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地方传统古村落保护价值初探

2019-09-10 02:52李云
大东方 2019年5期
关键词:历史文化古村落价值

李云

摘 要:传统古村落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发展地方传统文化,挖掘和保护传统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本文作者以桂林市荔浦市小青山村为例,在介绍小青山村概况的基础上,就小青山村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发掘和利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古村落;小青山村;历史文化;价值

一、小青山村概况

小青山村位于桂林市荔浦市马岭镇永明村委,因与闻名遐迩的世界溶洞奇观银子岩景区毗邻,周围群山犹如一条条龙腾飞在空中,村民中主要为龙姓人居多,所以又名“银龙古寨”。现存建筑中,核心建筑群为寨内至今保存的十余座明、清兩代时期的古民居及清代抗法英雄陈嘉旧居。古寨由寨门、巷道、古民居建筑群等构成,巷道将寨门与古建筑连为一体,每个巷都设有寨门,依次为:覆祥门、思文门、崇武门、仁慈门、德心门、劳心门、安定门、怡情门、中兴门等,由此构成了一个攻防兼备的体系,为古寨一大标志,是至今荔浦市内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桂北明清古民居建筑群,现已列入全国第一批传统古村落名录。现在小青山上的通天洞里仍有寨门石门槛遗迹、半山腰有围墙、炮台,炮楼。抗日战争时期,小青山村人凭借寨门、寨墙天险屏障与日寇周旋,日寇无奈,最后放大火烧了寨前的房舍撤离。目前,因为旅游开发搬迁后,村落里还住着二十余户人家,均为龙姓、李姓人家。

二、小青山村古民居建筑群的建筑特征

(一)传统格局特征

从小青山村规模和布局形态上分析,其布局主要显现出网络型布局特征。新、老村从地理上看分隔清晰,两者已有明显的界线。因人地关系和合理的耕作半径的影响,其分布比较均匀,形态多呈团状布局。这种村落的形式与防洪、取水和自卫需要有密切关系,房屋多为坐北朝南,排列单一。

(二)整体风貌特征

小青山村依山傍水,地处一个巨大的天然盆景中,四周群山环抱,连绵的山峰似一条条巨龙昂首腾飞;中央是绚丽多姿的小青山,山脚下碧水清溪,古树参天,古朴的民居座落其间,错落有致;拔地而起的朝寨山,直入云雷,与小青山相得益彰。村外万顷良田青涛碧浪,果树成林,四季花果飘香,沿着寨旁的登山道拾级登上小青山,山上的石刻有六处,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一个篆字“龙”,似有叙说“有龙则灵”的意境。在山上举目远眺,山水、田园、古民居构成一幅美妙的画卷。

(三)传统建筑特征

古寨建筑为明中后期始建,历经清代而成规模。这些宅院建筑均为传统四合院式,房宇高大、鳞次栉比。宅院用条石垒基,青砖墙到顶,灰瓦,内部为三开间木结构,窗棂雕花,内院天井为青石板镶嵌,光滑整洁,古朴典雅。小青山村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比较灵活,适于起伏不平的地形。民居多用粉墙黛瓦,给人以素雅之感。房屋的山墙喜欢做成“封火山墙”,可以认为它是硬山的一种夸张处理。这种高出屋顶的山墙,确实能起到防火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一种很好的装饰效果。

三、小青山村的保护现状

一是古村落保存完整,老村中现代民居较少,这些历史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山脉、溪水、风水林)融为一体,形成特有的桂北民居传统人文生态环境。二是村中的传统建筑除几处保留较差外,民居建筑保存完整,桂北特色明显。三是村中传统建筑为明中后期始建,历经清代而成规模。这些宅院建筑均为传统四合院式,房宇高大、鳞次栉比。宅院用条石垒基,青砖墙到顶,灰瓦,内部为三开间木结构,窗棂雕花,内院天井为青石板镶嵌,光滑整洁,古朴典雅。传统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具有多样性。四是建筑结构形式丰富,墙体材料、柱子材料多样,瓦面造型丰富。五是历史人文底蕴雄厚。小青山村历代名人辈出,明、清朝廷官员授予的“进士”、“文魁”、“岁进士”牌匾不下十处,足以说明古寨里的人才辈出,每一块牌匾之后都有一个励志的故事。六是村落结构明确、发展脉络清晰。以荷花池为中心,民居绕池而建,错落有序。随着村落规模的扩大,逐步形成现今的环状布局,始终保持以荷花池为核心的形态布局,道路一直以南北为主。

