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2019-09-10 04:04刘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实践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提要]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拓展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实践路径,并从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出发,强调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路径;全面从严治党

[作者简介] 刘仓,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任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阐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制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划方案,通过宣传教育、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法治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式,不断拓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筑梦追梦圆梦的铸魂工程。本文仅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地位、主要实践路径与事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面从严治党等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选择

任何时代精神都是对时代主题的反映,任何时期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对社会问题的回答。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培养什么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与时代问题和核心价值观相关。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凝心聚力的中轴。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2

1. 培育和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应对国内外挑战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自由化的冲击,马克思主义面临边缘化、庸俗化、标签化的龃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面临西方多党制、竞选制、三权分立制的干扰。毒奶粉、毒疫苗、环境污染等恶性事件,拷问着企业的底线。某些党员干部丧失理想、丢弃信念、忘记宗旨、漠视法纪,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这些挑战都涉及思想道德问题,都牵涉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建设者的根本问题。任何社会的治乱兴衰,都有其核心价值观的深层因素。诸多社会动荡、阶级冲突、矛盾激化的事例,都反映了不同阶级和群众的价值观的冲突。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2]106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文明互相交流交融交锋,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推销“普世价值”,诱导他国“以西为美”“唯西是从”,妄图把世界纳入资本主义秩序。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的影响力。习近平指出:“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也是人心之争、意识形态之争……首先要打好价值观念之争这场硬仗。”[2]105一个国家若没有思想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独立性,在根本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问题上就会迷失方向,最终沦为他国附庸。

中国共产党必须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既包含硬实力的较量,也包含软实力的斗争。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文化软实力的根本的就是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指出:“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什么?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就是核心价值观,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203-20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同心筑梦共识,广泛团结力量,是打好价值观念之仗、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中国道路的内在要求。

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尊奉什么样的时代精神和时代价值,关系国家的前进道路和方向。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3]2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指南、伟大的革命运动、先进的社会制度,而且是崇高的价值观念,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结构,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2]105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制度和社会全方位发展的进程。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2]13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导航坐标和运行理念。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四个伟大”的铸魂工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4]13-14进行伟大斗争,需要举旗定向、凝心聚力;建设伟大工程,需要志同道合、自我革命;推进伟大事业,需要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实现伟大梦想,需要精诚团结、同心共筑,需要中国共产党构建共同的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习近平指出:“我们要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2]107

3. 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顶层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时代问题的科学回答,继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植根于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梦想和追求。习近平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在视察北京大学时的讲话,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议上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等,阐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性质特征、目标任务、实践途径、领导机制等,形成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观念和逻辑结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道路和文化强国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之一。

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明确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强调要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3]577-588《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支撑。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既是道德修养问题,也是制度规范问题。习近平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5]这一论述指明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路径。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5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实践具体化、系统化,并提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15项重点活动项目。[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指南。

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实践路径

1. 国民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路径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家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使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习近平嘱咐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166-1795月30日,在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时,习近平强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7]180-1862016年9月9日,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习近平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8]这一论述为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4年,教育部颁布《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工作方案》,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部署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9]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小学德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实效性。[10]2014年10月17日,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制度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传播。[11]

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2]。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强调指出: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2]132,“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2]133。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3]

在党和国家的战略指引下,教育系统组织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案例》,制定《高校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测评指标》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4]根据2018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数据:“94.2%的大学生赞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92.6%的大学生赞同‘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首先考虑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94.4%的大学生赞同‘大学生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5]

2. 文艺创作和新闻宣传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品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有重要影响。习近平指出:“要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2]109

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体现中国风格、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思想、中国情感的作品,以文化人。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1]135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岳飞的《满江红》,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等,都表达了爱国主义情怀,“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1]135。

搞好舆论宣传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媒体全面宣传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大型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大国外交》《巡视利剑》《辉煌中国》《打铁还需自身硬》等,全面展现党中央治党治国治军战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人民日报》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展示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奏响新时代民族复兴的凯歌。广电系统聚焦中国梦主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许多优秀影视作品,以唱响中国梦、弘扬主旋律为总体要求,涌现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平凡的世界》《焦裕禄》《永远的忠诚》《马向阳下乡记》《湄公河大案》《舰在亚丁湾》《嘿,老头》《草帽警察》《刑警队长》等一批优秀作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推出《我的战争》《勇士》《铁道飞虎》等精品;以提倡家教家风、伦理道德建设为主题,推出《远方的河》《滚蛋吧!肿瘤君》等一系列家庭影片;围绕“家风”主题,在新闻类节目中推出《家风是什么》《我们的传家宝》《绝对忠诚》《北京榜样》等系列报道。[16]此外,还有关注百姓心声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国工匠”等优秀报道,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3. 公民道德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独立的核心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谋求政治、经济上的独立也将缺少思想根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歷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这些道德标准是中国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剥削阶级制度的精神特质和标识。在当代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凝练概括和目标追求,社会主义道德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因素,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源泉。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17]475-476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2015年10月,习近平对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批示时强调:“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2]146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2013年到2017年评选的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包括张丽莉、王福昌、黄大年等174名全国道德模范,王凤进、廖理纯、张佳鑫等795名道德模范提名人。在榜样模范的示范带动下,全国开展勤俭节约、孝老爱亲、诚信教育、公益行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旅游等主题实践活动,举行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国家荣誉表彰是对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优秀人物的奖励,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同时,向阿兰·梅里埃等10名国际友人颁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指出:“他们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风优良”[18],为推动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当代雷锋”是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一种荣誉称号,郭明义、庄仕华、孙茂芳获此殊荣。2014年3月3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上,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授予孙茂芳“当代雷锋”荣誉称号,号召以孙茂芳为榜样,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正能量。[19]“时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2014年至2018年,中宣部发布49组“时代楷模”,其中有朱彦夫、塞罕坝机械林场、阎肃、曲建武、钟阳、黄大年、南仁东、航天员群体等群组和英雄个人。2017年5月25日,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20]中宣部在追授黄大年“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时,称赞其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知识分子”[21]。

