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整合模式的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09-10 04:52周春霞
高教学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项目教学任务驱动

周春霞

摘  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双重特点,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下,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导向法极其适合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文章对这两种教学法进行了理论介绍和比较,并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整合模式,将它们分阶段地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详尽地描述了这两种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设计,最后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社会研究方法;研究生课程;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4-0127-04

Abstract: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Methodolog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It ha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traditional "teacher-centered" teaching mode,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The task-driven approach and project-oriented approach are well suited to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course. This paper makes 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model of "task-driven + project-oriented", it introduces them into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ocess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Methodology Course in stages,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application design of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course, and finally improves its implementation effect. The application design of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course was finally evaluated.

Keywords: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postgraduate courses; task-driven; project teaching

行政管理碩士专业旨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级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提出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应具有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及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应娴熟地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及实践知识。与本科层次的学生相比较,研究生的培养除了知识获取要求之外,更突出能力本位原则,因此在培养方式上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开拓能力。但目前行政管理硕士专业研究生课程教学仍存在严重的“理论化”倾向,不仅体现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上,甚至一些专业技能性课程也是如此。以《社会研究方法》课程为例,仍固守着基于知识点驱动的传统课堂理论授课模式,“纸上谈兵式”的教学缺乏对学生实际技能的训练,造成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的相互脱节,直接经验获取不足,学习缺乏动力和兴趣。其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在理论上谈起来头头是道,而实际需要应用某种研究方法来进行课题研究时却无所适从。究其实质则是一方面学生虽能熟悉记忆理论知识点,却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独立工作能力差,难以独挡一面。因此,如何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授课模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开展自主性、协作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任务驱动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介绍及辨析

任务驱动教学和项目教学法都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式,都可以实现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教、学、做相统一,实施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实习教学一体化[1]。所以,在运用过程中经常会被混为一谈,而事实上两者并不等同。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构建的“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确定任务、合理分解任务-实现任务-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等教学步骤的实施,使学生主动地吸纳、调整、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由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小组成员协作或学生需独立完成项目,包括独立制订工作计划,进行项目实施、进行结果汇报、作出评价总结等。

(三)任务驱动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的比较

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在教学理念和价值上如出一撤,但在实际应用上则各有所长。一些学者如徐肇杰(2008)、程新华(2009)以及吴静(2011)等对这两种教学法进行过比较分析,认为它们在培养目标侧重点、内涵、特征、要求、步骤、设计特点、实施特点和教师作用等方面均存在差别。本文遵循完整的教学活动脉络,从培养目标侧重点、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师作用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简要的比较:

1. 培养目标侧重点方面

两种教学法都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重在“干中学”。区别在于:任务驱动教学法更重在对知识的传授,侧重于新知识的传授和新技能的掌握;而项目教学法更重在知识的巩固应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社会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

2. 教学设计方面

鉴于培养目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教学设计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内容一般为教材的新知识、新技能;任务的类型和个数按照章节的知识点相应设置,任务具有层次性,根据知识点的简繁、难易程度秩序渐进。

(2)项目教学法:在项目内容中可能会含有学生从未遇到过的问题[2];项目的选取一般以完成一个具体作品为项目任务。项目一般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并且需要学生自己克服和处理。

3. 教学步骤方面

任务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都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任务完成和项目实施后都设置了成果展示和评价环节。但由于两种教学法的主线不一样,“任务”和“项目”的特征不同,在具体的教学步骤方面各具特色:

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包括四个步骤:

(1)创设情境,引起注意:使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任务,合理分解任务:任务需有具体的目标指向和循序渐进性,提出目标任务(可以是课堂任务、单元任务、研究性任务以及封闭型、开放型任务);合理分组,分析与分解任务。

(3)实现任务:教师引导、分小组讨论、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解决任务。

(4)检查与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师生共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完成效果的评价,即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3]。

项目教学法一般由五个步骤构成:

(1)确定项目:由老师拟出一个或数个可供选择的项目,与学生讨论、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制定计划:由小组或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師的认可。

(3)组织实施:小组成员协作或学生独立完成项目。

(4)项目结果汇报与作品展示:项目作品包括实物类作品、语言类作品(如申请报告、考察报告、网页等)、图片类作品以及表演类作品等。

(5)评价总结:包括自我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

4. 教师作用方面

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都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角色作用与传统的中心地位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基于两者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差异,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也略有差别:任务驱动教学法下,设计任务相当容易,教师几乎全程参与各个教学阶段,对学生的指导相对较多;项目教学法下,设计项目相对较难,教师参与部分阶段的指导,学生要独立或协作完成项目的实施,自主解决从未遇到的新问题。

如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是两种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各有所长。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基于任务的具体性、灵活性等特点,可以设置不同类型,难易简繁程度不同的任务,特别适合于新知识、新技能的传授阶段;而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导向,要求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独立或协作解决问题,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特别适合于知识的巩固应用阶段。在研究生教学中,如能将两种教学法结合起来使用将会更加有利于研究生理论素养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整合模式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应用设计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双重特点,要求在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社会科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对知识的传授和巩固应用同等重视。显然,在这种教学目标要求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已无法维系,针对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传统授课方式存在的弊端,本文基于任务驱动法与项目导向法的整合模式,将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分阶段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选取2017级研一学生作为教学实验对象,对教改成果进行评价并反馈。

