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与中医的缘分

2019-09-10 07:22
养生阅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内经伤寒论血气

中医与数字“七”渊源颇深,由“七表脉”“七星针”“七日口噤”可见一斑。《伤寒论》中柴胡剂调阳枢,四逆散调阴枢,而小柴胡汤用药七味,用的就是相火的格局,七为火之成数。运气学说中,少阳主相火,相火这个概念的建立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字“七”常与女性所代表的阴性符号联系起来,以此来解释一系列与女性关系密切的民俗和传说。七为阳数,八为阴数。离为女,坎为男,此皆阴阳互换之道。《内经·上古天真论篇》:“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女子月事每月一潮,月亮每月圆满一次。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论述“其血上应太阴(即月亮),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與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经者,常候也。”正常的月经周期和月亮盈亏周期十分接近,月满而潮,女性的月经也是地球生命系统节律运动的一个缩影,天人合一。《内经·八正神明论篇》亦曰:“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同时,我们常把七天作为一个轮回周期的结束,下一个周期的开始。《内经·大奇论篇》曰:“其脉小沉涩为肠■,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灵枢·平人绝谷篇》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小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伤寒论》亦云∶“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轻尽故也。”临床上,病毒性腹泻、感冒通常一周自愈,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机体生理周期密切有关。《伤寒论》中论述道:“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留故也。”尽管临床上并非如此准确,医生在治疗时可以据此把握时期。

俗话说:花有五颜六色,人有七情六欲。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动态,中医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志活动如果过于持久、强烈或者失调,就会引起脏腑气机的紊乱。人有七窍:眼二、耳二、鼻孔二、口;有七冲门:“飞门”、 “户门”、“吸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医有七方,大小缓急奇偶复……“七”与祖国医学的巧妙结合,既反映出数字的韵律之美,又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数字背后的内在医理,体现了中医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临床价值,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和思考。

来源:古方中医网

猜你喜欢
内经伤寒论血气
体位干预对机械通气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在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血气指标、炎症因子分析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关系之辨析
《内经》理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黑珍珠
刘炳凡《伤寒论》教学录音资料数字化保存及应用研究
明代医家芮经墓志铭考释
浅谈“生病起于过用”与养生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
腔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4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