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民宿”:桐庐县乡村生活书吧建设实践研究

2019-09-07 02:00俞小红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9期
关键词:桐庐县书吧民宿

刘 帅 俞小红

(桐庐县图书馆 浙江桐庐 311501)

十九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决策,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随后,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各地文旅部门相继完成机构改革,挂牌成立。近年来,浙江省在公共文化机构发展上不断加大投入,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网红民营书店在数量、规模、覆盖范围上都获得极大发展,在全省乡村文化建设、全民阅读推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伴随全省民宿经济的蓬勃发展,重个性特色、有文化气息的民宿也逐渐受到推崇,越来越多的民宿经营者们开始尝试在民宿里打造“阅读天地”,将阅读与地域文化、休闲旅游文化联系起来。借此契机,桐庐县图书馆积极尝试,通过以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机构与民宿经营者的合作,打造适合“民宿阅读”的乡村生活书吧,盘活公共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发展,让旅游更有文化的魅力,让文化推动区域旅游的发展。

1 乡村生活书吧的建设基础

2010年桐庐县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完成,2012年在全县183个行政村完成了农家书屋全覆盖任务,逐渐形成了“县级总馆+乡镇分馆+农家书屋”的公共图书网络服务体系。但县级总馆、乡镇分馆只能辐射至当级政府所在地的人群,再加上近年来农家书屋的利用率普遍低下,这种以行政区划建设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在桐庐发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为了提高公共图书资源的利用率,扩大图书服务的辐射面,2016年底,桐庐县图书馆与位于本县富春江镇石舍村的民宿洒秀咖啡馆合作建立了第一家乡村生活书吧,开始了“公共图书+民宿”的实践探索。

1.1 文旅融合为书吧建设提供政策指导

2018年,随着文化和旅游部组建,各地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也陆续完成,文旅融合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中央及各地对文旅融合的推动力度加大,文旅融合迎来新发展机遇。2018年9月,在“第三届敦煌文博会文化和旅游专题论坛”上,文化和旅游部负责人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也大有可为。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律,促进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国际交流合作[1]。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导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指明了方向。而在这之前,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台州市等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已经在尝试将公共图书资源与当地社会力量合作,开始了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探索之路。

1.2 民宿经济发展为书吧建设提供实践条件

近年来,桐庐县民宿业发展迅速,建成了一大批有品位、有故事、有特色、有乡愁的精品民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这些民宿综合了自然景观、乡村文化、休闲养生、田园生活体验等元素,在建筑设计、空间布局、装修装饰、服务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展示了当地的地域、民族或乡土特色的文化内涵,其建筑本身就是地方文化、创意和乡村美学融合的产物,具有较强的市场号召力,对游客来说极具吸引力和美感体验。截至2018年底,桐庐县有民宿经营户610户、总床位11 083张(如表1所示)。

快速发展的民宿经济也促使桐庐获得了一项殊荣。2017年10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桐庐)国际民宿发展论坛暨2017年国际乡村(民宿)设计大会宣布,中国国际民宿发展论坛永久落户桐庐。民宿业的积极发展态势,为桐庐建设乡村生活书吧提供了优良的实践基础。

1.3 游客需求为书吧建设提供市场条件

2016年,在乡村生活书吧建设的前期调研中,笔者赴桐庐县桐君街道、富春江镇、莪山乡做实地考查,以街道、镇、乡为代表,分别选取了9家民宿,向游客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份,以此了解乡村休闲游客的特点,调查内容涉及旅游出行的方式及目的、出行人群及时间、休闲的方式及喜好等。通过调查发现桐庐民宿旅游具有以下特点:①从旅游出行的方式和目的上来看,53%的人选择自由行,52%的人选择乡村休闲游。②从出行的人群及时间来看,有47%的人选择和家人结伴出游,有50%的人选择寒暑假出行。③从休闲的方式及喜好来看,喜欢阅读的人占69%,主要阅读的书籍里,文学类和哲学类分别占到26%和20%,而且有81%的游客希望民宿可以提供图书借阅服务。

表1 桐庐县经营民宿数量统计一览表

2 乡村生活书吧的建设实践

2.1 民宿业主为主体的书吧建设实践

作为能直接接触到游客的民宿业主,在了解到游客的阅读需求后,开始不断尝试,建立和改善阅读设施。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2.1.1 自购图书

在意识到游客的阅读需求后,有些民宿开始尝试自行购买图书,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但在实施一段时间后,这些民宿都意识到了自购图书的弊端。一是运营成本增加。桐庐县民宿投入,少则上百万,多则上千万。而以2016年的图书均价来讲,一本图书平均价格要20多元,满足一家中档规模民宿的要求基本需要2 000~3 000册图书,光在图书的投入上就将近4~6万元,给民宿运营增加了不少成本。二是管理困难。笔者在和一些民宿业主交流时得知,当时自购图书后,在短时期内确实得到了游客的肯定。但在后续运行时发现,有些游客在出门或离店之后,图书就直接扔在房间里,有些放在阳台,更有些离店时顺手就带走,此类现象比比皆是。三是图书更新有压力。新书出版频率越来越快,游客的阅读偏好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在后期图书更新时,不仅有成本压力,还有游客阅读偏好等因素。以上这些情况都造成图书借阅服务难以可持续发展。