(一)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设计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包含许多理论范畴和重要知识点,单纯按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课的教学方式,效果不尽如人意。以任务为主线,通过任务的分配和实施可以变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4],具体设计如下:

1. 首次上课时,将整个课程的架构讲清楚,同时阐明该课程将分阶段引入任务驱动法和项目导入法,第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主要是熟悉并掌握理论,将引入任务驱动法教学;第二阶段课堂教学主要是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将采用项目导向法教学。

2. 后续课程均进行任务分配直至第一阶段的课堂教学结束。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有10章,授课对象为4名行政管理专业的研一学生,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人数,每章选择几个重要的知识点,设计成具体的任务。如第一章的教学任务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特征、方法体系及过程”,重要知识点也是这三个方面,可以相应设置三个任务:即任务一: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比较;任务二:列出方法体系的框架图,说明三个层次的内涵;任务三:举实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范式。本课程完整的任务目标和具体分配情况见表1。每一章节的具体任务由学生采用课后预习、准备资料,完成PPT的方式进行任务的准备工作。

3. 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并合理分配一般在前一次课结束时布置,由学生课后单独或协作完成任务的准备工作,后一次课的课堂教学主要是由学生上台展示任务的准备和完成情况,然后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最终按时实现预定的任务目标。

4. 进行评价总结。每一个章节的任务式教学结束之前都要进行评价总结:一方面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学生因学习能力不足或协作不力导致的知识获取不足的问题及时加以完善。

(二)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撰写项目申请书教学实践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是一门应用性强的课程,开展科学研究需要具备两个关键要素:一是理论支撑;二是采用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掌握并娴熟地运用得当的研究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是研究生的必备技能。第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第二阶段要求学生综合第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完成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具体设计如下:

1. 确定项目:要求学生撰写校级、市级或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学生可与教师商议确定任一级别的社科项目申报。学生可独立或分组协作完成,由于本课程的授课人数为4人,考虑到项目申报的工作量大,而第二阶段的课时有限,经与学生商议,最后确定为两人一组协作完成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工作。

2. 项目导入,分解任务:根据项目申请书的内容和结构将任务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收集资料确定申报项目名称;文献综述进行项目重要性、创新性、可行性研究;构建研究框架;采用合理的社会研究方法;形成完善的研究方案。

3. 小组协作,实现任务,完成项目: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整合完成项目的各阶段工作。各阶段的任务一般在课后准备并完成,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并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项目实施环节采用小组工作法是常见的做法,初衷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意识,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程度也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的效果,在实践层面应该注意防范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的“搭便车”现象以及分工后的整合问题,而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由于研究生人数较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强,所以“搭便车”现象并不多见,更应关注的是小组分工后的整合问题,项目申请书撰写的各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前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前一个阶段的深化,前后阶段之间环环相扣,小组工作法很容易导致各阶段工作的“碎片化”,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及时沟通互动,进行有效整合完成各階段的工作。

4. 学习评价与反馈:项目申报结束,任务完成,对研究方案和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以进一步地改进工作。

三、“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整合模式在行政管理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通过对2017级行政管理研究生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整合模式的教学改革实验,实施效果较好。教师对课堂及项目的把控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策划能力、科研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现出来的效果有:

1.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整合教学法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持续互动,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无论是任务驱动法还是项目教学法都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老师以任务(项目)为驱动,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任务(项目),学生自始自终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围绕任务(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与教师协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项目)。克服了传统课堂互动不够的弊端,形成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持续互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明显增强,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2.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整合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本课程课堂教学的两个阶段中都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相应的知识,只有在课后进行了积极和大量的准备,准确实施任务(项目),才能在课堂上进行任务(项目)成果的展示并得以讨论交流。通过一个学期的两个阶段的训练,培养了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尤其是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实践,更是培养了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其将来的课题研究、毕业论文设计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

3.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整合教学法的实施为在线课程建设、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任务驱动法与项目导向法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者在具体教学实施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但在教学设计中又存在一些相似的部分,如两种教学法都重视学生在课堂外的任务(项目)的准备工作,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事先对知识点进行了解,项目导向法要求学生事先完成项目的各阶段工作;而课堂内的教学则变成了任务完成情况(或项目成果)的展示活动,并围绕此活动展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显然,学生在课堂外要进行大量的知识获取活动以完成任务(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要与教师沟通,教师也要分享大量的教学资源给学生,这就促进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同时这一教学形式也颠覆了传统的“课上教学过程-课下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促进了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参考文献:

[1]程新华.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辨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01):33-34+37.

[2]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36-37.

[3]吴静.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异同比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03):79-82.

[4]杨慧.基于任务驱动与团队项目教学的《营销策划》课程教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8):216-217.

[5]樊坤,尤薇佳.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探讨——以“电子商务研究专题”课程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04):32-35.

猜你喜欢
研究生课程项目教学任务驱动
云计算环境下研究生课程信息化体系的重塑与优化
加强和规范研究生专业课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策略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英国电子信息类课程观摩与思考
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研究生扫描电镜课程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