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9-09-09 07:31李晓治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良好习惯人际

李晓治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一生整个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成效。我们知道,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学校和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说学校教育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主导方面的话,那么家庭教育环境则是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否实现高效的重要因素,它与学习成绩和学习的持续能力有直接的联系。

【关键词】:家庭环境 学习习惯

家庭环境对初中生来说,意味着他们成长的土壤。家庭的环境气氛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联系最为紧密,具有感性的生活环境。因为孩子在与其家庭成员的亲密交往中,模仿着他们的言行,而父母又是最先给他们树立操行的榜样,他们在父母的帮助下认识周围的世界,并模仿用在自己的言行中。

初中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想法普遍比较简单,因为他们正处于成长的起步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家长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有没有把握好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呢?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可见,如果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家庭环境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初中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优化家庭环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做人习惯

(一)父母作榜样,培养学生诚信的习惯

教育孩子要诚信,父母自己首先要诚信。以诚信培养诚信,其道理是不言自明的。

“人无信不立”,为了培养孩子的诚信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诚信,不在说话不算话。要纠正孩子的不守信用,家长首先要言行一致。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某种暗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诺,孩子就会受到暗示,避免推迟或失约的事情发生,这样才能取信于孩子。

(二)净化周围环境,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

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孩子比较受人欢迎,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

家庭环境整洁与否,通过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父母应当充分注意室内环境的整洁,东西也应摆放得井井有条,作为父母要力争做到洁身净室,平时注意室内外卫生,保持家庭内外的整洁、美观,同时父母连同孩子都要讲究穿着整洁、仪表大方,并让孩子定时、有规律地睡眠,这对孩子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形成大有好处。

二、优化家庭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孩子不文明的语言一般都来源于周围的环境,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文明礼貌的人,一定要净化孩子周围的语言环境。应该讲,一天24小时里,其中约有2/3的时间孩子都在家庭这个重要环境里生活。所以笔者认为,家庭这块重要的教育阵地,必须让健康,文明的东西牢牢地占领住;否则,学校再好,教师再高,也很难抵御来自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污泥浊水的玷污与冲击。因为家庭阵地这道关键性的育人的防线一旦出现“管涌”,其他的教育的防守“大堤”就很难坚守住,后果不堪设想。

三、优化家庭人际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际环境是家庭環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应该是民主的、和谐的 ,其环境特点自然也就是宽松的、祥和的。家庭环境中良好的人际环境主要有如下特征:(1)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家庭中的成员无论辈分、年龄、经历上有多么大的差异,他们在人格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应该彼此尊重、相敬如宾。尤其是做家长的,不能把孩子当“孩子”看,动辄打骂,侮辱孩子的人格,刺伤孩子的自尊心。(2)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帮助。家庭中的各个成员同吃一锅饭,同顶一个屋盖,朝夕相处,耳鬓厮摩,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父母应该对孩子倾注一腔深挚的舔犊之情,要时时把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诸方面情况放在心上,经常给他们以及时的帮助,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3)家庭成员之间由于教养和阅历不同,可能在性格上有较大差异,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方式也会有各自的特点,在家庭中难免发生龃龉和摩擦。这种现象的存在应该说是正常的,关键看家庭成员怎样处理和解决这类问题。每个家庭成员都应从维护家庭团结、共创美好生活的根本利益出发,互相理解、谅解,求同存异,平心静气地解决分歧,而不是互相指责、抱怨,造成家庭人际关系的紧张、对立。

有了温馨、和谐、亲切的家庭人际环境,父母爱护子女,对孩子尊重信任,不板面孔,不随意呵斥、打骂,以平等的、民主的、朋友式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孩子自然就形成和睦互助、敬老爱幼、谦让有礼、积极上进、努力学习、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改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品质

孩子生下来以后,做父母的就要围绕怎样使孩子长大成人的问题进行教育。并注意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教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讲给他听,并耐心督促、引导孩子按条例去做,并选择地订阅各类读物,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理起良好的积极作用。

五、创造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研究表明,出色的孩子都来自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家庭。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

由于现代家庭环境不仅是家庭成员生活的地方,也是学习的环境。随着现代传媒走进家庭,家庭成了信息接收终端;无论大人孩子,闲暇时间大大增多。为此,有必要对家庭功能进行重组,使之成为学习型家庭。

让孩子热爱书、爱读书,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做父母的可帮孩子订阅各类儿童读物,孩子看不懂的就讲给他听。书中不少有趣的内容会深深地吸引孩子。还应注意结合孩子的兴趣,适时地教孩子画简笔画,教孩子唱歌、跳舞等,以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正如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一个人的好习惯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款,它的利息将使人终生受益”。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表现在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上,对于初中生来说,家庭环境因素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可以说,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常言道:“环境塑造人,环境改变人”。父母们应充分利用家庭环境这一重要平台,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初中阶段既是各种习惯的养成时期,低年级更是良好习惯的发展时期。希望家长重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现在做起,促进孩子学业进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东子.快乐教育18法——轻松做老师,教出好学生.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2]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

[3]孙云晓,邹泓.好孩子好习惯.北京出版社,2005.

[4]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儿童教育12讲.新世纪出版社,2004.

[5]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北京出版社,2004.

[6]冯娟娟.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985.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良好习惯人际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