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对患者胃肠功能影响的观察

2019-09-06 06:24李涛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辽宁抚顺113008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5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出血量腹腔镜

李涛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 (辽宁 抚顺 113008)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胃间质瘤患者中对于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胃间质瘤患者作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而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及时对2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各个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低,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胃间质瘤患者中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势,还可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胃间质瘤主要指的是源自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还是具有恶性倾向的一种侵袭性肿瘤,常见于胃部。现阶段,此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是胃肠道出血,但是非常容易出现混淆,其中贲门间质瘤患者常表现为吞咽困难或者吞咽不适,严重的话还会发生溃疡穿孔。本组选择本院2014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胃间质瘤患者作观察对象,旨在探讨分析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胃间质瘤患者中对于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选择本院2014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胃间质瘤患者作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有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中,有27例男性,23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1~83岁,平均(52.2±1.6)岁。而观察组中,有28例男性,22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0~83岁,平均(52.5±1.4)岁;病程为1~11年,平均(5.3±1.2)年。全部患者术前经CT检查及超声内镜检查都确诊为胃间质瘤,且排除了腹腔镜禁忌症,并发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以上基本资料经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患者保持平卧,给予全麻,在患者腹部正中位置进行切口,切口大小约8cm,手术需遵循少挤压,非接触的原则,若患者为胃楔形切除术则切缘与肿瘤之间的距离约2cm,如果怀疑切缘没有满足需求则需要给予冰冻病理检查。而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保持平卧,给予全麻,在患者脐下进行切口,切口大小约1cm,给予穿刺后建立CO2气腹,将气腹压维持在12~14mmHg;根据患者发病部位以及肿瘤直径等选择2~3个孔当作操作孔,若肿瘤在胃体部位,则分别定位右锁骨中线肋缘下与左腋前线肋缘下为操作孔;若肿瘤为胃底-贲门部位,则需要在上述2个操作孔的前提下选择剑突下5mm当作第三个操作孔;若肿瘤为胃窦-幽门部位,则需要在左侧腹部定位2个操作孔。如果肿瘤偏小,且定位难度较大,需要联合胃镜进行治疗。根据不同部位选择胃楔形切除、腹腔镜胃GIST外翻切除术、腹腔镜辅助远端、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等。被切除肿瘤应保存在无菌标本袋内,及时送检。

1.3 观察指标

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及时的对2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胃肠道功能恢复以观察患者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正常,无腹胀、呕吐症状为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软件包分析处理数据,选择±s表示计量资料,且通过t进行组间检验;选择%表示计数资料,且通过χ2进行计数资料检验,若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各个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分析比较2组患者各个临床指标变化情况(n=50,±s)

表1.分析比较2组患者各个临床指标变化情况(n=50,±s)

组别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观察组 2.16±1.69 45.25±11.33 68.36±2.01对照组 4.86±2.94 99.18±15.37 84.41±4.12

3.讨论

胃间质瘤常见于胃部,临床表现主要是膨胀性生长,很少会累及淋巴结,因此手术中无需清扫淋巴结,从而更为腹腔镜手术提供了有利条件[2]。在临床中,因为胃间质瘤对于化疗与放疗的敏感度都比较低,因此手术治疗是最有效,是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往传统的开腹手术应用在胃间质瘤治疗中,具有术后恢复慢及创伤大等缺点,而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切除术已经逐渐的变成临床中治疗胃间质瘤的关键方法[3]。国内外学者报道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特别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以及手术安全性及短期术后效果方面上均具有相对的优势[4,5]。

此次临床研究的结果显示: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及时的对2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各个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明显的比对照组低,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胃间质瘤患者中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势,还可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关注。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出血量腹腔镜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