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在彝族舞蹈《同行》中的技巧运用与舞台表现

2019-09-10 05:22张畅李雅杰
雨露风 2019年2期

张畅 李雅杰

摘要:本文主要以“圆”在彝族舞蹈《同行》中的技巧运用与舞台表现为主,结合实际调查和实践训练模仿,更加详细地透析、解剖“圆”在彝族舞蹈《同行》中的运用特点,论述“圆”在其粗犷豪放的风格、载歌载舞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律动、多变的路线、独具魅力的服饰等多方面的舞台表现。

彝族舞蹈《同行》中两舞者的体态优美,而“圆”在彝族舞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民族文化、生活习俗,还是民族服饰、舞蹈动律体态等,都充分的运用到了“圆”的特征。通过“圆”的运用使彝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更加透彻地反映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彝族舞蹈的意识形态更加具体、更加清晰。最重要的是反映生活的丰富性需要不同文化共存共荣,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同样需要多元文化百花齐放。

关键词:彝族舞蹈;同行;圆;技巧运用;舞台表现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彝族作为其中的一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彝族舞蹈又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繁衍生息,传承着文化传统。同时它更是结合着彝族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传承并发扬着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彝族舞蹈由于极具民族特色的传奇色彩,在中国舞蹈中越发凸显活跃,同时也为中国舞蹈发展奠定了其独具特色的基础和贡献,并且越来越被人们认可熟识。在彝族舞蹈的发展中正是由于“圆”的运用,才使它更具有不被取代的独特的民族魅力,而且更能体现出彝族人民在劳动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次改变,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圆作为彝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体现出了其精髓以及审美特征,以其粗犷豪放的风格、载歌载舞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律动、多变的路线、独特魅力的服饰成为主导彝族舞蹈体态特征的重要标准,它更能体现彝族舞蹈的灵魂所在,而在彝族舞蹈的教学与应用过程中

“圆”的练习更能使人们掌握彝族舞蹈的律动特点以及流动路线。能够在音乐的节奏中更加灵活自如地舞蹈,更大程度地解放身体从而慢慢感受彝族舞蹈以及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圆”在彝族舞蹈《同行》中的基本特征

在彝族舞蹈《同行》中,粗犷豪放却又古朴的风格特征、豪放不羁但又不失妩媚的性格特征以及独具魅力的服饰特征,充分展示出了“圆”在其中的魅力,下面就分别来介绍一下这三大特征。

(一)粗犷豪放而又古朴的风格特征

彝族音乐古老质朴地体现出“圆”的韵味,彝族舞蹈的基本特点是保留原始乐舞粗犷、古朴的风格特征。舞蹈里“圆”的表现形式与歌词内容几乎没有太多的关联,大多数舞蹈都是用节奏和音乐来促使舞步往复循环调度的;彝族舞蹈中“圆”行队列形式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紧扣古朴的风格特征,何时何地何景跳何种舞蹈,均按礼仪和功能要求而定。一定的程序上有着不同层次的改变。彝族舞蹈按其形式和功能可以分为自娱自乐性、祭祀性、礼仪性、集会性4种舞蹈,但是每一种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所在。由于彝族人民爱饮酒,娱乐性的舞蹈中自然少不了酒,大家围坐一圈守着美酒佳肴,围“圆”起舞,动作简单,动律明显。大家围成大圆的同时,以各自为轴自转起舞,你会发现不论是哪种舞种类型,哪种舞蹈形式都离不开“圆”的特点。

(二)豪放不羁而又不失妩媚的性格特征

在彝族舞蹈《同行》里,“拧肩”的舞蹈动律,有着很强的节奏感,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极强地体现出

“圆”的形态。手肘的转动带动手臂、手腕在两拍到四拍里使手画小圆,淋漓尽致地将女性的线条美表现了出来。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女性有关美的描述,在绘画艺术里我们可以看出,总是以人们最能直接感受到的女性线条为主,夸张富有张力。尤其是通过胯部表现出美的特征展现出女人的丰满和曲线。丰满、肥壮在另一方面也是“圆”的特征之一。胯部动作在彝族舞蹈中保持了彝族先民们豪放不羁而又不失妩媚的性格特征,不失它所具备的原始的审美理念。它所形成的动律特征以及路线都是以不同角度的“圆”为基准做顺时或逆时针的旋转姿态,优美至极!

