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

2019-09-09 06:45李晓钰
智能城市 2019年17期
关键词:减水剂原材料骨料

李晓钰

(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1 混凝土配合比与原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对于混凝土而言,其原材料的组成主要包括砂、水、水泥、石子等。一般情况下,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其比例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在对混凝土进行配制时,除了原材料本身质量的影响之外,配合比的相关参数对混凝土配置质量造成重要影响。如果实验室配合比与实际施工配合比相差较大,则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像。一般情况下,当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的保水性以及黏聚性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情况较为严重者,甚至会在建筑物表面出现蜂窝现象。如果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含砂率较低,一方面会对混凝土的流动性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到混凝土的保水性和粘聚性,进而导致出现骨料离析的情况。原材料方面,粗集料的压碎值不达标,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不利影响;集料的含泥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及工作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上述的几种情况,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对混凝土中原材料与配合比的各项指进行有效的检测,将偏差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

2 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与部分原材料检测参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为了保证混凝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能够达到有效的强度与性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控制,对其强度进行检测,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检测控制。混凝土的相关常规检测主要为强度检测、耐久性检测与原材料检测。就目前检测强度常用检测方法而言,检测混凝土的强度普遍采用预留试块检测法,包含标准养护试块与同条件养护试块,同条件养护试块可以代表实体强度。当预留试块不满足工程实际需要时,可采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与钻芯法对混凝土实体构件进行强度检测。在运用回弹法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建立地区测强曲线进行配合。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混凝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碳化,这一现象会对回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较大程度上的影响。对于钻芯法而言,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采用钻芯法所得出的检测结果误差相对较大;另一方面运用钻芯法进行检测具有较强的直观性。普通混凝土耐久性常用的指标主要为电通量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早期抗裂性能等。原材料的部分参数也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重大影响,例如水泥的细度过高,会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易产生毛细缝隙与裂缝;安定性不达标,也易于导致混凝土变形开裂;氯离子含量、碱含量等都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除此之外,原材料的指标还对混凝土的其他性能产生重大影响,例如:集料的含泥量过大会吸收大量的水与部分减水剂,为保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会增加用水量,导致水胶比增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也产生影响;水泥的凝结时间则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初凝时间太短则不利于混凝土施工的正常进行,终凝时间过长则会混凝土结构的形成、模具的运转等。

3 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

一般情况下,设计图纸会对混凝土的重要参数进行确定,也会确定部分原材料的重要参数。选用混凝土原材料时,首先需要满足设计图纸与相关标准的要求。

(1) 水泥:一般情况下,普通混凝土倾向于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较为适宜,需要注意对水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要求其具备出厂合格证以及复试报告等。(2) 粗骨料:在对粗骨料进行选择时,需要选择质地较为坚硬且级配良好的碎石,同时对其压碎值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同时,还需要严格规范碎石的粒径、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3) 细骨料:细骨料一般选择河沙,且要求河沙的质地坚硬、级配良好,需要注意对河沙的细度模数进行隔离的控制,一般情况下控制在2.6~3.0的范围之内较为适宜;同时,还要求砂石的含泥量不得超过2%,泥块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除此之外,在选择细骨料时,还需要对有机物质含量运用比色法进行一定程度的试验,要求不得深于标准色。(4) 掺合料:掺合料选择粉煤灰,要求粉煤灰符合相关标准中的规定,对所选择粉煤灰的细度、烧失量与需水量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5) 高效减水剂:减水剂的质量应当符合《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标准》(GB 8076—2008)中的规定,在对复合型高效减水剂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需出具检验证明等相关资质,保证减水剂的选择能够符合施工质量要求。(6) 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饮用水较为适宜。

4 实际应用

某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设计使用混凝土达到了28 451 m3,在建设过程中,决定采用水下C35P6混凝土作为主要施工材料。

4.1 原材料选择

水泥:选择P.O42.5水泥,比表面积为326 m2/kg;粗骨料:采用连续级配碎石,碎石的粒径控制在5~20 mm之间,含泥量<0.5%;细骨料:采用规格为中砂的河沙,含泥量<1.0%,细度模数为2.6;外加剂:选用的外加剂主要为SBTPCA-10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合剂:选用的掺合剂主要有Ⅱ级粉煤灰、矿粉。

4.2 配合比设计

对水胶比进行确定,经过分析与计算,最终决定将水胶比确定为0.37;确定水泥和掺合料用量合计为400 kg/m3;砂率则控制在43%,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见表1。

表1 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kg/m3)

4.3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 生产与运输过程:结合商品混凝土的特点,需要在生产的过程之中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测量,并对用水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为了保证混凝土生产质量,在对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适当地延长了搅拌的时间,并对出料的坍落度进行了合理的控制。在对混凝土进行运输时,选择最佳路线以减少运输时间,混凝土运输至浇筑现场后,立刻开展浇筑作业。

(2) 施工过程:首先对入模高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其高度控制在2 m之内,同时现场浇筑混凝土前需核对随车小票,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并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持续的观察,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5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与质量控制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对混凝土原材料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阐述,指出了混凝土原材料检测的重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混凝土强度的检测方法、部分原材料参数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及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最后结合某一具体工程,分别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以及施工质量控制3个方面进行了探究。综上所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基础材料,混凝土质量受到原材料质量、配合比等因素的影响,做好原材料检测工作十分重要。只有保证原材料相关参数能够符合施工要求,并在此基础之上做好混凝土质量控制,才能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保证。

猜你喜欢
减水剂原材料骨料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不同骨料替代方案下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
基于多重点云与分级聚合的全级配混凝土三维细观结构高效生成方法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基于净浆扩展度的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分析
基于神经网络的聚羧酸系超缓凝减水剂性能研究及应用
搅拌对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的影响
再生骨料含量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观点
搅拌站废水对聚羧酸减水剂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