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一年级学生善于表达与交流

2019-09-10 07:22王卓梅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2期
关键词:立方体音量测量

王卓梅

如何让一年级学生在科学课上乐于并善于表达与交流,从而发展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呢?

创设情境,乐于“说”

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教师可以用故事、童话、动画等童趣化的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参与学习、参与交流的欲望。在《用手来测量》一课中,可以这样创设情境:

师:乐乐要上学了,妈妈打算给乐乐做一张合适的书桌。可是妈妈不知道桌子多高比较合适,身边又没有合适的工具,小朋友,你能预测教室里的桌子高几拃,然后告诉妈妈吗?

(学生预测桌子高度有几拃,有的说6拃,有的说7拃……)

师:这么多预测,妈妈听谁的呀?

生:我们要测一测,才能告诉妈妈。

测量结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妈妈该对木匠叔叔说桌子到底高几拃呢?

这样教学,利用小学生乐于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心理,将情境贯穿本课的预测、实测、研讨等环节,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制定规则,规范“说”

学生的语言发展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提出一定的语言规则,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练习时间。

1.仪态大方

一年级学生发言时,常常出现音量过小、身体随意乱动的情况。教师可以从发言音量、身体仪态等方面制定规则,培养学生落落大方的交流气质。如制定发言音量等级:同学讨论时用1级音量,集体回答时用2级音量,个人发言时用3级音量,4级以上为噪音。发言时,要求立正、抬头、挺胸,眼睛注视老师或同学,不摇晃身体,不做小动作。

2.用语规范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不完整,语言生活化,表述时往往词不达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制订表达与交流的范式。如学生描述一片树叶,可以用“我观察的是……叶,我用……的方法发现……”这样的句式进行交流;观点陈述时,如“用小方块和测量纸带,哪一种更准确”时,可以用“我认为……更准确。因为我们组的测量结果是……,所以……”;补充、不认同他人观点时,可以这样说:“我补充(不同意)……的说法,我认为……,我的理由是……”。对于学习中出现的科学词汇,如“轻重”“粗糙”等,教师要在教学中反复强化,及时纠正学生不科学的用语,并提供机会让学生练习使用。

有效组织,深入“说”

1.培养倾听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意识较强,教师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给学生提出细化的、可操作的指令,帮助学生学会倾听。比如某位学生发言前,针对其他学生倾听状态,教师可以儿歌方式具体指导:小耳朵,竖起来;小眼睛,看同学/老师;小手放放好,小脚并并拢……

教师还要及时表扬能够倾听的同学,具体说明表扬的原因,如“这位小朋友听讲时,坐得真端正,眼睛会发光……”,帮助全班同学明确学习的具体要求。

2.发展思维

在科学活动完成后,教师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讨论,并及时追问,引导他们思考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的结果,由表及里,深入分析,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并在研讨中展示证据,促使思维深入发展。如《用不同的物体测量》一课中,讨论“用橡皮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时,与学生交流如下:

生:我认为用手测量更准确。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橡皮用过后变短了。

师:所以你认为会变长变短的物体测量不准确。必须用怎样的物体测量才准确呢?

生:必须用长短不会变的物体测量。

师:长短都相同的、不会变的小立方体和手测量,哪个更准确?为什么?

生:小立方体更准确。因为小立方体长短都相同,我们有的人手大,有的人手小。

生:手的一拃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能根据你们组的测量结果和全班同学的测量结果说一说吗?

(教师用手指示班级汇总表的数据,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出小立方体和手的测量结果。)

生:我发现用小立方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是一样的,但是用手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教师用手指示“用手测量”一列的数据,帮助学生明确需要比较的数据。)

生:用手测量,有的7拃,有的6拃多一点,有的6拃,都不一样。

师:把你们的发现和理由完整说一说。

生:我认为用小立方体测量更准确,因为小立方体的数目大家都一样多,但是用手测量不一样。

生:我认为用小立方体测量更准确,因为小立方体都一样多,但是用手测量不一样,有的7拃,有的6拃多一点,有的6拃。

师:因为我们的手……

生:因为手有大有小,但是小立方体都一样大。

师:有了全班同学的测量结果,我们才可以有证据地说,用小立方体这样长短一样的物体测量更准确。

交流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如学生说“用手测量更准确”,就要给学生时间阐述理由,可以发现他的想法也是立足于“长短相同”这个标准,进而加以引导。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如追问、提示、手势暗示、图表帮助等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尋找证据,进行基于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形式多样

儿童建构新的认知需要共同分享集体的思维,以发展、修正个人思维。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组织不同的交流方式,为学生提供分享观点、修正观点以及练习表达交流的机会。如《观察叶》一课,可以设计三种交流形式。

在最初学习观察方法时,教师要求学生分别用看、摸、闻等单一的方法观察叶的某些特征,可以选择师生一对一的交流方式,“扶”着学生表达。

师:你们用看的方法观察到了叶的什么特点?

生:我看到叶是红色的。

生:我看到叶是细细的。

在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全面描述叶的特征时,教师举起一片叶,请每个学生也举起一片叶,采用趣味性较强的、朗朗上口的全体对话的方式,让学生独立描述。

师:我的叶子大。

全体学生:我的叶子小(我的叶子也很大)。

师:我的叶子像手掌。

全体学生:我的叶子像扇子(像针)。

在讨论“同一棵植物的叶都一样吗?”时,可以先让学生边观察叶边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完善自己的想法,练习表达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研讨。

猜你喜欢
立方体音量测量
实用小技巧Windows 10音量调整更智能
解放手机的音量键
全面管理应用程序音量
内克尔立方体里的瓢虫
图形前线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折纸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