(三)独特魅力的服饰

民族服饰在彝族舞蹈中起到关重要的作用。“圆”在彝族的服饰中也无处不在,服饰之特殊性也体现出“圆”的内容。在彝族舞《同行》中,表演者身穿蓝色套装,头戴鸡冠似的头饰上有圆球做点缀;腰间佩戴着珠子、腰带等装饰品;手上带着一组圆镯,服饰中“圆”的图案,

“圆”的服饰特征以及载歌载舞时两位舞者以“圆”形相互嬉戏的舞动的歡乐场景相得益彰。由于“服饰”有作为个人身体延伸的意义,又加入了“圆”的元素内容,因此圆是最需要被“特殊化”来表达彝族的特色。

正是由于“圆”在彝族舞蹈中的独特魅力以至于在服饰上都能体现出圆的体态特征。不论是胯部、肩部、还是小腿画圆等,都能在服饰中有一定的关联性以及不可比拟的影响,所以它涵盖了不言而喻的情感。

二、圆在彝族舞蹈《同行》中的技巧运用

“圆”在彝族民间舞蹈中,大致可以运用在祭祀性、礼俗性的舞蹈形式中,许多形式都带有祭祀神灵,祈福攘灾的含义。这也就把“圆”与彝族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圆”在不同节日或礼俗活动中,有各自的舞蹈风格变化来配合不同的歌曲主题,歌曲的名称一般作为该舞蹈的名称。舞蹈组合虽因曲而异,但基本动作以及“圆”的动律大多相同,一首曲子一段舞蹈,不断地重复,舞完又换另外一曲,直到大家尽兴为止。所用的歌曲,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特别容易记忆。相应配合歌曲的舞步也会由难变易,由大“圆”的动律更改至小“圆”的元素动作以配合多变的节奏和快慢不一的曲风。每段舞蹈的起步和结束步,有严谨的规范要求,而中间部分,舞者可自由变化,使所有参加者都能尽情发挥。

(一)“圆”在彝族舞蹈《同行》中手臂及胯部的运用

在彝族舞蹈《同行》中手臂运用相对较多,舞动时发力点由手肘关节处着力,延伸至小臂,顺时针或逆时针反复的画“圆”。这种舞蹈动律是随身体重心的移动,舞者的手臂向身体两侧斜前方伸出中转动形成的。以重心在身体倾斜的一侧为主,同膝部微屈、上半身微微向前趴,肩部手肘作轴向的绕“圆”环动,上身拧倾,形成“S”形的体态优美而性感。“圆”在不同身体的动律中体现着不同的舞蹈的表现内容,舞者因为情感需要而流露出来不同的情绪变化。

如在舞蹈《同行》中,两位女舞者随着明快的音乐节奏,在半蹲前倾的体态上,随上身的转动,双肘交替顺时针和逆时针带动小臂转动手腕画圆,同时伴有肩部的拧动画“圆”。在臂部运动过程中,舞者随着双臂在身前画“圆”的转动,上半身向斜前方左右移动。

在彝族女性舞蹈身体语言中,“圆”胯部的动作颇具特色毋庸置疑。当胯部动作在速度、力度与弧度上出现变化时,会传达着舞者不同的语意场景信息。

(二)“圆”在彝族舞蹈《同行》中队形的运用

表演中,两名舞者除了各自身体部位在动律下画圆之外,两人的配合,走位也都充分体现出了圆在彝族舞蹈中的重要性。为了让舞者的情绪更加热烈,舞蹈以漩涡性的“圆”相互转动来完成表演。可见,“圆”在民间舞蹈中位置的变化下不断地影响着现场气氛的改变,并且这种热切的情绪又相互感染,最终将舞蹈活动氛围渲染到极致……

(三)“圆”在彝族舞蹈《同行》中跪转技巧的应用

跪转作为彝族舞蹈中女性舞蹈风格的主要技巧之一,它是身体语言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以特有的彝族膝部的转动来带动舞者围绕整个舞台画圆转动,从而呈现出特有的闪动运动轨迹。这种舞蹈方式的运用既强化了民族舞蹈的风格性特点,同时还具备着一定的表演特殊性技巧,体现出了圆技巧在彝族舞蹈中应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圆”作为彝族舞蹈的“信息的传递者”,它抽象化地不仅延伸了人体的流行线条曲线之美,还使得身体的空间表现,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拓展与发挥,同时还成为人们身体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更加有效地凸显出了舞蹈者应该要表达的强烈思想情感。