2.1.2 向农家书屋或图书馆借阅

在经历了自购图书难以持续发展的困境后,一些民宿想到向农家书屋进行借阅。而近年来农家书屋相较公共图书馆来说,发展相对滞缓,藏书较陈旧、书籍种类单一、图书更新频率低,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阅读需求。因此,有些民宿想到了桐庐县图书馆。民宿业主到图书馆办理集体借阅证,每次外借二三百册图书带回民宿。这样的做法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宿运营成本的压力,但由于民宿远离桐庐县城,不可能经常性地借还图书,以保证民宿内图书的更新,而且受制于图书馆的管理规则,损坏、丢失图书需要赔偿,让“图书馆借阅”的道路依然困难重重。

2.1.3 与公共图书馆合作

随着桐庐县民宿产业发展越来越快,游客的阅读需求进一步增加,迫使民宿业主急于寻找图书来源的突破口,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意愿越来越明显。而桐庐县图书馆虽然近几年在完善公共图书服务网络方面,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总馆——乡镇分馆——农家书屋”模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政府公共文化设施为主阵地的服务模式似乎也遇到了瓶颈。在这种情况下,桐庐县图书馆也在思考如何将公共图书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发挥。引入社会力量与文化相结合,势在必行。民宿有意愿,图书馆有资源,因此,“乡村生活书吧”这个概念应运而生。

2.2 “公共图书+民宿”乡村生活书吧建设尝试

桐庐县图书馆成立工作小组进行调研,了解民宿需求、业主态度、藏书条件等。调研发现,桐庐民宿经济发展迅速,政府政策有保障,有一定资金支持,为“乡村生活书吧”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桐庐县图书馆决定与富春江镇石舍村的洒秀咖啡馆合作成立第一家乡村生活书吧。

洒秀咖啡馆位于富春江镇石舍村,是一家以艺术空间为主、咖啡餐饮和民宿为辅,给来到乡村游玩和生活的人们提供欣赏和交流的平台。这里每月会策划举办书画、布艺、陶艺、摄影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展,也有音乐会、电影纪录片、读书会、手工艺体验课程等,是一家极具文化氛围的民宿。桐庐县图书馆与洒秀咖啡馆业主多次交流,确定了洒秀咖啡馆出场地和电脑等设备、图书馆出书的合作方式。桐庐县图书馆为洒秀咖啡馆首次配送图书5 000多册。2016年底,桐庐县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其电脑上调试好图书借阅系统,第一家“乡村生活书吧”顺利建成。洒秀咖啡馆的乡村生活书吧建成后,为洒秀咖啡馆在游客阅读方面解决了很大的难题。

据统计,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31日,洒秀咖啡馆的乡村生活书吧共外借图书1 175册次。乡村生活书吧建成后,该民宿的客流量平均增加了18%,营业收入也较同期增加了20%以上,吸引了不少回头客。洒秀咖啡馆也引得《中国文化报》、国家数字文化网、中国图书馆网、中国经济网、凤凰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或转载,2019年5月甚至还吸引了新华社记者以《“深闺”山村打造创意慢生活》[2]为题的报道,社会效益明显。

3 乡村生活书吧的推广实践

在2016年建成第一家乡村生活书吧后,桐庐县图书馆总结经验,逐步完善乡村生活书吧管理,又分别与桐庐县的天空之城、瑜伽静修营、三涧房、文昌阁等11家民宿达成合作协议,建成乡村生活书吧。

3.1 制定准入标准

为了使乡村生活书吧建设更加合理规范,桐庐县图书馆制定了乡村生活书吧建设准入标准。标准从场地面积、书架数量、工作人员、阅览桌椅数量等具体方面作了规定,具体如表2所示。

3.2 签订合作协议

有了准入标准,有意向的民宿业主纷纷对照标准与桐庐县图书馆联系,希望在自己的民宿内建设乡村生活书吧。本着“求精不求多、求质不求量”的原则,桐庐县图书馆在有意愿的民宿内充分调研,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与符合准入条件的民宿签订《桐庐县乡村生活书吧建设协议》。协议系统地规定了图书馆和民宿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表2 桐庐县乡村生活书吧建设准入标准

图书馆负责以下事项:①图书馆按照民宿要求提供图书;②定期按民宿需求调拨图书;③负责对民宿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④按年度对乡村生活书吧流通情况进行检查,并向民宿反馈检查情况。

民宿方负责以下事项:①负责提供固定陈列书架;②提供流通所需的设备;③制定明确的开放规则,并在显著位置进行张贴;④保证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8小时;⑤为群众无偿提供图书借阅服务。

