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2019-09-10 17:24张宇超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古诗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张宇超

摘 要:根据教育部在中学语文最新课程教学中所提到的要求,要加大在我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而古诗文作为本国关键的传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想要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达到期望的目标,需要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古文化教育渗透的必要性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初中古诗文相关教学为例,给出有效的教学渗透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古诗词;教学方法

引言:

古诗词传承了本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了几千年历史,尤其是唐宋两代诗词处于发展全盛时期,是中华历史中最耀眼的风景线。同时也在关于初中古诗词的教育中有关键地位,因此语文教育若想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便不能离开古诗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从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其中以庄子、老子、儒家以及墨家为主,而将其融入到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丰富。

一、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必要性

(一)古诗实际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发展

古诗文教学作为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在现今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补足的地方。第一是在教学方式上,一些老师只是机械重复地让学生进行背诵和记忆,且没有对古诗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拓展,使同学在学习后不能完全掌握诗文中的内涵和文化内容。第二个方面是受到以往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古诗文教学时过分重视考试大纲中的要求,致使在讲解过程中过分重视对一句句的讲解,却忽视了对原文中所要传达的意境与感情的讲解,使教学活动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感悟空间,不能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画面描述的一致。所以,老師在古诗文的教学中首先要转变其旧有的教学思想,把握好古诗文“情、理、画”的特征。通过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础的前提上开展使用传统文化造就人的功能,引领学生通过古诗文感受文化所传达的无限魅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的重要性

我国悠久的文化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宝藏,传统文化融汇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特点,初中学生掌握此对其自身大有裨益,这类知识点也对其未来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让学生使用文字记忆知识,让其有传统文化的口语表达能力,逐渐形成传统的文化思维[1]。这样一来促进其精神层次的提升,尤其初中生在青春期这样一个敏感的阶段,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发人向上的积极道理和精神,对他们的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协助其塑造一个优良的品格和精神面貌。

传统文化中有十分丰富的知识,是当代文学中无法体现出来的,其中所蕴含的意境是现代严肃文学不能传达的。学习传统文化不但能提高初中学生的文化底蕴,还能扩展其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协助其理解别的古代知识,对古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有所涉猎,进而可以让学生对历史更加感兴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教学中给学生渗透文化十分重要,对培育其品德修养有关键作用,需要加以重点关注。

二、改善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目前我国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大、课业繁重,很难空出时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所以,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获取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

(一)加大课堂教学的吟诵,激发学习的兴趣

开展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能让学生有兴趣学,而在股市稳定学习中需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从而才可以激发其探知欲,需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时刻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育。而古诗文中的特点便是平仄押韵,在教学中通读可以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在无形中将学生引入文化氛围中。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节课时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苏轼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再由老师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入手,对诗句进行分析,从而阐明同学的困惑[2]。古诗朗读可以体会到古诗文化的魅力以及古诗的形式美。

(二)营造意境,感受古诗的文学之美

意境指的是作业在写诗时间主观事物和客观事物加以整合而形成的一种境界,古诗的意境一般十分优美,能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传统文化中所散发出的魅力。所以,在古诗词的创造中只有掌控作品的意境才能真正体会到作品的意蕴之美。例如,在学习元朝作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时老师给学生营造情境: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同学们展开联想,进而表达出作者想要传达的画面。或在网络中找到素材,用计算机播放视频的方式给学生将此诗的含义进一步解释,让他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思想感情。

(三)深入分析,体会古诗的内容美

初中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若想把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其中,老师需根据教学大纲和目标引导学生从更深层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意图以及所抒发的思想情感加以深入分析。比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需明白此篇古诗是作者在创作时仕途路十分不顺、遭遇多次挫折而写的。苏轼坎坷的一生经历了千难万险,特别是在政治道路上更是空有才能无处发挥,因此他经常在古诗词中想象自己的人生。此外,苏轼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才有了归隐的想法,田园生活让他的灵魂得以自由,也更适合他。在这一首诗中苏轼借明月抒发情感,特别是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把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寄托在明月上。语文老师在讲解古诗词时要先让学生朗读,并让学生进行思考,以此不但能感受文化的韵味,而且还能提升自身的欣赏水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中有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根据新课改的期望需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所带来的重要性,并在语文学习中巧妙将文化融进其内,让学子在学习中加大对悠久文化的喜欢。本文以初中古诗词为主要内容,从朗读古诗、体会古诗文化魅力;创造意境,体验古诗的文学之美;深入分析,感受古诗词的内容之美,从而将传统文化加入语文实际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樊怡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0):16-17.

[2]栗冬冬.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以初中古诗教学为例[J].科技风,2016(8):54-55.

猜你喜欢
古诗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猜诗词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