四、小青山村的价值发掘

(一)人文艺术景观价值

小青山村的艺术景观价值体现在自然、建筑、空间布局等自然形态之美、生产生活之美和历史文化之美三个方面。自然形态之美体现在其拥有优质的山水资源,村落依山傍水,四周山野葱郁,树深林密,有着野趣天成的自然环境;进入村落后,古建筑中的砖雕、木雕及房屋构造,还有历史村落的因地制宜的空间布局能给人一种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美的享受。生产生活之美体现在小青山村民劳作和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农耕文化在形态上体现在与自然山体融合的盆地景观,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线。村民依地势而居,各种的公共空间,如村庄中部的池塘集中点成为村民重要的交流与活动场所,促进邻里交往,体现和谐的生活之美。其历史文化之美主要集中体现在有形的建筑、农居、村庄的生活环境中和无形的民俗风情的文化中。小青山村拥有浓厚的民俗风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特色的节日、风俗。如特色“端午粽人节”、“春社”、“秋社”等。

(二)历史文化传承价值

聚族而居是一种基本的居住形态,宗法血缘脉络是村落的文化原点,古村落连绵不断的千年文脉,卷帙浩繁的文献史料为文化人类学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素材。小青山村历史文化价值取向鲜明的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以土地为基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环境价值,以家庭血缘为主体的人与人的社会群体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

1、融于自然的村庄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相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中国人崇尚自然的最高境界。村庄环境的创造正是尊奉“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按天、地、生、人保持 “循环”与“和谐”的自然规律,以村民的智慧依托自然创建了人、自然、建筑相融合的村庄环境。小青山村体现了这种朴素的布局理念,同时也不乏根据“相天法地”而布局,如小青山村按“文房四宝”进行布局:针对村右的小青山“笔”,村中池塘为“墨”,周边田地为“砚”,古建筑群的围合,使村庄象征一张展开的“纸”。

2、质朴的村庄环境精神文化

小青山村村庄环境不仅清新优美,充满自然活力,更充满亲和、热情富有人性情感品质的环境精神和浓郁的乡土文化。

3、灵活的传统建筑

小青山村的建筑以传统桂北民居为主,一般为砖木结构,住宅院落多為小型的四合院式,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栽花、饲养鸟鱼、叠石造景等。其形态并非一成不变,依据地形变化进行灵活调整,演化出多种建筑形式。

(三)建筑结构科学文化价值

小青山村的古建筑大多建于明清两代,多为一至二进四合院组成的群体院落。屋顶多为硬山屋顶,起隔热及排水的作用;山墙多采用人字形样式,简洁、美观,又有防火功能;木构架房子一般为一层半,斜屋面与室内顶棚之间可做仓库,同时兼有通风隔热的效果;木结构建筑,结构规矩严谨,平面布局均衡,柔性好,整体刚度强,抗震性能高;屋顶多采用单坡顶,其结构多为抬梁式构架,檩木较短,房间间口不大,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性,提高了抗震性能。从建筑的各个方面和村落的选址、排水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精华,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四)旅游休憩体验价值

小青山村拥有丰富多彩而又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保护较完整的古村落风貌,独具特色的山水景观,天人合一的生活情趣,融入生活与艺术的山水文化,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纯朴的民风民俗,优美的传说故事等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多种文化游、特色游、农业观光游等旅游项目。一是古今落差对比,感悟历史变迁;二是体验民艺民俗民风的传统文化;三是感受古朴优雅环境,休闲娱乐调心;四是开展生活艺术研读,提高文化修养。

结语

古村落是我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缩影,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部分。村落的布局和建筑的本体,展示当时工匠精湛的工艺水平,也表达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和传统农耕文化的生活方式。古村落的形成,是先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智慧结晶。对古村落的保护和价值发掘、开发、利用,必须在以合理保护文物古迹为前提,防止在旅游开发时导致赋存文化的流失,是文博人员值得研究的课题,对传承历史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雷蕾:《中国古村落保护利用中悖论现象及其原因》,《人文地理》,2012(5),94页。

[2]朱永春:《徽州建筑》,合肥:安徽建筑出版社,2005.

[3]刘沛林、董双双:《中国古村落景观空间意象研究》,《地理研究》,1998,32页。

[4]王三北:《从风水视角看古代人居环境的选择》,《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

猜你喜欢
历史文化古村落价值
基于文化符号理论的旅游古村落景观设计研究
福建周宁:古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