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元表征的转换进行命题尝试

2019-09-09 07:42龚若梅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游乐场意图乘法

◇龚若梅

近几年我们在命题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最大的变化就是运用多元表征的转换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考查。实验的几年中,老师和学生普遍反映,变化后的命题灵活度有一定的提升,摒弃了传统的“死题”套路,更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考查,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一 数的认识的考查

例1 (一年级)数一数图中有几个●,按你数出的个数,画出缺少的小棒,画出计数器的算珠。(如图1)

图1

【命题意图】从小圆片数数,到小棒补画,然后是计数器上画算珠,同样是用图形表征数,但表征的目的不同,实现了表征内部的三种转换。既考查学生对数数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体现了这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图2

(2)我发现,虽然都是平均分成4 份,但分的总数不同,分得的 1 份数就( )。(填“相同”或“不同”)

【命题意图】根据分数的意义,在图中涂上阴影,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填空,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充分考查学生对于分数的本质认识。

二 数的运算的考查

例3 (一、二年级)(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4×6 的意思。

【命题意图】突出体现了图形表征和符号表征之间的相互转化,加强了对算理的理解。

例4 (二年级)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图形。这样摆下去,第14 个图形是什么?(如图3)

图3

(1)在图形后面接着画一画,并给第14 个图形做上标记。

(2)这些图形是按每( )个图形为一组的规律排列的。

列式为:14÷□=□(组)……□(个)。

(3)余数是( ),就说明第 14 个图形是下一组里的第( )个,所以是图形( )。

【命题意图】此题通过画图、计算说算理,借助“几何直观”来理解抽象的算式中每个数与运算符号的意义,建立“形”与有余数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实现操作表征、符号表征和语言表征之间的转换。比单纯的考查计算有意义,更能考查出学生是否理解了概念的本质。

例5 (二年级)(1)下图中一共有( )个五角星。(如图4)

(2)列成加法算式:( )。

列成乘法算式:( )或( )。

图4

(3)自己画一幅图,也能表示出上面算式的意思。

【命题意图】表内乘法的教学主要应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几个几)、写一写(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画一画等活动,实现语言表征、符号表征、图形表征之间的转化。

三 问题解决的考查

例6 (三年级)铺小路一共要用多少块这样的地砖?

图5

【命题意图】用“想”提示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运用语言表征沟通具体情境表征和符号表征之间的联系,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先制订清晰的计划,再执行计划的解题策略。

我会画 我会说把( )块糖平均分成( )份,送给乐乐其中的( )份。我会算(写出算式)答:送给乐乐( )块。

【命题意图】通过考查学生用“画”“说”“算”三种不同的方式表征同一概念的能力,即表征转换能力,考查学生对分数的理解水平,体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和转化,体现了多元表征之间的转换。

四 综合与实践能力的考查

例8 (三年级)我是游乐场设计师。(如图6)

图6

( )在草坪的西南面,进了大门向北走是( )。

(2)游乐场到 20:00 结束营业,也就是晚上( ),算一算,一天营业了( )小时。

(3)李老师带同学们到游乐场之前调查了全班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游乐项目情况,请看:

碰碰车:正 旋转木马:正正

请根据信息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images/BZ_22_1147_2196_1318_2258.png过山车 摩天轮 碰碰车 旋转木马男生女生

男生喜欢( )的人数最多。这个班共有( )名女生。

【命题意图】“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此题考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生活味和数学味,有助于积累数学学习活动经验,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很好的考查形式。

猜你喜欢
游乐场意图乘法
算乘法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游乐场
去龄化游乐场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