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探讨

2019-09-10 03:59喻芳
南北桥 2019年24期
关键词:有效方式具体运用生活化教学

喻芳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毕竟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还小,价值观和人生观都还没有成形,如若不对他们加以正确的教导,可能会使学生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形态,故而,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至关重要。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  有效方式  具体运用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正确的思想教育是必要的,不少学校都有这个意识并开设了一系列的课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但从现阶段的实行效果来看,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课程枯燥无味,课本知识深度不够,学生的思想很难得以成形,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方式仅限于课堂内,学生难以从直观具体的形式去感知道德行为以及法治条款,在理解方面就存在很大的问题,自然,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是一头雾水,同样难以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正确的指引,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形势下,生活化教学的运用逐渐普遍,有效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将从我的教学实践出发,深入剖析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1.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传统教学课堂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枯燥无趣的教学氛围和单一的教学形式是主要原因,毕竟,小学生都具有爱玩的天性,单纯的文字教学课堂很难抓住他们的心。基于小学生的这个特点,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它的开展有效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事例讲解的时候,更多的就像讲故事一样,这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无异于是新奇有趣的,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教学效果。综上分析,生活化教学的运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它的运用和实践是必然的。不过,在实际教学的开展中,关键是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将学生从“听故事”的状态中拉回来,加强生活化事例的反思教学,加深道德与法治的深度和广度,由此,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符合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生活化教学的运用与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是相符的。一方面,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味,且文字生硬难懂,学生学来觉得无趣,教学效率不高。急需在课堂中融入新式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这种教学状况下,生活化教学就逐步运用开来。另一方面,道德与法治本就是一门生活性学科,书本中的很多事例都是可以通过生活直接观察得出的,包括社会公民的一些不道德行为,触犯法律的行为等,故而唯有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呈现,因此,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积极作用

1.促使学生道德思想的提升。生活化教学将高深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变为了通俗易懂的例子,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且有了生活经验为基础,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更加深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在开展生活化事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加深事例背后蕴含的深意,如通过这个事例,要求学生们要形成怎样的思想感悟,唯有目的性明确的教学,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促使学生的思想得以升华,并在正确思想意识的影响下,做出正确的行为,以求符合道德行为规范,并遵守社会法律法规。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将得以实现。

2.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活化教学的高效展开,还需要教师将身边的教学工具运用起来,以学生们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由此能够得到学生的支持,道德与法制的开展才能够更加顺利。多媒体的运用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工具。教师在进行实例讲解的时候可以辅以有效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行为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判定,明确哪些行为是道德的行为,哪些是不道德的行为,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犯法的,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的有效。当然,多媒体的运用也更加的灵活多变,学生能够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感知教学内容,学习兴趣逐步培养,自然,学生的思想和意识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生活化事例在课堂中的融入。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形式有很多,在课堂中讲述具体的事例是当前较为普遍的运用方式,且取得了颇为不错的效果。这个教学活动的展开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讲授技巧,避免课堂的枯燥无趣,同样也要在生活化实例的讲授过程中融入一些幽默风趣的话语,以求能够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加深理解程度,提高教学效果。不过,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难以打破传统教学的生硬刻板,这要求教师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位置,在讲解实例的时候,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探讨举例事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这些行为不符合哪些法律法规等等,只有在不断的思考中才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提升思想品德,最终加强道德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以作业布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查找与课本学习有关的生活实例,并将它作为教学素材,既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够加深道德法制教学,减轻教师的负担,一举多得。

2.学生走进生活,从自身出发,感悟生活中的道德法治实例。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同样是开展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生活,通过细致的观察,探查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不道德的现象,并加强自我反思,探查自身是否存在这样的行为,如若存在,那又该怎么改正,以求来提高自身思想,规范自身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开展相关的公益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文明劝导活动等,让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去深刻感悟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而不仅仅止步于书本上的冰冷的文字,显然,这种教学形式更加有趣且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以求学生能够通过自身感悟,提高思想道德品质,运用所学知识对自身行为起到一个约束规范的作用。教师在实际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自身能力,运用针对性的策略,以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郝耀东.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7(88):81-81.

[2]彭晓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探讨[J].考试周刊,2017(21):163-164.

猜你喜欢
有效方式具体运用生活化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巧用现代教育技术
浅谈导电高分子在电磁屏蔽材料中的运用
探析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以需求为导向推进社区教育研究
为课堂注入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