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

2019-09-10 07:22孟志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9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孟志

摘要: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需要广大教师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式师本模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认知能力,在初中生物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又提升了中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 小组合作 高效课堂

初中生物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是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的学科。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仍处于形成阶段,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发展,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年龄、心理特点出发,采用学生接受程度更高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内的学生通过开展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模式可以使组内学生积极地发散思维,进行优势互补,同时促进生物知识的建构,对于个人经过独立思考而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采取小组合作模式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组合作模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构建了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的原则

互动性的合作学习能够使初中生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探究兴趣,能够更加积极地展开深入思考和分析。小組合作学习模式要避免流于形式,要用心挑选合作学习的内容,增强实效性。具体的原则如下:

1.课题具有挑战性和探索性

生物是一门系统性的自然学科,知识内容层层深入,由易到难,生物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初中生物中一些较简单的知识内容,通常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就能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对于综合性的具备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往往无法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这时就需要借助小组合作来进行组内讨论和思维碰撞。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互相启发思维,相互探讨,共同探究,能够取得个人独立思考难以取得的效果,高效地实现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目标。

2.结论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在初中生物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对某个问题出现了分歧性看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更加深入的探究,而不是直接进行解答或者评论。通过小组合作中的激烈讨论,学生能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营造出活泼、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将会大大提升。比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生命起源》时,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关于生命的起源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种说法,例如神创论、自然发生论、化学进化论、宇宙生命论等,你支持哪种说法?请阐述你支持这种说法的原因。学生根据自己支持的观点分为不同的小组,不同小组间进行激烈的辩论,大家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探讨,发掘出更多的理论依据,呈现了精彩纷呈的生命起源探究。

3.过程具有可操作性

初中生物不乏一些开放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小组合作进行深入探究,更能提升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效果,但实际生活中很难找到合适的讨论情境和资源,可操作性较低。比如在教学《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时,让学生列举出动物都会有哪些行为,除了取食行为外还有哪些。许多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概括主要的取食行为,这时教师应积极组织教学,提供视频影像等课程资源,寻找生活性材料,甚至可以联合家长组织一次动物园游览,学生像这样围绕开放性的问题,积极踊跃地进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开发课程资源,让知识来源于生活,不仅能完善自己的答案,实现知识结构的建构,而且能培养学生多维度思维的能力和逻辑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的具体策略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教学,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在小组内参与讨论和探究并不能完全取代个人的独立思考,要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思维碰撞产生火花,取得一点就通的效果,给学生在小组合作前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非常必要,这也是小组合作的前提条件。

1.精心组织,小组合作中有明确的分工

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开展的小组合作并不是随意地扎堆进行讨论,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成员要进行明确的分工,有人负责讨论后记录,有人负责把控讨论方向和进度,有人负责总结和汇报,有人负责查漏补缺。小组合作中进行明确的分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能够确保小组合作中学生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开展头脑风暴,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保障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通常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来启发学生展开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的欲望。在教学《动物的行为》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一些行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蜘蛛结网、小鸭子游水、母鸡孵蛋、鸽子飞翔、猫捉老鼠、猩猩用木棍取白蚁等,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资料,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动物的先天行为都有哪些?动物后天学习的行为都有哪些意义?动物只靠先天行为能否顺利过完一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思考,互相探讨和启发思维,共同完成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展开生物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初中生物学习离不开生物实验,生物实验拉近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距离。初中生物实验有很明确的步骤,有些步骤较为烦琐,学习能力差或动手能力差的同学独立进行生物实验,往往效果不够理想。小组合作模式能更好地实现学生间的取长补短,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通过指导他人完成知识的复习,对于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则可以在指导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深入理解。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进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及时进行评价,感受合作的意义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小组合作不是单纯通过互相讨论就能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生物教师要对组内的探究成果及时进行评价,对组内成员及时进行点评,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意义,更加乐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比如教学苏教版七年级《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开展小组合作后先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然后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让学生在享受参与过程的同时体会小组合作的意义。教师的评价使学生更加注重小组合作的过程,而非单一的实验结果。通过教师的点评和指导,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查漏补缺,不足的地方及时弥补。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为学生营造了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突破初中生物中的重难点,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小组合作既提升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钱国春. 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策略微探[J]. 中学教学参考, 2016(23):109.

[2]喻德梅. 初中生物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文化建构及策略思考[J]. 新课程(中学), 2016(6).

[3]蔡艳. 浅谈构建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J]. 科普童话, 2015(47):29.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作文评改“五步曲”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