4. 法治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刚性约束力

法律具有刚性约束力和强制力,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规定性、规范性、导向性作用。习近平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2]111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1]1602016年12月9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22]

在这种思想指引下,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23]《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是运用法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方略。2018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提出经过5~1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4]根据这一规划,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国歌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英雄烈士保护法》等,并都在开篇规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条款。

通过设置纪念日或者规范国家礼仪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2]110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25]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6]2018年10月31日,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为国家公祭提供法治保障。[27]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28]国家隆重举行纪念和公祭活动,有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

中国共产党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模范。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性质决定其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模范作用。共产党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观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来源,后者是前者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集中体现,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

1. 党员干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模范

党员干部要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起好领导作用、示范作用、带头作用、引领作用。习近平指出:“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29]2016年6月28日,习近平在主持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2]147201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规定:“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30]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组织在各条战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风貌。

党员干部坚持做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模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159习近平强调:“要发挥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中的关键作用。领导干部既应该做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也应该做道德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示范者。……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22]

高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等“关键少数”必须作出表率。“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高级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道德、言行起着风向标的作用。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以党的思想建设带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以党内政治文化带动社会文化,才能团结人民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服务。2016年10月27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要求“关键少数”要做到“十个必须”,其中强调:“必须加强道德修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7]466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31]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员干部系列教育活动

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向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宗旨意识淡漠,“四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滥用权力、违法乱纪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问题严重侵蚀党的道德根基,败坏党的先进形象。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价值观层面的原因。加强思想理论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展反对“四风”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党员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是各类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标准、参照。2013年5月19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要求“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公仆意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3]286。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强调:“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鞭策自己。中华民族历来十分注重官德民风的塑造,这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包含的道理。”[1]679“严和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是传承民族品性、倡导社会新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1]679在引领社会风尚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旗帜和标杆,全体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 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内法规制度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宣传教育和开展政治实践,也需要刚性制度约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入党内法规,把理想信念、根本宗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由柔性修养转变为刚性约束,为共产党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制度保障。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入党内根本大法。《中国共产党章程》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包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4]72-73《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员的“八项义务”之一,是“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4]80。《中国共产党章程》是执政党建设的根本大法,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入党章,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升为全党的制度性规定和规范。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党内政治生活。党的政治生活是党的生命,也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基础。党的政治生活,集中体现在为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而奋斗。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自觉远离低级趣味。”[32]

把廉洁自律纳入管党、治党规范。廉洁自律是党的优良作风的表现,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反映。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反映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党员坚持廉洁自律,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强调坚持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是党执政以来第一部“规范全党廉洁自律工作的重要基础性法规”[1]724-726。此外,其他一些管党、治党规定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内容。2016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印发《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要求民主生活会应当围绕主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艰苦奋斗,清正廉洁,遵纪守法,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17]524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干部选拔条例。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完善选拔和任用干部的制度机制,严格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其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选拔领导干部的必备条件。2019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强调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33]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壮大,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精神面貌不斷改善,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安排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反映人民根本意愿,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进程发挥了凝心聚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6] 中宣部负责同志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答记者问[N].光明日报,2015-04-17(4).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 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N].人民日报,2016-09-10(1).

[9] 李立红.共青团中央部署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N].中国青年报,2014-03-21(1).

[10]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4-04-03)[2019-02-27].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5/201404/167213.html.

[11] 宗河.两部门出台在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4-11-04(1).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1).

[13]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19)[2019-02-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14] 刘博智.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教育报,2015-01-21(3).

[15] 赵婀娜,张烁,丁雅诵.让党的旗帜在高校高高飘扬——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综述[N].人民日报,2019-01-15(6).

[16]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242号(文化宣传类114号)提案答复的函[EB/OL].(2017-01-11)[2019-02-06].http://www.sapprft.gov.cn/sapprft/govpub lic/9831/955.shtml.

[17]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8-12-19(3).

[19] 武元晋.孙茂芳被授予“当代雷锋”荣誉称号[N].解放军报,2014-03-03(1).

[20] 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17-05-26(1).

[21] 中宣部追授黄大年“时代楷模”荣誉称号[N].光明日报,2017-05-27(2).

[2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6-12-11(1).

[23]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N].人民日报,2016-12-26(1).

[24] 中共中央印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N].人民日报,2018-05-08(1).

[25] 殷泓,王逸吟.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闭幕[N].光明日报,2014-11-02(1).

[26] 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闭幕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两个决定[N].光明日报,2014-02-28(3).

[27] 《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正式实施[N]. 人民日报,2018-11-14(11).

[28] 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闭幕[N].光明日报,2014-09-01(3).

[29] 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锲而不舍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N].人民日报,2015-03-01(1).

[3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02-28(1).

[31]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 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8(1).

[32]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N].人民日报,2016-11-03(5).

[33]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19-03-18(2).

(编辑:朱效梅)

猜你喜欢
全面从严治党实践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