在签订好协议后,桐庐县顺利建成了11家乡村生活书吧,并正常为大众提供图书借阅服务。

3.3 确定图书流通方式

民宿的规模有大有小,在充分考虑到民宿的实际情况后,桐庐县图书馆采用了两种图书借阅方式。对于规模较大的民宿,桐庐县图书馆要求民宿方配备电脑、市民卡读卡器、条码扫描仪等设备,接入杭州地区统一的图书馆业务系统,为读者提供图书外借服务。持杭州地区市民卡的用户,可凭市民卡外借图书,并可以在杭州地区任意一家公共图书馆、乡镇分馆归还图书;杭州地区以外的用户可凭支付宝免押金借阅图书,归还方式与持市民卡用户相同。而对于规模较小的民宿,桐庐县图书馆则采用集体借阅证的方式为其提供图书。同时要求民宿方对住客系统进行升级,可以备注游客是否借阅图书。如离店时未归还图书,则无法退房。采用集体借阅证的小规模民宿,只提供在店阅览图书服务,不能外借。

3.4 图书配送及更换

为了保证乡村生活书吧的可持续发展,桐庐县图书馆每年两次按民宿需求,为书吧调换图书。在每次调换图书前,图书馆都会事先与民宿业主了解该民宿游客的阅读需求,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人的阅读品味。如洒秀咖啡馆以艺术空间为主,在图书配送上以文艺类图书为主;石舍方户主打田园风,配送的图书类型则以休闲、轻阅读为主;瑜伽静修营以瑜伽锻炼为卖点,配送的图书就以瑜伽类专业书籍为主等。在乡村生活书吧运行的过程中,民宿业主也在积极地对游客需求进行调查,以期在图书调换时,调换到适合本民宿游客阅读品味的图书,以此吸引回头客,形成良性循环,保障自身民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游客阅读需求调换图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宿一品”的阅读氛围,也让乡村生活书吧越来越贴近民宿自己的独特风格。

3.5 定期考核

为了规范乡村生活书吧的运行,桐庐县图书馆每年初都对已建成的乡村生活书吧上一年度的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标准考核,考核通过后,与民宿业主续签合作协议;考核不通过的,则做摘牌处理。考核内容主要有外借册次、外借人次、场地面积(是否更换场地)、工作人员数量、阅览座席、是否覆盖WiFi、图书排架整理情况、开放时间、活动开展情况、读者满意度测评等项目(如表3所示)。

表3 桐庐县乡村生活书吧考核指标及标准分值

4 乡村生活书吧的建设成效及实践反思

4.1 建设成效

乡村生活书吧的建成,不仅从规模还是文化推广效果上,都给这些民宿带来了新的活力(如表4所示)。如洒秀咖啡馆除了经常性举办画展、摄影展等文化艺术活动外,还有针对孩子的手工扎染活动,更与杭州图书馆、樊登读书会联盟、桐庐县图书馆开展了杭州图书馆暖冬阅读行动、樊登读书会《非暴力沟通》、阅读马拉松赛等读书活动,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也收获了一批忠实的游客和读者。而瑜伽静修营则经常性地举办一些瑜伽爱好者座谈会,共同探讨在瑜伽运动中的经验和收获。天空之城民宿结合桐庐当地毅行活动,作为其中一个补给点,将补给物与图书摆放在一起的方式,让参加毅行的人在补充能量的同时,借本书回家看。

表4 桐庐县乡村生活书吧建设前后对比情况

4.2 实践反思

桐庐县图书馆在探索乡村生活书吧建设过程中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县级总馆图书资源的储备,不足以支撑建设越来越多的乡村生活书吧;在图书资源配送上,还不能完全满足民宿企业提出的图书数量以及个性化书籍配送的要求;在阅读服务活动数量和质量上,各乡村生活书吧还存在区域不均衡、点位有冷热的现象。

针对以上不足,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①充分发挥乡镇分馆的作用。逐步将图书资源配送更新的主要发起点转移到乡镇分馆,由乡镇分馆支撑当地乡村生活书吧的建立及考核。②在民宿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类型文献的配送,打造一批更有个性、更有品味、更丰富多样的、更符合游客村民需求的乡村生活书吧。③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乡村生活书吧建设,在多元建设主体引入、图书志愿者培育、文化旅游活动开展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

5 结语

当下,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美好生活”已经成为当下及未来最大的刚需,追求更高品质的文化生活以及幸福感、获得感、体验感已逐步取代过往对物质的需求。乡村生活书吧依托文旅融合与全域旅游发展契机,以“文化+旅游”为纽带将游客的情感体验过程和知识提升过程连接起来,为游客带来更为丰富的旅游体验,从而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猜你喜欢
桐庐县书吧民宿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操场上真热闹
书吧里的故事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美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
你是民宿达人吗
借力地方特色,打造分水“生态民生品牌”——访桐庐县分水镇党委书记施建华
孕产·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