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策略探讨

2019-09-10 07:22高南勇
人物画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初中语文对策

高南勇

摘 要: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修养,主要指一个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情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等个性品质。它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把知识能力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有机统一起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对策

语文教学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教师要对语文教材文本展开深度解析,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感知,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同时,适时调整教法学法,积极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人文的意识,帮助学生进入人文学习状态。

一、感知内容,启动人文思维

感知文本内容就是教师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情节,理解主旨、语言特色。整体感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高效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要想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教师必须根据文体特点进行阅读。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同体裁的文章,教师根据不同标准对文章进行划分、归类。

在学习《秋天的怀念》时,教师让学生吟唱孟郊的《游子吟》,以此导入新课。学生纷纷背诵吟唱,并感知词中蕴含的母爱。学生情感被激活之后,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文本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本内容:“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读完文本后,你有什么感受?”學生感知文本内容后,开展复述。有的学生说:“本文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肝癌带来的巨大痛苦,照顾双腿瘫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我’,母亲的宽容、崇高和伟大深深震撼着‘我’,让‘我’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教师继续引导:“从文本内容中,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交流结束后,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有的学生说:“读完文本内容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这个儿子太不懂事,一点都不知道心疼别人,关心、爱护别人,只关注自己。”还有的学生说:“在整篇课文中,‘我’由一个不懂事的人逐渐变成了积极生活的人,这也是一种进步。”

记叙性文章通过记叙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来表现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情感。在学习这类文章时,要抓住记叙要素以及线索,透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体悟作者情感。议论性文章,则要抓住文章中心论点、论据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文本内容整体感知,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感知,人文思维得到启动。

二、依托教材,培养人文素养

分析教材、应用教材是教师组织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基础。对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转变传统使用教材的方式,在对教材剖析的过程中,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人文内容,并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文字语言解读中感知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借此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人文内涵的熏陶,为其人文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背影》一文的内容为例,朱自清先生通过在这篇文章中对父亲的描绘,表现出了父亲对“我”以及“我”对父亲的爱。对此,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会抓住重点语句,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引导学生通过对父亲为“我”买橘子的动作描绘如“蹒跚”“爬上”“攀着”等来体会父亲买橘子的艰辛,进而体会父亲对“我”的爱。

三、深度赏析,塑造人文思想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众多显性人文因素,教师不能忽视其作用和价值,要注意对文本人文知识点的深度挖掘,并以文本内容为依托,对学生开展人文素养的教育。要想塑造学生人文素养,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语言、人物形象等进行深度赏析,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思想体系。

在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时,教师由叶圣陶先生青年时期趣事导入新课。学生认知被激活。教师借机展示叶圣陶先生的生平,随后,让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感知人物形象。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后,对人物进行深度赏析。在进行深度赏析时,教师借助问题,逐步引导:“文中记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格?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他的这些品格?”学生积极思考并明确。接着教师继续问道:“在语文教学方面,叶圣陶先生有哪些主张?除了为人宽厚,叶老还有哪些高贵的品质,作者又是如何描述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的?”学生开始热烈讨论。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能力逐渐形成。只有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赏析,才能将学生带入文本意境,体悟人物内心情感波动。从人物身上,挖掘更多人文精神,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典范榜样。

四、精准切入,激活人文意识

初中阶段,学生心智发展日益成熟,对现代信息技术有浓厚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文本蕴含的人文精神,激活学生人文意识。

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教师谈话导入:“现代社会,经常听到老人被骗的新闻,我们憎恨骗子的行为,同情老年人的遭遇,其实不仅是现代社会,在古代也有骗子,曾经有两个骗子,利用人们的虚荣心理,不仅骗得了金银财宝,还骗过了所有的人……这两个骗子是如何做到的呢?”在教师的言语情境中,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活。有的学生说:“既然骗子能骗得那么多的金银财宝,被骗的人肯定是达官贵人吧!普通老百姓可没有那么多钱。”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皇帝光着身子游行的视频。学生观看后,都哈哈大笑起来。有的学生说道:“这个皇帝不仅被骗财了,还被骗色了,他怎么这么愚蠢呀!”教师巧妙利用语言描述和视觉观赏,点燃了学生探究文本的热情,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人文意识。童话故事通过夸张、想象编织故事情节,阐释意义深刻的哲理。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故事内容,让学生有整体感知。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应当发挥语文的智育功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思想内涵,完善学生的品格,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俊.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J].课外语文,2018(13).

【2】周蝶.浅谈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人文之友,2018,(007):282.

龙海市第三中学  福建 漳州 363199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初中语文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