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咯血介入栓塞前的评估意义分析

2019-09-06 06:24李荣军李鑫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5期
关键词:栓塞螺旋造影

李荣军 李鑫

1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 (天津 300300)2 天津市胸科医院 (天津 300222)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咯血介入栓塞前的评估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咯血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咯血责任血管的作用及对咯血介入栓塞前的评估意义。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显示50例患者发现78支咯血责任血管,表现为血管增粗、扭曲,程度超过2mm,出现异常肺实质染色,肺动静脉分流及对比剂外溢等;多层螺旋CT诊断检出率为97.50%,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咯血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咯血责任血管,提供准确的动脉影像信息,为介入栓塞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非支气管体循环动脉供血、血管畸形及肺动脉疾病作为导致咯血的常见因素,在治疗前应明确咯血责任血管,否则可能出现插管不成功,遗漏异常出血等,导致介入栓塞失败[1]。介入栓塞前可通过多层螺旋CT进行详细诊断,可实现对咯血责任血管的准确定位,并显示血管的详细信息,明确病因,为治疗提供详细信息[2]。为此,本次研究对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咯血介入栓塞前的评估意义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咯血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其中男患者25例,女患者27例,年龄25~73岁,平均(50.25±3.95)岁,包含支气管扩张28例,肺结核10例,肺癌8例,支气管动脉畸形5例,肺隔离症1例,其中35例为大咯血。

1.2 方法

多层螺旋CT诊断:选择Philips Brilliancei256层螺旋CT仪进行扫描,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在深吸气末扫描,设置参数为准直器宽度0.75mm,螺距1.17mm,层厚0.625mm,重建层厚1.5mm,重建间隔1.0mm,管电压1.20kV,管电流100mAs,从双侧锁骨上至肾动脉水平。选择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优维显370,静脉注入1.5mL/kg,速度为3.5~5mL/s,随后采用40mL生理盐水冲管,触发阈值为150HU。扫描后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等,明确肺内渗出血性病变及异常血管分布情况,明确异常支气管动脉开口及开口处管径,明确支气管动脉形态、走行及是否伴随体肺循环分流等。由至少两名放射科医生进行分析和判断,以统一意见为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选择Philips Allura Xper FD-2 DSA机器进行检查,采用Seldinger穿刺术选择右股动脉穿刺,置管于多层螺旋CT显示的咯血责任动脉开口处插管,进行血管造影,选择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优维显造影剂注入5~10mL,速度为1.5~2mL/s,阅读图像,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栓塞治疗[3]。

1.3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多层螺旋CT诊断表现

多层螺旋CT诊断显示50例患者发现78支咯血责任血管,2例患者未发现异常咯血责任血管。咯血责任血管表现为血管增粗、扭曲,程度超过2mm,出现异常肺实质染色,肺动静脉分流及对比剂外溢等。见图1,图2。

2.2 多层螺旋CT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比较

52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共检出80支咯血责任血管,多层螺旋CT诊断检出率为9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图1.CT血管造影显示出血部位

图2.肺部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表1.多层螺旋CT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比较(n=52)

3.讨论

咯血是指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少量咯血有时仅表现为痰中带血,大咯血时血液从口鼻涌出,常可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死亡[4]。咯血患者可有支气管、肺脏、心血管系统疾病,咯血前患者常先有喉痒、咳嗽症状,咯血时可有胸痛、心慌、发绀等伴随症状,咯血量与呕血量相比相对要少,血液的颜色多呈鲜红色咯血作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判断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的常见临床表现,若患者伴随大量反复咯血,需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但内科保守治疗难以获得明显的效果,因此需探索其他治疗方案,如介入栓塞治疗[5]。

支气管扩张症咯血患者,肺部血管丰富、容量高、双重血循环,所以咯血机会大,反复性强,给患者造成身心上的巨大痛苦。有研究显示,在咯血患者中,有91.5%来自支气管动脉者,8.5%来自肺动脉者,可见咯血患者绝大部分来自支气管动脉系统。以往选择DSA造影可以诊断出血部位,还能发现支气管动脉的异常扩张、扭曲变形、动脉瘤形成以及体循环-肺循环交通支的存在。而通过术前开展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明确咯血责任血管的起源、位置、方位、粗细及迂曲程度等,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比,提供更加详细的解剖信息,为介入栓塞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而且多层螺旋CT诊断还能够显示肺实质及其与咯血责任血管的关系,为病因分析提供可靠依据。肺疾病咯血多为支气管扩张。在胸部CT中,由于支气管和肺部病变的重叠,很难显示病变。作者认为,由于在CT扫描末期发现支气管扩张征象,不可能否认存在轻微支气管扩张。胸部CT未见支气管扩张,支气管造影显示支气管扭转和扩张频繁发生。CT显示病灶的形态和分布均与胸部X射线片相比较。CT能较好地区分腺泡,病变广泛时,能清晰显示腺泡和小叶病变沿支气管树的分布,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诊断显示50例患者发现78支咯血责任血管,表现为血管增粗、扭曲,程度超过2mm,出现异常肺实质染色,肺动静脉分流及对比剂外溢等;多层螺旋CT诊断检出率为97.50%,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有效明确咯血责任血管,明确血管详细信息,为介入栓塞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咯血介入栓塞前的评估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栓塞螺旋造影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肺隔离综合症经皮导管血管栓塞术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