由此可见,圆在跪转中的正确应用给舞蹈的编创者带来了更大的创作空间与灵感来源,更加夸张地将熟识的生活方式用圆来变形,这样既能更加有效地表现于人物,又可以给予舞蹈本体充分的自由延展的空间范围,使人体跪立动作无法直接表达的内容通过以圆的律动形式得以完美展现。

三、“圆”在彝族舞蹈中的艺术表现力、影响及重要地位

(一)“圆”在彝族舞蹈中的艺术表现力

“圆”在彝族舞蹈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情感上。人们舞蹈时通过肢体语言传递出一种内心更为深层次的情感,这里我们通常会宣泄、迸发内心最不愿被触及的细腻思想。在彝族舞蹈艺术中,“圆”具备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通过圆所传递出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古希腊有“圆桌会议”,“圆”与“圈”都是人类创造的相互连接和不可分割的完美图形,象征着平等、民主、协商与和谐地解决争端问题。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圆在其漫长的承传与发展过程中,就已经逐渐获得了这种文化的信息量和磁场效应,甚至一种更广泛的情感交流。

彝族舞蹈由于极具民族特色的传奇色彩在中国舞蹈中越发凸显活跃,同时也为中国舞蹈发展奠定了其独具特色的贡献,并且越来越被人们认可熟识。而在彝族舞蹈的发展中正是由于“圆”的运用,才使它更具不被取代的民族特征,而且更能体现出彝族人劳动发展的过程中的一次次改变,更能体现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圆”作为彝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体现出了彝族舞蹈的精髓以及审美特征,并且以其丰富多彩的律动,多变的路线成为主导彝族舞蹈的体态特征,他更能体现彝族舞蹈的灵魂所在,而在彝族舞蹈的教学与应用过程中

“圆”的练习更能使人们掌握彝族舞蹈的律动特点以及路线流动。

(二)“圆”在彝族舞蹈中的影响

在彝族舞蹈艺术中,通过“圆”来体现彝族舞蹈语言的研究,不仅为我们进一步解读彝族舞蹈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我们在彝族舞蹈审美、彝族舞蹈的传承与保护,以及彝族舞蹈的教育与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使观众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与解读彝族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为弘扬与传承彝族舞蹈文化奠定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独树一帜的彝族舞蹈文化不仅是我们56个民族中不可或缺的特色文化,而且生活的丰富性需要不同文化共存共荣,构建和谐社会同样需要多元文化的百花齐放。

(三)“圆”在彝族舞蹈中的重要地位

在彝族舞蹈的审美上,建立了新的审美视觉。针对

“圆”在彝族舞蹈服饰等的运用,从传统生活服饰到现代舞台表演服饰的分析与解读,有利于观众在欣赏彝族舞蹈艺术时获得多维的审美视点。针对彝族舞蹈的场所,从彝族舞蹈传统的民间田野表演,到现代的都市广场、剧场舞台等场所的分析,有利于观众在认识和欣赏彝族舞蹈艺术时建立新的视觉审美角度。

在彝族舞蹈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上,从方法论的角度奠定了研究与制定有效政策措施的基础。通过“圆”在彝族舞蹈中重要性的研究,使我們进一步了解并认识到彝族舞蹈的发展历史与艺术规律,为彝族舞蹈艺术的保护在政策研究与制定的过程中,避免了不得要领、本末倒置,甚至适得其反的可能性,从而从一个方面奠定了建立更加合理、更加有效的政策研究与制定的基础。

四、结论

彝族舞蹈是我国最珍贵的文化艺术,它体现的不仅仅是民族特色的内容,更具有极强的人文气息。通过“圆”在彝族舞蹈《同行》中的重要性研究,使得我们在彝族舞蹈的初步认识基础上又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拓展。彝族舞蹈对民族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艺术在同本民族的历史、宗教、民族习俗、民族生活等结合,往往形成一种民族象征,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它召唤者彝族人民发扬民族精神、奋勇前进、永不停息。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潘志涛.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4]陈兴贵.彝族民间舞蹈的特征与社会文化功能[J].民族艺术研究,2009(5):42-48.

[5]杨笔涵.情真·意深·帷美——对舞蹈本质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1(8):25.

[6]裘柳钦.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音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7]汪以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的特点与表现形态[J].艺术百家,2009(S2):254-255.

[8]杨民康.中国民间歌舞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9][英]科林伍德.艺术原理[M].王至元,陈华中,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