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校”: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促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探索

2019-09-07 02:00陈志军屠姬娜傅卫平应红丽柯阳青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9期
关键词:宁波大学读书节宁波市

陈志军 屠姬娜 傅卫平 应红丽 柯阳青

(1.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 浙江宁波 315100)

(2.堇山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宁波 315100)

阅读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中小学生除了可藉由阅读吸取知识、促进学习与成长外,还可透过阅读获得兴趣、丰富生活;及早进行阅读,更有助于脑力的开发、语言的发展,可启发个体想象,增进创造并充分展现多元智慧[1]。研究表明,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习惯等各方面还未定型的中小学阶段较容易形成,因此,对中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2]。

1 宁波地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1 调查概况

本研究为了全面掌握宁波地区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对宁波地区中小学生的阅读行为和习惯等进行全面调研。一是实地走访了宁波地区80所中小学(其中小学初中51所,高中29所),对学校图书馆的基本情况和书香校园建设等工作进行调研;二是依托宁波中小学图书馆联盟,对宁波全市中小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 847份。

实地调研发现,92.50%的学校每年会开展阅读活动,仅有10余家学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阅读品牌。组织机构方面,中小学校的阅读活动一般由语文组或教务组牵头实施,55%的学校图书馆会配合开展。初、高中学校开展阅读活动较少,主要完成各机构组织的活动,如教育装备中心每年组织的征文比赛。学校图书馆方面,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的占90%,拥有专职图书馆管理员的占67.5%,每年有固定购书经费的占58%。

对问卷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阅读的影响方面,有59.01%的中小学生认为阅读对个人成长影响很大;在阅读时间方面,79.91%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课外阅读超过0.5小时;在阅读数量方面,80.07%的中小学生一学年的课外阅读数量超过5本;而影响中小学生阅读的人中,34.5%为父母,18.47%为老师,36.68%为同学朋友,仅有1.92%为图书馆员;当问及多长时间去一次图书馆(含学校图书馆)时,43.18%的中小学生一周内会去一次图书馆,还有56.82%的中小学生会半个月或以上去一次图书馆;最后,对自己阅读现状进行描述,73.15%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67.07%的学生因学业繁重和培训班多影响到课外阅读。

1.2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调研,笔者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宁波市各学校重视开展阅读活动,但在活动品牌建设和图书馆业务方面都有待提升;二是宁波市的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较浓厚,并且较愿意选择图书馆作为阅读场所,但在阅读时长和数量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中小学生尚处于青少年自制力薄弱阶段,即使课外阅读时间充裕,如未加适当引导,他们也很难会主动静心地进行课外阅读,因此,在现阶段探索中小学生阅读推广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推动中小学生的阅读推广工作,需建立一个引导机制,通过整合影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三大主体即学校、家庭、公共文化机构,三者优势互补,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有效地保障中小学生阅读推广取得实效。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34条提出,“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少年儿童阅览区域,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开展面向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并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3]。2018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第29条提出,“(中小学)图书馆应当积极与本地公共图书馆开展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4]。这些法规和政策的颁布实施,为馆校协同开展少年儿童阅读推广奠定了法理基础。事实上,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在阅读推广活动中有着共同的对象——少年儿童,也有着共同的目标——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隶属于宁波市教育局,拥有各类藏书100万种125万册、电子图书近186万种,具备开展“图书馆+学校”实践的基础条件,近年来在实践层面作了诸多探索。

2 “图书馆+学校”模式的具体内容

2.1 搭建宁波市学校图书馆联盟平台

公共图书馆开展中小学生阅读推广常常会遇到瓶颈,究其原因,是由于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体系[5]。打破这种瓶颈,成立图书馆联盟是可行的做法。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放弃“总分馆制”的做法,打破当代图书馆实行的“分级管理”“分灶吃饭”体制,尝试一种新的模式——“图书馆联盟”,即一个相对独立的图书馆与各个学校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联合服务[6]。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自2008年提出“走出图书馆办图书馆”策略,经多年努力,现已与宁波市各县(市)区的484家中小学签订合作协议,搭建宁波市学校图书馆联盟平台,为“图书馆+学校”的阅读推广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打造高质量的学校图书馆联盟服务,该馆的举措有:一是成立专门的部门,培养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专职为各个学校服务;二是免费为各学校提供图书管理系统,各学校与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共建共享书目数据库;三是开展学校图书馆馆员业务培训、业务竞赛、图书调拨等服务;四是搭建QQ群、微信群,方便各学校图书馆员间业务交流;五是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不断完善制度管理,提高管理绩效。

