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旅游

2019-09-10 02:52才永凤
大东方 2019年5期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文化

才永凤

摘 要:近年来《国宝档案》等文博类节目的热播,让观众对博物馆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引发了“博物馆热”。文博旅游伴随文化体验的市场需求持续升温。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推动了文博旅游发展,为文化支撑提升旅游和旅游传播传承文化提供了制度支撑。博物馆在艺术、历史、科研、教育等方面的价值与功能,使其成为文化和旅游的载体。文博旅游已经成为民众获得文化精神需求和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互联网+”时代,技术革新使世人的文化消费方式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使文物“活起来”拥有了无限的可能。让文物活起来、让百姓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代的要求。放眼全球,博物馆开发建设正酣,博物馆旅游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本文浅对博物馆旅游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加以论述,为我国博物馆旅游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博物馆旅游;文化

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和国家的重要文化标志,在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博物馆的旅游功能日益凸显。博物馆在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的研究价值,使其正成为深层次、高品位旅游产品的基础。博物馆正在逐渐成为国内外极具价值的旅游资源。

一、博物馆和博物馆旅游的界定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的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博物馆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形式,以博物馆和周边资源及由这些资源转化成的各种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进行观光、休闲和研学,是一种高文化含量的综合性旅游活动,是对博物馆资源与旅游项目的升华。

二、旅游的由来及发展变化

人类旅游行为由来已久。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唐玄奘西去印度17年取佛经,《大唐西域记》记述了各国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34年旅行,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对中国地理学、文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改革开放40年来,旅游业取得的历史发展成就和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不可磨灭。“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涵盖了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所需所求。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对旅游文化的需要迫切。六要素已改为“食、住、行、游、知、愉”新六要素。旅游者在欣赏各地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领略当地风土人情的同时,也获得了历史文化、民族传统、文学艺术和科学常识等方面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接受了教育。

三、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助推博物馆旅游

当下,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文化是实现旅游价值的灵魂和内核,旅游是实现文化价值的载体和途径。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推动了文博旅游发展,为文化支撑提升旅游和旅游传播传承文化提供了制度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和旅游这两大幸福产业的市场需求愈来愈旺盛。博物馆在艺术、历史、科研、教育等方面的价值与功能,使其成为文化和旅游的载体。文博旅游已经成为民众获得文化精神需求和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博物馆旅游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一)博物馆旅游的现状

近年來,《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宝档案》等文博类节目的热播,让观众对博物馆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引发了“博物馆热”,掀起了博物馆旅游的热潮。走红的“故宫淘宝”,使很多博物馆通过举办免费文化活动、增添互动式体验等方式拉近与游客的距离。文博旅游热潮伴随文化体验的市场需求持续升温。

2019年春节期间,众多家庭的首选节目就是逛博物馆!“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一种跨界时尚。据统计:故宫从大年初一开始便启动8万人限流措施,正月初七前的门票很早便全部售罄;国家博物馆春节期间参观人数屡创历史新高:大年初一3.7万、大年初二6.67万、大年初三6.8万;兵马俑春节假期前三天接待游客11万多人次,景区提供近万个车位却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博物馆里过大年”这种时下的新年俗,搭建了一个让观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和传播知识的平台。它具有春节其他节庆项目所不具备的优越性,是集知识性、丰富性、综合性、艺术性、舒适性、公益性、独特性等特点于一身的综合文化品牌,具有强劲实力和后劲。

我国博物馆数量截至目前已达5136座,2001年的文博单位参观人次是1.13亿,现在增长到近12亿。博物馆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浓缩,参观博物馆日渐成为国民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馆校结合”和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各中小学校纷纷组织学生进行团体博物馆旅游。这种旅游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同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好评。博物馆旅游的游客群体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博物馆已成为很多游客规划行程中的必去之处,包含博物馆在内的自由行线路成为很多年轻群体和亲子家庭的首选。与此同时,近几年国内红色旅游的热潮也愈演愈烈,井冈山和红岩等革命、历史类博物馆受到了各企事业单位的青睐。

(二)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博物馆建设随着文化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发展迅速。自然、历史、艺术、民俗、军事、遗址、科技等各门类的博物馆形成了博物馆旅游风景线。博物馆数量增加的同时,我们看到,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凸显。

1.展陈形式单一落后,缺乏吸引力

目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在设计展陈主题时,缺少观众需求调研,藏品展陈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吸引力。如一些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其藏品展陈形式大多以静态陈列为主,主题内容过于专业化,给人的感觉单调、乏味,缺少与游客的互动性项目,缺少参与性和开放性的动态陈列,游客以埋头参观为主。除个别展馆中的特殊情境,很少融入声、光、电等技术。随着观众旅游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的增加,博物馆单一的展陈和观光模式己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文化需要,博物馆旅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难以实现最大化。

2.观念落后,认识不足

传统观念认为:博物馆是以“不追求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机构,不能与商业有染。认为发展博物馆旅游会让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受到影响,缺乏发展博物馆旅游的动力。对文物藏品的“收藏”“保管”仍是很多博物馆的工作中心,大多数博物馆是被动接待游客,缺少细致的服务和有趣的互动。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论述。要“让文物活起来”,就是要对文物藏品进行充分利用,传播文化,充分挖掘体现其价值。博物馆应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新变化,革新传统经营管理的模式,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发挥博物馆旅游功能,增加经济效益。

