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2019-09-09 07:31尹秀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培育策略中小学

尹秀艳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教育部随即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解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经过3年的讨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终于出炉,真正明确了中国学生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能力培育课程,重在增强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团队合作”“服务意识”“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 核心素养 培育策略

中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注重实践和体验的课程,围绕着自然、社会以及生活中实际问题展开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服务意识以及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责任感。因此,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中,能够培育学生“解决问题”“实践创新”“团队合作”“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一、培育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素养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社会对于人才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现今职场中最为重要的能力,更是相关岗位对员工最迫切的要求。在教学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形成从自己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在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中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自然、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引,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从而发现问题,形成活动的项目,然后组织他们围绕活动项目制定出合理的活动方案,并指导他们根据活动方案,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因此,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

二、培育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发散自己的思维,采用灵活而有效的活动方式,进行不同的实践活动过程,获得不同的实践活动结果,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真知,提升自身的才干,同时,通过实践,还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他们进一步认识事物,改造事物。因此,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动力源泉。而且,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综合运用他们学过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知道他们分散自己的思维,采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并动手操作,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独立性、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核心素养了。

三、培育学生“团队合作”的素养

当前,全球已经处于信息化时代,在这一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信息化导致知识的大爆炸,凭借一己之力,无法应对当前愈发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式和社会环境。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每一个项目或者产品的出现,都需要很多人共同的努力。因此,当前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要求具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人,这也是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而所谓的“团队合作”则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组建成的特殊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成员之间必须要密切的配合,经过成员之间的协商,共同做出决策,而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为集体贡献出自己的才能与智慧,同时,每一个成员也都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彼此之间互相支持,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共同把集体的工作做好。

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中,教师一般都是提前将学生们划分成几个学习、活动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共同的活动目的和活动任务,要想解决问题,顺利完成任务,就必须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成员之间做好工作分配,并互帮互助,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沟通,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从而完成预定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能有效培育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培育学生“服务意识”的素养

当前社会,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合作分工成为社会的重要标志,因此,任何一个人离开别人的帮助和服务,都无法在这个社会中很好地生存和发展。所以,在当前的社会中,我们必须服务别人,同时也接受别人的服务,这样才能体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可以说,“服务意识”是当前社会发展对人基本的要求,也是建设文明、富强、民主、和谐社会的需要。所谓的“服务意识”,就是指能把自身的利益建立在为别人服务这一基础上,能够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互动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社区服务”或“社会实践”是该实践活动一个重要的活动领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走出教室和学校,进入到家庭或者学校所在的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或者社会实践,向他们提供公益性质的义务劳动或服务,从而获得相应的社会体验。通过这种社区服务或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教导学生树立关心社会和社区建设,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意识。因此,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还能有效培育学生“服务意识”的素养,从而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五、培育学生“责任担当”的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及,要强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也就是“责任担当”。在当前社会,勇于承担责任,对自然、社会和自我负责是社会对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同时这也是人之所以是人重要的体现。只有每一个人都具有自身的“责任担当”,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做好一件事。

而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在实践活动中,教師引导学生走进自然、社会,通过对自然和社会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能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同时通过各种活动体验和感受,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学会适应社会生活,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进而培育他们的“责任担当”素养,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中,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践创新”“团队合作”“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因此,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必须做好详细的校本规划,根据本地区的社会资源,明确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的目标,设定活动的内容和领域,并拟定好每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还要围绕着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做好规划,真正地把这一目标落实到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当中,准确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地发展自己,从而有效地促进广大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邵春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与评价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3) :205.

[2]李宝敏.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指向:核心素养发展[J].中小学管理,2017,(12) :8.

[3]吴建明,徐洁.落实课程标准培养核心素养——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J].教育界,2017,(4) :24.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培育策略中小学
初中英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实施和构建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