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手机服务课堂

2019-09-10 07:22朱小琴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2期
关键词:泥塑银杏树蜘蛛

朱小琴

自2017年秋开设了一年级科学课后,给低年段的科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科学活动特别感兴趣,但是他们观察力不强、注意力不够集中、动手能力较弱。通过一年的摸索与尝试,我将手机的一些功能应用在一年级的小学科学教学中,见证了学生别样的精彩和成长。

外出观察与拍摄观察相结合

一年级下册《形形色色的动物》中有一个观察活动:找一找校园里的小动物。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最好的途径就是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自己去寻找,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

为了使学生的观察活动有序、有效,我做了三方面的准备:

第一,自己先观察、踩点,确保花坛虽小,但是里面的小动物要多,如蜘蛛、蜗牛、瓢虫、苍蝇等。

第二,确定好观察地点,我选择一个长方形的花坛,不太大,适合学生围一圈,这样便于关注全体学生。

第三,外出前与学生共同商定好“观察要求”:外出观察多用眼睛看;外出观察要有序,不到处乱跑;外出观察用眼睛看小动物,不用手去触碰小动物,更不能伤害小动物;外出观察时要站在花坛边,不要踩踏草坪和采摘花朵等。

带着学生外出观察,整个过程很圆满,但是交流分享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小花坛,你观察到了什么小动物?让我们一起來分享一下。

生:我看到了小蜘蛛。

师:好的,你看到的小蜘蛛有几只脚?

生:6只。

师:你确定刚才看到的是6只脚吗?

生:不是,我想是6只脚。

师:还有谁看到了小蜘蛛?你看到的小蜘蛛有几只脚?

生:小蜘蛛有8只脚。

生:不对,小蜘蛛有6只脚,我在书上看到过的。

从整个观察活动来看,我做好了充分准备,学生在我的组织下进行了有序观察,但是,学生在交流的时候画出来的、说出来的很多都是“印象中的动物”“经验中的动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究其原因:学生在观察小动物的过程中,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上,对于小动物的身体结构、爬行特点观察不够。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觉得不是学生观察不认真,也不是教师组织不到位,最根本的原因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他们观察事物不全面,对那些不起眼的、不突出的特征不够关注。

针对以上情况,我改变了教学策略,采用外出观察与拍摄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外出观察:教师事先选定活动地点,并观察选定地点的小动物,然后商定外出观察规则、提出观察要求,最后外出观察。外出观察的优势是给学生一种观察体验,一年级学生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才会提升。教师不能因为担心安全而不让孩子经历这一过程,这样,观察的结果只能停留在书本上。

拍摄观察:教师在事先观察小动物时,得做一个有心人,利用手机抓住一些小动物的特征进行拍摄,如蜘蛛的8只脚、四星瓢虫、七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鞘翅上的星点、蜗牛爬行等。当学生在交流产生分歧或交流不够准确、不够具体时,我们就可以用这些照片或视频来弥补不足。拍摄观察可以弥补一年级学生观察时的不细心、不全面、不准确等问题。

教师将外出观察和拍摄观察相结合,能使观察、记录的目标性更强。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步掌握细致观察的方法、形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另外,拍摄观察还能解决学生外出观察时不方便记录的难题。

动手实践与平台展示相结合

一年级下册《玩泥巴》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玩中感受泥土的特点,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用泥土做一个泥塑物品。达成这一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带领学生动手制作、动手体验。

在课堂上,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分泥土—捡杂物—捻泥土—筛泥土—拌泥土—做作品。但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较弱,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泥塑作品,甚至有的学生连泥团都没有搓好。我只好布置了课外作业: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泥土做一件作品,做好作品的带来教室,老师给你加星。我们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课后真的有多少孩子去完成这项作业呢?一周过后,这个班有6个学生带来了泥塑作品,有几件作品捏的还特别有创意。看着学生的作品,我又喜又忧,喜的是这个班有6个学生主动去完成这项作业,忧的是绝大多数学生,或者说是绝大多数家庭没有完成这项作业。通过与他们交流,我了解到了作业没有完成的原因——我忘记做了;妈妈不让我做,嫌弄泥土很脏;老师,我不知道捏什么;妈妈说这个作业不用做,又不考试……

看了学生的作品,听了他们的回答,心里真不是滋味!类似这样的课外制作、课外观察、课外搜集、课外实验,一年级的教材中有很多,如《玩转小水轮》《这里面有空气吗》《轮子的故事》等,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从一年级开始,家长、学生对科学作业就会不重视,那就不用谈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素养的提高了。怎么办?我想到手机上的QQ平台和微信平台。