3.人性化设备设施欠缺

人们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博物馆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场所,提升博物馆的人性化程度随之被提上日程。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为游客提供的人性化设备设施欠缺,罕见诸如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游客提供的衣帽间、休息室、自动取款机、咖啡厅、儿童区等便利活动场所,减少了游客在博物馆的停留时间,不利于博物馆旅游的发展。

4.缺少与旅游部门的沟通合作交流

事业型单位的博物馆与营利型单位的旅游企业,二者联系甚少,合作亦少。2008年开始大部分博物馆实行免票,取缔了很多相关的收费服务项目,削减了旅行社的收益。因此,除非游客要求,否则旅行社一般都不愿带游客参观博物馆。然而,博物馆虽然是非营利单位,但仅靠国家拨款很难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应借鉴国外博物馆的商业模式发展博物馆旅游,创造经济效益以利于博物馆的良性发展。

5.文创产品欠缺,质量有待提高

博物馆所设的纪念品商店,在满足人们收藏需求、宣传博物馆的同时也是以文养文的重要手段。但我国大多数博物馆商店都存在商品少、标价高、反映博物馆特色展品的商品(文创产品)较少等问题,很难让游客“把文物带回家”。

(三)发展博物馆旅游的对策

博物馆旅游具有较高价值和广阔市场前景。“互联网+”时代,技术革新使世人的文化消费方式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使文物“活起来”拥有了无限的可能。让文物活起来、让百姓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代要求。放眼全球,博物馆开发建设正酣,博物馆旅游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1.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文物藏品展陈

博物馆旅游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针对游客的不同需求,从不同角度丰富博物馆旅游的商业模式,为游客提供开放、到位和体贴入微的服务。文物或藏品的展陈要兼顾学术性与趣味性;讲解要注重参与性与互动性,要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注重寓教于乐。“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改传统媒体的单向模式为交互式传媒,利用微博、微信、移动APP、小程序等社交媒体宣传博物馆的展览活动及藏品信息。通过数字影像技术与移动终端配合,呈现展品背后的故事、汇聚相关联的信息,丰富观众的博物馆体验。另外,可以使用3D打印场景复原、数字模型、数字图表等一系列跨界融合技术延展展品的内容信息,同时可以实现观众自主线下存览、网络分享,满足当下公众网络浏览方式和交互体验的观展方式。通过大胆尝试,技术革命将给博物馆注入新活力,变博物馆传统的說教式展陈为多样化、复合型、互动式,提升博物馆的展陈质量和水平。在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同时,博物馆应加大对文物和藏品信息的挖掘,研究、阐释、传播文物背后不为人知的多重历史信息及故事,真正“让文物活起来”,提高观众的旅游体验质量。

2.转变观念开发旅游参与性项目,提供人性化服务

博物馆应摒弃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其在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大化满足观众的需求,了解观众、研究观众、吸引观众、服务观众、留住观众。做好旅游市场调究,用以创新谋发展的理念打造新型博物馆吸引游客,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重视观众的参观与休闲体验,在丰富展陈方式的同时注重开发参与性项目,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为博物馆创收。为观众提供人性化服务,如增设多媒体图书馆、茶餐厅等配套设施服务大众,增强博物馆旅游的吸引力,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加强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高质量文创产品

博物馆应与旅游企业加强合作,共建共享,应协同旅游企业“量身定制”博物馆旅游发展规划、策划博物馆旅游节庆活动等。应借旅游企业之力开发和促销博物馆旅游产品。及时向旅游企业传递博物馆展览内容及信息,借助旅游企业广泛的宣传覆盖面加强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根据旅游企业所提供的游客信息和需求制定更新工作目标和方案。与旅游企业对接资源,协同开发诸如研学游、亲子游、工业游等多业态旅游产品或品牌旅游线路,增加博物馆旅游互动体验项目。

当下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如T恤、背包、木梳等商品层次低级、同质泛滥,原创不足,缺乏吸引力,文物资源开放度不高,社会公众参与度不够。博物馆应重新思考、设计,梳理馆藏文物所蕴藏的古人智慧、审美价值,触发和启迪创作灵感,开发具有博物馆特色的文创产品,诠释历史文物的当代价值、让文物最具大众化,让观众“把文物带回家”。

参考文献

[1]方木铎.发现博物馆里的历史.哈尔滨出版社.2009.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李瑛.我国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的分析.西安:人文地理.2004(4):30-32.

[4]冯林英.关于博物馆商店的思考.中国博物馆.2003.01:010.

[5]张岚,薛辉.博物馆旅游市场特征及开发对策探讨——以上海市为例.旅游经济.2009(1).

[6]张敏.博物馆与旅游.北京:中国博物馆.2004(1):24-28.

[7]崔晓霞.博物馆发展的市场因素分析.文物世界.2005(5):73-75.

猜你喜欢
博物馆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博物馆
谁远谁近?
旅游
露天博物馆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博物馆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