2.2 承办宁波市教育系统读书节

2013年起,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承办了历年宁波市教育系统读书节,2019年已是第七届。宁波市教育系统读书节是宁波市教育局主办的大型阅读推广项目,它在宁波教育系统的阅读推广中起到引领作用。每年的读书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负责策划实施方案,由宁波市教育局发文,图书馆协同中小学共同参与实施各项阅读活动。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除承办每一届读书节的开闭幕仪式,还统筹读书节中主要板块的阅读活动,在读书节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每届宁波市教育系统读书节,堪称是宁波地区的阅读嘉年华,其特点有:①参与人数众多,每届读书节都吸引数十万师生、家长参与,以2018年为例,共吸引60余万人参与;②活动时间长,读书节一般自每年4月持续至10月,历时6~7个月;③活动精彩纷呈、形式丰富,有讲座、沙龙、征文、诵读、推荐书目、案例评选、共读一本书等;④注重活动品牌建设,读书节有固定的标识(如图1所示),每一届有一个独特的主题(如表1所示)。

图1 宁波市教育系统读书节标识LOGO

表1 宁波市教育系统读书节历届主题一览表

2.3 举办各类阅读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阅读推广理念不断增强,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场地优势等将各项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成效显著,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亦不例外。一方面,走出去,主动定制活动送进校园。学生学习时间紧张,为节约其时间、满足其各类文化需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主动与各学校联系,将活动目录送至各个学校,通过校园点单的形式,将各类系列活动送进校园,主题涉及文学艺术、教育心理、自然科学等,目前已开展的系列活动有“宁波教育大讲堂”“文学名家进校园”“中科院老科学家进校园”“小星星阅读课堂进校园”等。另一方面,请进来,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图书馆安静、不受打扰的阅读环境,其浓厚的文化和学习氛围更是其他场所如家庭、宿舍、教室、书店不能比拟,读者在图书馆更容易激发阅读兴趣和培养阅读习惯[7]。为此,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联合各个学校推出“图书馆日”,组织学生们有序走进图书馆,馆员为学生定制图书馆日“活动清单”,包括:一堂阅读课、一次图书馆参观体验、一场名著改编的电影、一段自由阅读时光。最后,开展阵地活动,吸引学生参加。图书馆进一步夯实阵地服务,利用寒暑假期和周末,在馆舍开展读书沙龙、英语沙龙、绘本课等活动,还举办朗诵、写作等培训班,形成了“小星星阅读课”“春天妈妈故事会”等品牌系列。此外,图书馆还举办了“送书进校园”“送阅读课进校园”“寒暑假中小学生推荐书目发布”等活动,有效促进宁波书香校园建设。

3 “图书馆+学校”的特色做法

3.1 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重视调研师生的阅读需求,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并在每年的宁波市教育系统读书节期间发布《宁波市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图书馆+学校”模式正是基于用户不同时期、不同教育节点的阅读需求,有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例如每年高考期间,该馆针对考生和家长的需求,在宁波中学考场外“摆摊设点”,为考生及家长提供过刊赠送、图书借阅、业务咨询等服务。此外,该馆“教育沙龙”也重视在不同的教育节点策划活动,以2018年开展的活动为例,新学期开学邀请鄞州中学校长王贤明分享《新学期,学生该读什么》,为学生新学期规划课外阅读提出建议;暑假期间邀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纪勇分享《暑期中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为中小学生开具暑期阅读书单等。4·23世界读书日期间,该馆邀请郑渊洁、杨红樱、叶兆言等知名作家走进校园讲座。

3.2 向边远农村及海岛学校倾斜

范并思教授认为阅读推广的重点是特殊人群[8]。据《宁波市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8年度)》显示,宁波市乡镇及农村的中小学生与城区相比较,无论日平均阅读时间还是年阅读量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对阅读现状的“满意度”也有所下降。为改变这个现状,2019年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启动“宁波乡村儿童阅读发展计划”,与象山高塘学校等8所宁波边远农村海岛学校签署合作协议,由专人定期面向学生、教师、家长3个层面开展阅读指导。此外,图书馆多次深入余姚大岚镇中心小学、北仑梅山中心小学等边远农村、海岛学校,开展业务指导、名家讲座、书刊赠送等活动。

3.3 新技术助推项目实施

新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图书馆一直在探索新技术在中小学生阅读推广中的应用。一是“尊享·阅读——你选书 我买单 即借走”项目。图书馆运用大数据、微信、物联网等技术,升级开放式的采访模式,把师生、图书馆、书店串联起来,师生足不出户便把书店喜爱的新书“借”回家。2016年,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首次推出“尊享·阅读——你选书 我买单 即借走”项目,持有图书馆读者证的甬城27万中小学师生,到宁波市12家指定书店直接将新书“借”回家,当年共有2 000余名师生参与该项目,借阅新书共计1.1万余册。2017—2018年续推网上升级版——“网上选书,快递到家”,图书馆继续与书店合作,通过物流公司的加盟,实现微信公众号与图书馆网页一键下单,线下邮书(U书)到家,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联动阅读态势,仅2018年师生借阅图书1.4万余册,相比2016年新增0.3万册。二是共读电子书。利用宁波数字图书馆海量的电子书资源,图书馆寒暑假期间通过宁波数图APP推送“宁波市中小学生推荐书目”的电子书,方便高年级学生及家长随时随地阅读。图书馆联合各学校,把各学校推荐书目“搬上”宁波数图APP,实现班级共读。在宁波全市各学校都有本校各年级段的推荐书目,图书馆根据这份推荐书单,按照“学校+年级段+班级”分别建立共读小组。以堇山小学408班为例,图书馆专门为该班级建立“堇山小学408班课外阅读”小组,24名家长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输入邀请码,进入共读小组,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阅读堇山小学四年级段推荐的《夏洛的网》等24种图书,还能参与线上讨论。

