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刀在痔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9-09-06 06:24张慧明高建茹陈茹杨代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5期
关键词:痔核外痔内痔

张慧明 高建茹 陈茹 杨代华

1 天津康复疗养中心普外科 (天津 300381)2 天津康复疗养中心消化科 (天津 300381)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痔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行痔切除的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行超声刀痔切除术;对照组53例,行外剥内扎痔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缘创面水肿、术后出血率、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5.75±3.92)min,住院时间(5.35±1.39)d,创面愈合时间(16.05±2.16)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2.23±0.97)mL、术后4h、8h、12h VAS评分(2.26±1.20)、(2.15±0.93)、(1.96±0.86)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肛缘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继发出血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超声刀行痔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组织水肿程度、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混合痔兼具出血、脱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等内痔及外痔的表现[1]。混合痔发生原因复杂,与不良排便习惯、饮食习惯、久坐、久站、肛门感染等因素有关。若未及时治疗,则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痔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伴随反复出血、疼痛、感染等症状的出现,保守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传统的外剥内扎痔切除术,创伤大、组织水肿明显、愈合时间长、并发症多。基于应用超声刀治疗混合痔的报道,开展超声刀治疗混合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3]。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本科室行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男38例,女15例,年龄20~46岁,平均(33.85±7.70)岁,伴有便血者50例,内痔Ⅲ期42例,Ⅳ期11例;对照组43例,男37例,女16例,年龄22~49岁,平均(33.79±7.82)岁,伴有便血者51例,内痔Ⅲ期43例,Ⅳ期10例。诊断标准依据《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4],患者均经过保守治疗1个月,症状改善不明显,术前患者均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未发现结肠肿物及其他出血性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均选择腰麻下行痔切除术。

观察组行超声刀痔切除术:指诊未见明显异常后扩肛至三指,随后用止血钳提起痔核外痔部分组织,应用超声刀快速档沿外痔基底处向内延伸方向做“V型”切口,切断外痔组织,边推开括约肌边切断向上潜行分离,直至到齿状线上内痔基底处,切除痔核根部时应用“防波堤”凝固技术,防止术后断端继发性出血[5]。创面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纱布敷料包扎。注意:切开前需合理设计切口,错开邻近痔核区,需切除多枚痔核时注意保留切口之间的皮桥及黏膜桥,范围至少1cm。

对照组行外剥内扎痔切除术:指诊未见明显异常后扩肛至三指,随后用止血钳提起痔核外痔部分组织,手术刀“V型”切开外痔基底处,电凝止血,应用电刀剥离皮下曲张静脉丛至齿状线上内痔基底处,钳夹相应内痔基底部并行7#丝线“8”字缝扎,切除痔核残端,严密止血,创面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纱布敷料包扎。注意事项同前。

术后处理:嘱患者24h内尽量不排便,应用抗生素3d,地奥司明片1.35g,午1片、晚1片;

手术24h后给予乳果糖30mL/d促进排便,给予温水坐浴,2次/d,直至手术创面愈合。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创面水肿情况、术后出血率、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的差异。其中疼痛的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0分(无痛)~10分(剧痛);术后肛缘水肿分级:Ⅰ度:肛门轻度水肿,活动不受影响;Ⅱ度:肛门局部明显水肿,影响日常活动。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创口愈合良好。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创口愈合较好。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创口未愈。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描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53)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存在5例因出血二次住院情况,两次住院天数合并统计;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4h、8h、12h 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临床资料对比(n=53,±s)

表2.两组临床资料对比(n=53,±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愈合时间(d) 出血量(mL) VAS4h VAS8h VAS12h观察组 53 15.75±3.92 5.35±1.39 16.05±2.16 2.23±0.97 2.26±1.20 2.15±0.93 1.96±0.86对照组 53 26.85±4.15 9.70±2.52 24.20±2.14 19.50±3.09 5.73±1.43 5.56±1.28 4.87±1.27 t-8.702 -6.773 -11.970 -29.168 -16.435 -15.920 -13.94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 术后疗效对比

观察组术后创面组织Ⅰ度水肿5例、Ⅱ度水肿0例,对照组创面组织Ⅰ度水肿32例、Ⅱ度水肿7例,观察组术后肛缘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继发出血发生率为4%(2/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判定均达到显效及治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临床资料对比(n=53)

2.4 随访

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及术后肛门狭窄情况发生。

3.讨论

静脉曲张学说认为痔的形成与静脉扩张迂曲相关[1]。从解剖学上讲,直肠上下静脉丛管壁薄、位置浅;末端直肠黏膜下组织松弛,容易出现血液淤积和静脉扩张。对混合痔采用外剥内扎手术是传统手术较为常用的术式,其优点为方法妥当,疗效可靠,但应用电刀操作,出血多、创伤大,易出现肛缘水肿、狭窄等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延长愈合时间,且电刀止血后,焦痂脱落可导致再发出血[3]。

茆海兵等[3]研究发现,超声刀混合痔切除术较外剥内扎术在总有效率一致,且具有出血少,疼痛、水肿轻,手术时间短等优势。本研究结果:应用超声刀行痔切除术随访半年,患者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者占77.36%,显效者占22.64%;传统外剥内扎痔切除术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者占73.58%,显效者占26.42%;二者一致,疗效确切。

总结应用超声刀行痔切除手术的优势:①出血少、术野清晰:应用超声刀切割、闭合痔基底部组织,几乎无出血,可保证清晰的术野;②组织水肿轻微:超声刀的热损伤仅累及1mm以内的组织,组织炎症反应轻,几乎不破坏血液、组织液回流途径;③手术时间短:切割、止血、闭合一次夹闭即可完成,又免去结扎、缝扎痔核所用时间;④术后疼痛等不适感轻微:对手术创面刺激小、组织水肿轻微;⑤术后再发出血风险小:超声刀直接闭合静脉,无电凝止血焦痂脱落所致出血风险;⑥手术创面愈合时间短:因热损伤范围小,创面修复过程明显缩短。

综上:经保守治疗症状不能缓解的混合痔患者,选择应用超声刀行痔切除术,治疗总有效率高,手术效率高,创面修复快,患者满意率高。

猜你喜欢
痔核外痔内痔
有“痔”不在年高,防痔不分老幼
血栓外痔,你的屁股爆过血管吗
系统干预对外痔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加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肛外横切口潜行剥离术治疗血栓性外痔临床分析
痔疮在孕期发作可以做手术切除吗
内痔一般如何进行诊断呢
经肛周彩超与经直肠内彩超对内痔诊断及病情评估的对比分析
∧形皮瓣痔核剥离注射肛垫固定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
一公斤槐米治好了我的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