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通道双腔颅脑外引流系统与单腔引流管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的对比分析

2019-09-06 06:24关树峰天津市静海区医院急诊科天津3016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5期
关键词:双腔颅脑血肿

关树峰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急诊科 (天津 3016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软通道双腔颅脑外引流系统与单腔引流管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单腔颅脑外引流术,观察组给予软通道双腔颅脑外引流系统穿刺引流。对比分析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病死率为4.44%(2/45),其中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血肿破入脑室;对照组病死率为2.22%(1/45),死亡原因为血肿破入脑室。两组上述数据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ADL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NIHSS量表、ADL量表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软通道双腔颅脑外引流系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远期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其残疾、死亡的主要原因,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对保障其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基于此,本文将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软通道双腔颅外引流系统、单腔引流管微创治疗价值,以期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31~89岁、平均(65.92±0.98)岁,高血压病程2~27年、平均(10.09±0.82)年,出血量20~90mL、平均(49.09±2.19)mL,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2~43h、平均(8.09±0.92)h。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次研究选入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n=45,两组一般资料对应数据对比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观察组:该组行软通道双腔颅脑外引流系统穿刺引流,术前经影像学检查(CT)明确血肿最大出血层面并准确标记,局部浸润麻醉后穿刺,之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脑表面血管位置、血肿形态等)微调,穿刺深度以CT将血肿中心靶点、颅表穿刺点距离为准,血肿中心腔置入A+C引流管(F12号),将积血抽吸后将生理盐水(可加压)注入冲洗并行外管引流,待冲洗液颜色变浅后注入2~3mL尿激酶并夹闭引流管3~4h,之后将引流管有效固定并连接引流系统[2];②对照组:该组行单腔颅脑外引流术,术前确认穿刺点位置及深度、麻醉方法、穿刺方法等处理均同观察组,待穿刺完成后将单腔硅胶引流管(F12号)置入血肿腔,抽吸、冲洗等操作同观察组,待冲洗液颜色变浅后将引流管连接引流袋并有效固定。术后两组均通过引流管将2mL尿激酶注入血肿腔,将引流阀关闭2h后重新开放,每天给药2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营养支持、抗感染、降压等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近期疗效:记录两组病死率;②远期预后:记录两组治疗前、随访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1.4 判定标准

①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价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项目包括修饰、洗澡、进食、二便控制、用厕、上下楼梯、穿衣、床椅转移、步行等,量表总分(0~100分)越高、被评价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优(正相关);②神经功能缺损:利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制定]评价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该量表评价内容包括意识水平、面瘫、视野、凝视、构音障碍、上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忽视症等,量表(0~89分)评分结果与被评价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反相关。

1.5 统计学分析

两组不同时间NIHSS量表、ADL量表评分变化情况(计量资料)经±s表示,两组死亡情况(计数资料)经n、%表示,数据传入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版本号:SPSS.19)行t/χ2检验,以检验结果显示P<0.05表示对应数据对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近期疗效

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组病死率为4.44%(2/45),其中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血肿破入脑室;对照组病死率为2.22%(1/45),死亡原因为血肿破入脑室。两组上述数据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

2.2 远期预后

两组存活患者均予以6个月有效随访,经分析可知两组治疗前NIHSS量表、ADL量表评分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有所下降,两组治疗后ADL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NIHSS量表、ADL量表评分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存在显著差异),如表1。

表1.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NIHSS量表、ADL量表评分情况对比(±s,分)

表1.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NIHSS量表、ADL量表评分情况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治疗前相比,bP<0.05。

NIHS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3) 39.97±6.51 61.35±5.27ab 61.03±9.41 29.04±1.37ab对照组(n=44) 40.02±6.53 50.38±4.73b 59.12±9.45 40.62±1.29b组别 ADL

3.讨论

穿刺引流术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使用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方案,其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等特点[3,4]。但本文通过分组研究证实,行软通道双腔颅脑外引流系统穿刺引流的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效果均优于接受单腔颅脑外引流术的对照组,此结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软通道双腔颅脑外引流系统穿刺引流优势如下[5,6]:①单腔引流无法实现长时间对血肿腔冲洗,此外冲洗时无法加压,因而术后引流管堵塞率较高,而双腔引流则有效避免上述弊端;②单腔引流管无法实现同时进行引流、注入尿激酶,而双腔引流管可在术中即注入尿激酶,有效降低留置时间、加速引流时间、减少体位限制。

综上,应用软通道双腔颅脑外引流系统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利于患者获得更优疗效及预后,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猜你喜欢
双腔颅脑血肿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牛羊双腔吸虫病的诊治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空气系统双腔模型的压力动态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