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来是新年

2019-09-10 07:22
关键词:美惠桃符楹联

俗话说:“不出正月都是年”,各位亲爱的小读者,美惠子姐姐代表编辑部的哥哥姐姐们向大家拜年啦!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茁壮成长、学业有成!咦,说到祝福呀,美惠子姐姐想到了咱们在过年时常见的一种习俗:春联。今年过年,你是不是也帮着家里贴春联了呢?

众所周知,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工具,而我们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之一,便是将新一年的寄托写在对联。上,祈求来年诸事顺利、家人出入平安。对联是通称,包括很多种:春联(欢庆春节的对联),俗对(通俗的对联),楹联(旧叶贴在庙宇。寺院的楹柱上的对联),婚联(祝贺新婚的对联),寿联(祝贺寿辰的对联),集句联(把古文、诗词中的对偶甸凑集而成的对联)等。说起春联,官可有着悠久的历史了。

最早的春联

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於西元九六四年除夕命令学士辛演逊题桃符於寝]但他并不满意於是自己题了一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最早的春联的由来。宋朝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疃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见当时写春联贺春已经是一种流行了。

爱写春联的皇帝

某年元旦,明太祖传旨,下令全京城的人们都得在门口张贴春联,而且隔天一大早,皇帝还亲自出巡,一家一家观赏。忽然,皇帝看见有一户人家门口没贴春联,一问之下,原来这户以阉猪为业,家里人全部都没有念过书,不会写字,还没来得及请人撰写春联呢。于是,皇帝在当天心情大好之下,就写了一联赐给这户人家「双手擘开生死路,刀割断是非根。」一时传为佳話。朱元璋把「题桃符」变成张贴春联的习俗,一夜之间由宫廷推广到普通百姓之家。

春联大流行

清朝末期社会,上出现了专门为人家写春联的艺人和出售春联的“对摊”。春联在当时确实成了家家户户过年生活习俗的一部分。而且吃完年夜饭,人们贴上了门神和春联之后,要关上大门,到初一早上再打开大。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各种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都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多样化和多语种的教育,而且能够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团结。

猜你喜欢
美惠桃符楹联
挖掘楹联教育价值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雪上的舞蹈
樱花树下的誓言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元日
隆回思源实验学校师生乐享楹联文化大餐
元日
桃符的传说
楹联雅味
“小邓丽君”穿越“死亡谷”:总有一个情字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