3.4 协同突出责任共担

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馆校协同,就是图书馆和学校双方围绕促进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这一共同的目标,强调资源共享、合作共赢[9]。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与学校协同开展了多例儿童阅读推广实践。2011年沧州市图书馆与运河小学等合作设立“经典图书荐读活动”[10];2013年绍兴图书馆与塔山中心小学合作启动“馆校联动创新服务”[11];2017年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北京市三里河第三小学等10余所学校合作推出“阅读推广进校园”[12]。笔者认为,上述公共图书馆联合学校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取得的效果良好,但在协同合作中图书馆占主体,图书馆主动、学校略显被动地促成馆校合作。而“图书馆+学校”模式强调图书馆和学校双方责任共担,双方本着“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促进宁波市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一方面,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向各学校输入文献资源、活动资源、业务技术等,该馆2017—2018年向各学校调拨图书59 440册,每年组织数百场阅读活动进校园,一年组织两次以上图书馆业务培训。另一方面,各学校向图书馆输入书目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等,各学校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和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共享在同一个系统,目前共有书目数据176万条;该馆2016年面向一二年级小学生发起的“小星星阅读课堂”,其阅读教师均为宁波市在职优秀教师,为该馆注入了优秀的阅读师资;学校师生参与到开放式的采访模式中,向图书馆馆藏建设输入宝贵的智力资源。

4 “图书馆+学校”模式的成效

4.1 提高媒体关注度

“图书馆+学校”模式中的多项活动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赢得本地媒体《东南商报》《鄞州日报》等、外地媒体《图书馆报》等多次报道,其中部分子项目得到更多媒体关注。2016年“尊享·阅读——你选书 我买单 即借走”项目一经推出,《中国教育报》《宁波日报》、宁波经济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2017年镇海中学优秀学子阅读分享会”的线上直播,得到人民日报网、凤凰网、腾讯网等6家媒体的集体转播,当天的转播量达10.9万人次。

4.2 促进宁波书香校园建设

学校图书馆联盟打通了图书馆与各中小学间的壁垒,将图书馆各项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宁波市各个中小学,有效保障了书香校园建设。宁波市教育系统读书节统筹各中小学阅读活动实施开展,在书香校园建设中起着引领作用。每年宁波市教育系统读书节期间,为搭建中小学阅读活动交流平台,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特举办“校园阅读优秀推广案例评选”,评选出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阅读案例,汇编成册并分发至各中小学校,供学校参考学习。学校图书馆联盟和宁波市教育系统读书节,“两驾马车”并驾齐驱,有效保障宁波书香校园体系建设。

4.3 提高读者吸引力

“图书馆+学校”模式致力于缩短中小学生与图书之间的距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阵地活动”等形式举办线上、线下阅读活动,受到广大学生欢迎。每年举办的宁波市教育系统读书节都吸引数十万人参与,以2016—2018年“文学名家进校园”等项目为例,共安排50余场活动,15 000余名学生尽享文学盛宴。2017年4月—2019年4月,“宁波教育大讲堂”共举办21场讲座,线上线下听众达百万人。其中郑渊洁讲授的《阅读改变人生》和杨红樱讲授的《阅读的意义》两场讲座“一票难求”;当代作家叶兆言讲授的《文学在今天,从阅读和写作谈起》走进鄞州高级中学,讲座受到高中学生热捧。

5 结语

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践行的“图书馆+学校”模式,让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校聚焦在共同的阅读推广主体——中小学生上,合力推动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图书馆+学校”模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搭建学校图书馆联盟,打破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体系的束缚;承办宁波市教育系统读书节,主导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有效促进宁波书香校园建设。而且,“图书馆+学校”模式总结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向边远农村及海岛学校倾斜、新技术助推项目实施、协同突出责任共担等四方面特色经验做法。然而,“图书馆+学校”模式在中小学生阅读推广绩效考核等方面做得不足,还有待加强。

猜你喜欢
宁波大学读书节宁波市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选题要点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稿约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沐浴书香,喜迎新年
以创新思维指导开展图书馆读书节活动
A Personal Tragedy The professionalism of Stevens
Research on College Education Based on VR Technology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