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育人平台的建设研究

2019-09-10 07:22耿云江张雨洁
辽宁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互联网+互联网

耿云江 张雨洁

〔内容提要〕本文集中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应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搭建会计学专业实践育人平台,以及如何推动该平台落地应用和及时更新,以期推动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实践育人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互联网+”    实践育人平台 会计学专业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实现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会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会计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具备应用新技术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高等院校作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亟需建设并应用能够实现专业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实践育人平台。本文重点对“互联网+”时代高校会计学专业应如何建设和应用实践育人平台进行论述。

一、搭建校际互通网络

推进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开发该平台。在“互联网+”时代,高校会计学专业更需要从自身的专业特点出发,搭建校际互通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开发实践育人平台,不断更新完善该平台。

专业大类相似的高等院校之间存在隐性的竞争。在社会需求有限的情况下这种竞争会加剧,并在很多情况下造成资源的浪费。但实际上,根据蓝海战略,跨越组内竞争寻求合作可以实现共赢。因此,有必要跨越学校边界,进行跨校合作和资源共享,共同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平台的建设。

具体地说,高校之间可以依托互联网搭建互通网络,建立突破学校边界的实践育人平台战略联盟。联盟内的成员高校可以选派代表组建会计学专业实践育人平台指导委员会,由其出面协商和解决平台开发、建设及应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跨越学校边界搭建的这一校际互通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各成员高校的资源共享、避免隐性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而且可以聚集各校的资金技术、人员等优势资源,聚少成多、优势互补,快速推进并保障平台的成功建设和顺利运行,也使各成员高校能够更加快速、经济地开展实践育人教育。

二、共同建设实践育人平台

在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战略联盟后,各成员高校在合力共建实践育人平台过程中需分阶段稳步推进平台的建设与运行。一般地说,会计学专业实践育人平台建设主要经历前期准备和设计开发两个阶段。

在前期准备阶段,各成员高校需要讨论确定本次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的目标标准和费用预算等,并形成书面文件。在此基础上,收集分析各类实践育人平台及其開发者的信息,通过考察、谈判、招标等从中筛选确定出承担本次平台开发设计任务的开发者,由其受托并负责本次平台的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维护等工作。

在设计阶段,平台的开发者需要收集、分析、明确各高校的实践育人需求,然后根据其中的共性化需求,开发设计出各成员高校均可以使用的通用模块。通用模块具体包括两个子模块:一是基本职业素养模块。二是专业技能模块。

基本职业素养模块主要针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如办公软件的操作等进行培养和训练。这一模块能够弥补现有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在学生基本职业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学习方面的不足,为学生基本职业技能的学习和锻炼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为防止此模块流于形式,可以设置学分制的修读模式,鼓励学生自由选课。同时,可采用微课、慕课等形式进行讲解和学习,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让学生们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专业技能模块重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具体又细分为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模块、进阶模块以及执业技能测试模块。其中,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模块重在培养财会学生的理论功底和基本的财务软件操作技能,应配合授课教师理论教学的内容,在相关财务软件中以案例的形式展开教学;进阶模块是培育高端人才的关键所在,是在基础学习之后依据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及数据分析结果,为其提供配套的进阶方案,进而为学生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执业技能测试模块重在对学生专业职能的实际水平进行测试,也是对学生在之前模块中的学习成绩进行验收,以发现其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进而帮助其查遗补缺,全面提升知识素养与技能。

当然,联盟内高校还可结合自身的专业和学科优势,对通用模板进行纵向挖掘和横向拓展,与平台开发者合作开发各高校自身的特色模块。如有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可以设计开发双语授课模块,创新创业特色突出的高校可以开发建设创新创业模块。

三、实践育人平台的落地应用

各高校在共同建设并实际引人这一实践育人平台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实施。在基于此平台进行实践教学的初始阶段,各高校应将实际教学结果的有关数据传送给开发者,方便其汇总分析各联盟高校的数据,方便开发者在有一定的数据积累后,根据接收到的应用效果数据,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更新完善平台上的有关操作,并通过不断的调试应用、再调试再应用等开发出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各高校共同需求、更具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实践育人平台,进而帮助高校实现教学案例的及时更新学生实践学习结果的及时分析、上机操作占比提升等教学改革目标。

同时,我国教育渐进式改革的切入点是教育者,只有教师身经百战、实践经验丰富,才会在授课时言之有物,才能为求知欲旺盛的学生们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高校需要为教师开展会计学专业实践育人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帮助和推动其根据经济社会环境变化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和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指引,帮助其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因此,高校可跨越地域、院校界限,选派教师到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和应用成功的高职院校、财经类高校等进行学习,也可选派教师到中介服务机构、财务软件公司访问学习,或到实业企业调研或挂职锻炼,以提升实践育人教育的师资水平,切实推动实践育人平台落地应用。

四、实践育人平台的后续完善与更新

与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相适应,实践育人平台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各联盟高校可根据宏观经济社会环境信息与技术的进步以及用人单位需求的不断变化,讨论确定并向平台开发者提出新的实践育人平台的建设要求,通过开发者对现有平台的不断更新、调试和完善,丰富现有教学模块的内容或增设新的应用模块,以保持与社会用人需求的与时俱进。

总之,“互联网+教育”是国家战略,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有力引擎。高校通过多种渠道合力构建实践育人平台,依托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快速更新迭代,能够让教师和学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政策变化,并能切实帮助学生在平台上锻炼和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猜你喜欢
会计学专业互联网+互联网
会计学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探讨
民办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谈中职学校如何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