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2019-09-06 06:24刘立才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正骨医院骨科辽宁营口115007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5期
关键词:椎板退行性脊柱

刘立才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正骨医院骨科 (辽宁 营口 115007)

内容提要: 目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及其对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方法:在这项研究中,对2016年5月~2017年7月8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分类为全椎板切除术(实验组):45名患者接受完全椎板切除术;半切除术(对照组):44例患者接受半切除术。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①经过治疗后发现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半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组明显较高,P<0.05。②经治疗后,发现全椎板切除椎体内固定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半椎板切除椎体内固定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满意疗效,既达到完全减压的目的,又可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神经根管和侧隐性窝的退行性改变,导致骨质疏松症。病理改变后,骨质疏松症和神经根可被压缩,从而引起缺血,水肿,甚至坏死。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和腰痛。由于DLSS具有严重病变和病程长的特点。目前常使用手术减压疗法。如果手术切除的减压范围过大,可能会导致脊柱不稳定。严重可引起腰椎弓型滑脱[1]。本研究选取本院就诊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研究中,选择本院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归类为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组(实验组):45例患者采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方案治疗,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68.9±1.2)岁,病程(11.2±2.2)年,单节段狭窄19例,多节段狭窄26例;半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取半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方案治疗,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68.8±1.3)岁,病程(11.3±2.1)年,单节段狭窄18例,多节段狭窄26例。比较组间病例资料并未发现明显差距,(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标准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②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③患者没有相关的家族遗传史。

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②病情加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患者;③在该研究的前半部分,患者接受了影响临床结果的药物或物理疗法。

1.2 方法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组(实验组)。采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方案治疗,患者常规全身麻醉。在手术之前,定位相应的患病椎体并在C臂的X射线下标记。取后腰椎入路的中间纵向切口并逐层切开,暴露椎体两侧椎板。固定椎弓根钉后,将患病椎体的整个椎板咬伤并取出黄韧带。检测侧隐窝和神经根关节,根据情况咬合关节突出,减压结束。切割纤维环后,根据具体情况切除病变椎间盘组织,完成椎间延伸和滑动复位,使用减压骨进行植骨融合,安装固定,清洁切口,逐层缝合。

半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组(对照组)。采取半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方案治疗,手术方法与全椎板切除术相同。使用骨夹逐渐咬住介于关节突的基部和棘突的基部之间暴露的椎板。手术过程中没有切除关节过程。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神经功能评分检测。使用ASIA神经功能评分量表评估神经功能。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将其分为5个等级(1~5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小。

临床疗效检测。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JOA评分标准:无症状为15分,客观症状为0~6分,主观症状为0~9分,如果分数改善率(RIS)高于75%为优;如果RIS在50%~74%,为良;如果RIS介于25%和49%,则为中;如果RIS在0%~24%,则为差。RIS=[(术后JOA评分-术前JOA评分)/(15-术前JOA评分)×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院采用最新版SPSS19.0软件临床研究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差分析用于测量后的计量资料(±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经过治疗后发现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半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组明显较高,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对比(±s,分)

表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实验组 45 1.78±1.09 4.76±1.90 P>0.05 >0.05 <0.05images/BZ_113_1252_530_2268_587.png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经过治疗后发现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组临床疗效,优27(60.00%)例,良15(33.33%)例,中2(4.44%)例,差1(2.22%)例,总有效率93.33%(42例);对比半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组优14(31.81%)例,良9(20.45%)例,中12(27.27%)例,差9(20.45%)例,总有效率52.27%(23例)明显较高,P<0.05。

3.讨论

由于DLSS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应在临床实践中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目前,手术减压通常被用作DLSS治疗的原则,并且在手术减压的基础上改善了患者脊柱的稳定性。相关研究指出,DLSS患者的全椎体椎板切除术可以完全缓解神经根的压迫,并可以根据神经根和硬皮病的活动来判断手术的减压效果[2,3]。另外,当患者的脊柱在内部固定时,插入的椎弓根螺钉可以起到支撑脊柱的作用,并且可以确保脊柱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和刚度。手术后,还可以缩短制动时间,增加植骨融合。成功率高,可有效避免术后长期卧床休息和制动引起的并发症,可在DLSS治疗中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全椎板切除术不仅可以缓解神经根受压,提高脊柱的稳定性,还可以改善神经功能。它可以显著增加椎骨之间的相对距离,但不会影响椎骨之间的运动角度。这对缓解神经根压迫和缓解腰痛症状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全椎板切除减压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满意疗效,既达到完全减压的目的,又可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

猜你喜欢
椎板退行性脊柱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OLIF和MI-TLIF治疗Ⅰ、Ⅱ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效果分析
基于振动信号融合的手术机器人椎板磨削剩余厚度识别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椎板螺钉在胸椎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