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开腹直肠癌手术的疗效对比研究

2019-09-06 06:24盛志军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医院肛肠科辽宁丹东118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5期
关键词:分化腺癌开腹直肠癌

盛志军 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医院肛肠科 (辽宁 丹东 118200)

内容提要: 目的:临床研究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开腹直肠癌手术的疗效对比。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4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1例结直肠癌确诊患者,进行回顾性抽取与分析。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归为腹腔镜组:52例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方案治疗;开腹组:49例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方案治疗。分析对比各项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①手术后各项指标腹腔镜组对比开腹组明显更好,P<0.05。②术中各项指标腹腔镜组对比开腹组明显更少,P<0.05。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对比开腹组明显更少P<0.05。结论:腹腔镜在直肠癌手术对比开腹直肠癌手术,术后各项指标明显更好,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手术过程更加安全。

结直肠癌是有着较高发病率与致死率的恶性肿瘤,若不及时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关于直肠癌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下手术两种方式。传统的开腹手术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选择安全有效手术方式对结直肠癌患者十分重要,为了探究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临床效果,本院选择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1例结直肠癌确诊患者,进行回顾性抽取与分析。临床研究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开腹直肠癌手术的疗效对比,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以2017年4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1例结直肠癌确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①直肠检测可见肿块。②直肠镜检测确定肿块分化程度。③腹盆腔影像学可了解肿瘤部位。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归为腹腔镜组:52例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方案治疗,其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23例,平均年龄(59.31±1.04)岁,平均病程(7.80±1.92)年,癌症级别G1患者29例,G2患者23例,癌症分化程度高分化腺癌22例,中分化腺癌16例,低分化腺癌16例;开腹组:49例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方案治疗,其中男患者28例,女患者21例,平均年龄(59.22±3.05)岁,平均病程(8.17±1.01)年,癌症级别G1患者27例,G2患者22例,癌症分化程度高分化腺癌21例,中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1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病例资料无明显差距,P>0.05。

纳入标准:①经过诊断为直肠癌并癌症级别为G1、G2患者;②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③自主参与配合本次实验的患者与家属;④患者没有相关的家族遗传病史[1]。

排除标准:①无上腹部手术史;②手术禁忌患者;③本次研究前半个月内,接受影响本次临床结果的相关药物或者物理治疗;④65岁以上心肺损伤患者。

1.2 方法

1.2.1 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方案治疗,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麻醉,在患者的腹部设置操作孔,放置切割闭合器以及超声刀。开观察孔,在腹部的左侧开辅助操作孔,将患者的结肠系膜的根部切开,将淋巴以及脂肪清除。在腹腔镜下使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将肿瘤切除,并将其与腹腔的下部分进行吻合,经过检测后,将切口缝合。

1.2.2 开腹组。采取开腹手术方案治疗,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麻醉,在患者的下腹正中部位或腹直肌部位做切口,将腹腔打开,将系膜与直肠分离,切除病灶区域结直肠,同时切除周围淋巴组织,经过检测后,将切口缝合。

1.3 观察指标

手术情况检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与手术中出血情况。

术后各项指标检测。记录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

术后并发症检测。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漏、肠梗阻、出血、切口感染,患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归为一例。

1.4 统计学分析

本院采用最新版SPSS19.0统计学软件临床研究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开腹直肠癌手术的疗效对比。计量资料(±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各项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各项指标对比发现,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57.37±3.49)min,术中出血量(101.19±20.67)mL;开腹组手术时间(186.40±8.32)min,术中出血量(176.42±25.41)mL。腹腔镜组对比开腹组明显更好,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对比发现,腹腔镜组各项指标对比开腹组明显较少,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对比(±s,d)

表1.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对比(±s,d)

组别 例数 首次排气时间(日) 创面愈合时间(日) 住院时间(日)腹腔镜组 52 2.38±0.49 6.26±1.77 8.34±2.15开腹组 49 4.43±0.76 18.53±3.84 16.42±3.81 P<0.05 <0.05 <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对比发现,腹腔镜组共52例患者,吻合口漏0例患者,肠梗阻0例患者,出血0例患者,切口感染2(3.84%)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84%)例;开腹组共49例患者,吻合口漏2(4.08%)例患者,肠梗阻1(2.04%)例患者,出血2(4.08%)例患者,切口感染3(6.12%)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16.32%)例。腹腔镜组对比开腹组明显更少,P<0.05。

3.讨论

直肠癌是恶性肿瘤的种类之一,发病的原因尚不能明确,临床上直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2]。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传统的开腹直肠癌手术,手术效果确切,但术中出血量多,对于患者创伤较重,术后恢复进展缓慢。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的手术视野更清晰,在操作中比较便利[3]。本次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指标腹腔镜组对比开腹组明显更好,两组患者术中各项指标腹腔镜组对比开腹组明显更少,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对比开腹组明显更少。表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较传统开放式手术具有以下优势:手术视野范围更清晰,几乎不存在视野盲区,更利于手术的操作;手术切口更小,术后愈合更加迅速;术中操作更精细,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腹腔镜在直肠癌手术对比开腹直肠癌手术,术后各项指标明显更好,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手术过程更加安全。

猜你喜欢
分化腺癌开腹直肠癌
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吡咯替尼对SNU-1胃癌细胞增殖能力及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钙黏蛋白S100A10表达的影响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80例胃癌患者腹水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分析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局部晚期鼻咽低分化腺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观察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