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

2019-09-09 16:02韩振峰
人民论坛 2019年24期
关键词:功能

韩振峰

【摘要】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理论自身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的过程。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发挥作用,理论武装只有解决问题才能取得实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关键词】科学理论 指导实践 功能 【中途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理论的价值怎样体现?学习掌握科学理论的目的是什么?理论武装的目的怎样实现?这是我们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时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理论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理论从何而来?又如何发挥作用?理论的价值从何体现?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又很深奥。要清晰地解答这些问题,必须借助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这一科学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构成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推进人类社会历史不断发展。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作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论断。

实践具有客观现实性。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并且還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又具有社会性。因为实践是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具体活动。实践还具有发展性。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而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所以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也是不断发展的。我国宋代著名哲学家朱熹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形成的“源头活水”是实践,理论之水“清如许”的原因也取决于实践。实践是理论的来源,也是科学理论形成的前提条件。

当年,革命导师列宁为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曾经引用过德国著名诗人歌德的一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显,理论的根基是实践,如果脱离了实践,任何理论都失去了基础,理论要想保持生命力和创新力,就必须“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理论之树”常青取决于“实践之路”常新。这就是说,紧跟时代和追寻实践发展是保持“理论之树”常青的前提条件和动力源泉,而常青的“理论之树”又为实践发展提供新的思想指导和方向引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人们才总结出了这样或那样的知识,概括出了这样或那样的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产生重要的反作用,对人们从事新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在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理论本身也得到进一步检验。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具体来说,科学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引领实践,而错误的理论则会误导实践,甚至会把实践引入歧途。在对待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问题上常常会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片面夸大认识能动性和理论重要性而忽视实践经验的教条主义倾向;二是片面夸大实践经验而忽视认识能动性和理论重要性的经验主义倾向。以上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我们在处理理论与实践关系时必须注意防止的倾向。

科学理论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

在强调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高度重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尤其是强调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旧唯物主义实践观的一个本质区别,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鲜明特性和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理论的指导作用有过许多精辟论述。马克思曾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理论的作用是巨大的,但理论的作用从来不是随意的,通过反映客观现实规律并科学指导实践,是理论的价值所在。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但理论被群众掌握的前提是理论必须“彻底”,“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这部重要著作中曾经严厉批判过一些自然科学家轻视哲学理论的错误观点,他指出:“自然科学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得接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蹩脚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建立在通晓思维历史及其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形式的支配。”恩格斯强调:“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重视科学理论指导是推进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精神动力。

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

革命导师列宁在批判俄国工人运动中的“自发性”时曾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他认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斯大林进一步发挥了列宁的思想,他指出:“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可是,理论如果是在和革命实践密切联系中形成的,那么它就能成为工人运动的极伟大的力量。”列宁和斯大林关于革命理论重要性的论述对指导苏联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践不断结合的过程。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的毛泽东同志说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他在《实践论》这篇著名哲学著作中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在《整顿党的作风》这篇重要演讲中,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学风明确强调:“我们所要的理论家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要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我们要的是这样的理论家。”毛泽东曾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的关系比作“箭与靶的关系”:“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

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曾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指导作用,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时强调,我们“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后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也都先后多次强调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学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先后作过多次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的本质特性和基本要求。

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

一是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先导作用。这就是说,在一场重大实践活动到来之前,一定要先有科学理论或思想舆论来发挥先导作用,比如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前,为了实现思想上、认识上的拨乱反正,首先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对帮助人们冲破“两个凡是”理论误区,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导。当年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也是如此,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它以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向封建神学作斗争,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学的文化启蒙和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为新兴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在思想舆论上扫清了道路。

新形势下,中央和国家机关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深化理论武装,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正风肃紀,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思想理论上作表率,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作表率,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7月9日)

二是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预见作用。科学理论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人们一旦把握了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就可以用它来预见未来实践发展的过程和趋向。比如, 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持久战》这篇著名演讲,在这篇演讲中,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的“速胜论”和“亡国论”,综合分析了中日战争矛盾的特殊性,通过对中日战争双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科学预见了这场战争的发展趋势及发展过程,“中日战争中国必胜,日本必败,但战争是持久的,需要经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抗日战争的实践完全证明了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的科学预见。科学理论预见在帮助人们提高自觉能动性、摆脱盲目性,从而保证实践成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指导全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受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才是自觉的实践,而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则是盲目的实践。自觉的实践其结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成功的,而盲目的实践则往往是事倍功半的,甚至是失败的。

四是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检验作用。人们一般强调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殊不知在一定条件下理论对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检验作用。如果完全抛开理论的审视和检验,就无法断定实践活动的合理与否、正确与否。比如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方面犯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作出这种判断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理论(或规律),根据这个理论(或规律),我们在生产力落后而又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应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而不应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更不应该认为公有制越纯越好、程度越高越好、规模越大越好,也不是把资本主义因素和个体小生产消灭得越彻底越好。实际上,离开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理论(或规律),是无法断定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是否合理、是否正确,也无法断定我国现在建立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从这个角度来说,科学理论对一定条件下人们社会实践效果的好坏是有检验作用的。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时代民族复兴伟大实践

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伟大的时代形成伟大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产生了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使之成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之成为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我们强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其目的就是要发挥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用新思想指导和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开展新时代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时代伟大斗争不仅涉及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社会领域,而且还包括自然领域、生态领域的各种挑战性斗争。开展各领域“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这个关键和政治思想领域斗争这个根本,毫不动摇地开展各领域斗争,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二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建设新时代伟大工程。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复杂工程,既涉及党如何正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何正确处理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又涉及党如何搞好自我革命,如何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同时还涉及如何把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有机结合起来、把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有机结合起来。而这些都离不开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离不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

三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推进新时代伟大事业。我们讲的伟大事业就是中國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要继续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四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现新时代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经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九十多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奋进过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作者为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注:本文系教育部社科研究专项委托项目“增强教育自信研究”(项目编号:17JF004)及北京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KLH1800253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②赵家祥:《全面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2IN1厨房漏斗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功能关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