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几个关键

2019-09-10 04:04佘双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立德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第1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不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出科学定位,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明确要求,而且揭示了思政课教学规律,指明了思政课建设方向。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几个关键。

一、 抓好思政课这个关键课程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都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设不同类型的思政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中央把开设思政课看作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要求和与旧社会学校根本區别的标志。改革开放以后,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201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对思政课是这样定位的:“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2015年8月11日, 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9.html,访问时间:2019年3月28日)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把思政课进一步提升到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的地位。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政课定位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进一步凸显了思政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而在所有立德树人的教育中,思政课是关键课程。一是思政课处于关键地位。思政课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课程,是社会主义大学区别于其他各类高校的最根本的特征,对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在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中,思政课在立德树人的课程体系中处于金字塔的顶尖,是高校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风向标。二是思政课培养的是学生的关键素质。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一生的轨迹。”[《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32页]思政课着眼于大学生的一生发展,使大学生成长成才,终身受益。因此,在我国高校,各个学科专业的学生、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养成最关键的素质。三是思政课在立德树人课程体系中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思政课具有把其他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因素进行系统化整合的功能,对其他课程立德树人具有示范作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第1版)思政课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其他课程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因此,思政课的教育内容不可能完全通过渗透在其他课程中来完成,需要通过专门课程进行系统教育,从而在高等学校立德树人课程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 抓好思政课教师的关键素质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在办好思政课的各种因素中,教师是最积极的主导性因素。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同志们,你们非常明白,任何‘监督’、任何‘领导’、任何‘教学大纲’、‘章程’等等,这一切对教学人员来说都是空谈。任何监督、任何教学大纲等等,绝对不能改变由教学人员所决定的课程的方向。”[《列宁全集》(第4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49250页]“学校的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列宁全集》(第4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53254页]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08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两个关键”,即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但要讲好思政课并不容易。从课程的外在要求来看,思政课的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党史国史国际共运史,世情国情民情党情,等等,要讲好这些并不容易。从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规律来看,思政课教学涉及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与知识性、建设性与批判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性与多样性、主导性与主体性、灌输性与启发性、显性与隐性等内在关系的处理,因此,思政课教学活动比其他课程具有更为复杂的影响因素,涉及教学过程、教育过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过程,多重要求叠加,要讲好思政课需要满足特殊素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来看,既有对广大教师的共性要求,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要求”;又有对思政课教师的更高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数量上看,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比普通教师更多。二是从程度上看,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更高,普通教师只要求“四有”,而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比“四有”要求高。三是从内容上看,对思政课教师并没有从一般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人格素质等方面提出要求,而是凸显思政课教师所需要的关键素质:政治素质中凸显的是有信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凸显的是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思想素质中凸显的是家国情怀,心理装着国家和民族,是大情怀;业务素质中凸显的并不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思维和视野,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思维和开阔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道德素质中凸显的是自律,他律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而自律是一种没有外在监控的内在的更高道德要求;人格素质中凸显的是人格的感召力,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是一种高境界的人格精神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六点要求”既体现思政课的特殊性质,同时又是区别于其他教师的关键要求,要抓好思政课教师的这些关键素质。

三、 抓好思政课教师关键素质中的关键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关键素质中的最关键素质是自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第1版)只有自己拥有自信,才能将自信传递给学生。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反复谈到自信的问题:“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導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第1版)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实践证明,我们有能力办好中国的事情,也有本领讲好思政课。一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二是要树立思政课教学内容自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三是要树立思政课建设自信。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四是要树立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思政课有术、有学、有道,是政治性、学术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思政课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信心,努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和重托。

(佘双好,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理论课立德关键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鹏鹏猪
画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