利用平台布置作业、明确方法。我在平台上发信息:各位家长好,今天孩子们在科学课上学习了《玩泥巴》,并掌握了制作泥塑的方法,请利用闲暇时间,督促和陪伴孩子一起动手完成一件泥塑作品,作业时间两周,届时我们将选择优秀的作品进行烧制展出(学校有泥塑教室,配有烧制窑)。作业评价:上交一件泥塑作品加一颗星,作品完成质量将获得相应的等级星。

利用平台展示作业、互相借鉴。作业时间为什么要延期2周呢?因为我觉得交作业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促进孩子和家长一起动手。当学生把制作好的作业带来时,我就选择好的作品通过QQ平台每天发一次优秀作品和学生加星记录表,当学生看到别的小朋友有星加,自己也很羡慕,所以他回家后也会要求父母一起动手制作;当父母看到别的孩子的作品时,也可以学习借鉴。

利用平台评价作业、树立榜样。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发现学生上交作品的数量明显增加,一个班级大约有85%的学生可以积极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孩子捏的作品更加丰富了,如创意茶杯、创意小动物、创意手枪、创意玩偶组合,有的作品通过上色变得更加美观,有的作品通过增加装饰品变得惟妙惟肖,有的作品还通过包装盒增加了整体感……我们从每个班级中选出了20件作品,然后拍照编号,让孩子和家长从中选择5件“最佳创意作品”,再通过平台加以反馈、评价,树立榜样、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跟踪拍摄与长期观察相结合

一年级上册《树叶变黄了》的教学难点是猜想树叶变黄的过程,并选择一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教材中提供了3种方法验证猜想:可以直接观察银杏树上的叶子;可以收集树叶来观察;可以给银杏树叶的图片排序。仔细比较一下,我们会发现:

直接带领学生观察银杏树上的叶子能给孩子观察体验的经历,但是这种直接观察难度太大:银杏树较高,一年级学生够不着,难以清晰观察;银杏树叶太密集,一年级的学生无法从众多的叶片中观察到树叶变黄的规律;组织学生外出观察,孩子观察的仅仅是一个片段,而不是一个连续变黄的过程。

组织学生课前搜集银杏落叶,课内组织学生观察,这样大部分学生课前会按照老师的要求来搜集银杏落叶,但是学生搜集来的银杏落叶大多是黄色的,缺乏典型性,更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很多银杏落叶表现出来的症状并不是从远离叶片主叶脉的地方开始变黄的。

给学生提供银杏树叶的图片排序最快,也最省事,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仅仅是完成一个教学任务,对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不到促进作用。

面对这个教学任务,我调动了我们科学组的团队力量,采取手机跟踪拍摄的方法来解决。

选定观察树木。我们全组科学教师通过对校园银杏树的观察比较,选择了学校庭院中的一颗银杏树作为观测点,并在这棵树上挂上了观测标牌“大家一起来看树叶是怎么变黄的?”一方面便于教师每天观察、拍摄,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学生一起觀察。

定时拍照记录。用手机跟踪拍照看似很简单,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所以可以采用团队的力量,大家轮流值班拍摄记录。

持续发送照片。通过QQ平台,我们每周定时将编有日期的照片发在班级群里,引导学生观察树叶的变化。后来我们了解到,这一做法也影响了很多学生和家长,有许多家长也自主和学生选定了周边的树叶观察、拍摄,也会向我们一样定期发照片和记录。

课堂交流展示。在上课之前,我们团队从连续跟踪拍摄的银杏树叶图片中选择变化明显的组合起来,激起学生的回忆。另外我们团队还选择家长带孩子观察的其他树叶变黄的树叶照片组合起来,不仅丰富了课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叶子变黄的规律。

看似一个简单的“观察树叶变黄”的科学活动,其实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如果是作为一次课外作业,或是一项观察任务布置给学生,而我们教师自己都没有去亲身经历,结果往往是一无所获。反之,我们作为科学启蒙人,与学生一同参与、一同记录、一同发现、一同解疑,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泥塑银杏树蜘蛛
民间美术——泥塑
宋志浩作品赏析
萧彦昕的诗
泥塑作业
小蜘蛛冻僵了,它在哪儿呢?
蜘蛛
阅读花瓣雨
大蜘蛛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