一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情况,则患者将会脉搏停止跳动、停止呼吸[4]。心肺复苏通常情况下指的是对于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紧急措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是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的一项抢救治疗的技术[5-7]。临床数据显示,部分欧美国家每年有35万人发生心脏猝死,其中一半猝死则发生在医院,而我国每年发生心脏猝死的人数可达55万左右,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猝死几率将会逐渐增加[8]。规范心肺复苏的抢救流程,不仅能够使得整个医院的医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时,还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创建了良好的条件[9-12]。

经过该次研究,得出:规范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0例(58.33%),常规组为34例(28.33%),规范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规范组的心肺复苏时间(2.02±1.36)min、除颤时间(1.52±1.15)min以及气管插管时间(2.58±2.36)min均显著短于常规组(3.56±3.67)min、(3.56±3.42)min以及(2.58±2.36)min(P<0.05)。因此可见,规范心肺复苏的抢救流程,不仅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同时,还能够提高医务人员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其更加熟悉整个抢救流程,在开展抢救的过程中充分准备抢救物品,缩短了心肺复苏、除颤以及气管插管的所需时间,更加利于抢救工作的顺利展开。

综上所述,通过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的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心肺复苏各个操作环节的良好衔接和顺利进行,同时,还能够缩短复苏以及除颤的所需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吴艳平.优化护理流程在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可行性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3):144-145.

[2]  尤春梅.心肺脑复苏与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应用对比分析[J].智慧健康,2018,4(4):121-122.

[3]  曹芳,顾朝丽,陈培珺.团队合作对院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7,3(6):367.

[4]  杨婷,印佩瑶,郭举敏,等.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急救知识调查及培训[J].現代医药卫生,2016,32(8):1271-1273.

[5]  姜素文,傅宝琴,韩振坤,等.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成功抢救84岁心搏骤停患者[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2):179.

[6]  代丽.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5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9):97.

[7]  黄琼.急救流程改善在内脏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6):2202-2203.

[8]  郭少英,梁带娣,何英.优化接诊流程对急诊抢救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2):1629-1630.

[9]  马春茂,杨英.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流程选择的探讨[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23(6):20-22.

[10]  皮玲丽,杨文娟,唐红梅.护理流程管理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1):2737-2738.

[11]  何云学,范敏.抢救流程图结合情景模拟训练提高手术室护士抢救应急能力的探讨[J].吉林医学,2016,37(4):962-963.

[12]  陈海莲.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血管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5):29-31.

(收稿日期:2019-03-12)

猜你喜欢
抢救成功率心肺复苏
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创伤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血液透析并发心血管急症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探究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