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在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效果观察

2019-09-06 06:24常婷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研究所天津30007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5期
关键词:偏光红外线治疗仪

常婷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激素与发育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内分泌研究所 (天津 30007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在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总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积分降低,生活质量分数提高,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在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一段时间以后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高。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我国慢性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疾病[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饮食结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2]。而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产生的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肢体麻木、冰冷或疼痛,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肢体肌肉萎缩,甚至最终肢体功能丧失,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的慢性疾病,然而其临床治疗困难,只依靠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改善情况不理想[3]。近年来,随着光疗法的广泛运用,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在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42~67岁,平均(51.58±4.68)岁;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3~65岁,平均(51.14±5.37)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均可被确诊。排除标准:具有智力障碍的患者,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也应排除在外。经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主要包括调节饮食,运动改善,监测血糖,遵医嘱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并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知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治疗。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治疗采用迈能MPET-800红外/红光治疗仪,患者暴露一定的受累皮肤,使用绑带固定治疗片,开启治疗仪,1次/d,20min/次,住院期间每天坚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为症状有明显好转,但某些症状还未完全好转,未脱离医学诊断;有效是指患者症状有好转,但不明显,病变症状突出;无效是指患者症状未有变化,甚至有恶化。此外,还采用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判。症状积分共8分,每2分1个等级。0分无症状;2分症状出现频率低,患者有轻微不适;4分症状出现次数较多,但影响较小;6分症状频繁产生,已经对生活有了影响;8分症状严重,对生活有重大影响。生活质量也分为4个等级,1级为轻度障碍,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2级为中度障碍,患者需要帮助;3级为重度障碍,患者需要大量的帮助;4级为残疾,患者生活无法自理。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分析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对比(n=50,n/%)

2.2 两组症状积分、生活质量分析

研究发现,观察组的症状积分比治疗前低,比对照组低,治疗效果显著,生活质量比治疗前高,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积分、生活质量对比(n=50,±s,分)

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积分、生活质量对比(n=50,±s,分)

组别 症状积分 生活质量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10±1.70 2.30±0.60 42.23±3.70 77.41±2.11对照组 5.08±1.63 3.91±1.31 42.90±3.52 62.90±3.01 t 0.060 7.901 0.928 27.912 P 0.952 0.001 0.356 0.001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极大,且其发病率随着患者的年龄和病程的增加而增加,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疼痛、视力异常、足溃疡等,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肌肉萎缩,最终导致肢体功能缺失,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发展成为糖尿病足。若患者出现糖尿病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率更低,治疗难度更大,对患者的身心和家庭经济会造成巨大的负担[4]。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至今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仍比较困难。目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采用控制血糖、镇痛、提高神经细胞血氧供给能力等方法。但只是单一地通过控制血糖来预防、延缓疾病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5]。而目前营养神经、改善血循环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高,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患者仍然处于病痛中。

近年来,随着光疗法的推广,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也开始使用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进行治疗,并且效果显著。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的主要作用原理是利用热效应进行治疗。有研究表明,光对人体的器官具有治疗作用,人体组织器官在波长880nm的红外光和640nm的红光的结合下能更加广泛地吸收光量子能量,并将这些能量转化为热,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液的流动速度,加快疼痛物质的代谢速度,从而起到缓解肌肉痉挛,镇痛、消炎的作用。

如上文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比于常规的疗法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比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82%)高,观察组的症状积分比治疗前、对照组低,症状好转明显,生活自理情况好转,且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使用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仪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偏光红外线治疗仪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设备在蓄电池充电站中的应用
偏振波谱光态矢量光照参量对东亚飞蝗偏光响应效应的影响
新型高耐久染料系聚乙烯醇偏光膜的性能研究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基于3D技术和偏光技术的茜草鉴别研究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物品寻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