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手机依赖与自我接纳、心理健康的关系探究

2019-09-10 08:01林凤玲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9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高职生心理健康

林凤玲

摘要:目的:为探究高职生手机依赖、自我接纳程度以及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法,随机抽取福建省高职院校学生470名(男生301名,女生169名),采用手机依赖量表、自我接纳量表以及心理健康量表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高职生手机依赖的检出率达31.9%;手机依赖与自我接纳成都、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接纳成都呈显性正相关;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接纳程度能显著负向预测手机依赖,且心理健康水平对自我接纳程度影响手机依赖起中介效应。结论: 高职生手机依赖与自我接纳、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心理健康、自我接纳负向预测手机依赖,且自我接纳通过心理健康间接负向预测手机依赖。

关键词:高职生;手机依赖;心理健康;自我接纳;

手机依赖在2008年由英国YouGov PLC研究机构提出,指过度沉迷于以手机为媒介的各种活动,对手机使用产生强烈、持续的渴求感与依赖感,并导致个体呈现出显著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对手机的严重依赖已引起国内众多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陈丽晶研究发现,大学生手机依赖度为15%至40%,这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课堂教学[2]。刘红霞与李桂贞的研究均发现[3-4],高职生手机依赖与弹性和自我接受度呈负相关。"高职生"个人支持强,自我接受度高,移动电话依赖不易形成。以往研究在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接纳程度等因素对手机依赖的关系的研究较为欠缺,因此本次研究将高职生做为研究对象,对手机依赖与自我接纳成都、心理健康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改善大学生特别是高职生的手机依赖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从福建省高职院校随机抽取被试 496 名,对其实施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 470 份(男生301名,女生169名)。

1.2 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本研究包括三个调查问卷。其中手机依赖量表采用由熊捷、周宗奎等编制的,由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 4个因子组成[5]。量表采用五点计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记为1~5分,总得分越高则代表被试手机依赖越强。自我接纳程度的测量选取丛中等人编制的,由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两个因子组成的自我接纳问卷[6],得分从1分到4分。得分越高代表自我接受程度越高。心理健康量表采用传统SCL-90量表[7]。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等十个方面反映心理健康水平。计分方法采用“没有”到“严重”等五点计分法。总分超过160分,代表被试可能存在某方面的心理不适,总分大于200分则存在中度心理健康方面的症状,总分大于250分则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1.2.2数据分析和处理。本研究使用SPSS18.0进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和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接纳程度的基本情况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高职生的手机依赖得分为2.79±0.41,其中有150名被试的手机依赖得分高于3分,即手机依赖检出率达31.9%。以是否存在手机依赖作为分组依据,把高职生分为手机依赖(手机依赖得分≥3)和非手机依赖(手机依赖得分<3)两组,并通过t检验对这两组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自我接纳程度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手机依赖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手机依赖的高职生,自我接纳程度的得分也明显低于非手机依赖的高职生,具体见表1。

2.2 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自我接纳的相关分析

对手机依赖、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自我接纳程度三者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高职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接纳程度呈现显著负相关(r1=﹣0.434,r2=﹣0.304),而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接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3=.296)具体见表2。

2.3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接纳程度对手机依赖的影响分析

2.3.1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接纳程度对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在回归分析中,将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接纳水平作为自变量,手机依赖性作为因变量,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知,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接納水平作为自变量均进入方程分析,得出R2为0.44,说明回归方程有意义,得出回归方程为:Y=3.21-0.40X1-0.49X2。由此得出,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接纳程度均能负向预测手机依赖,且自我接纳程度对手机依赖的影响力度较大。

2.3.2高职生心理健康在手机依赖与自我接纳的中介作用分析。根据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和步骤[8],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在自我接纳程度与手机依赖进行中介作用检验,进行以下三步分析。第一步,以自我接纳程度作为自变量、手机依赖作为因变量开始回归分析;第二步,以自我接纳程度作为自变量、心理健康水平作为因变量开始多元回归分析;第三步,以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接纳程度作为自变量,手机依赖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详见表4。

从表4的分析看出,当自我独立于独立变量时,R2是0.07,并且回归方程式在拟合程度上是低的,但是回归方程式仍然是显著的。当出现心理健康水平时,R2从 0.07升高至0.08,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得到提升,表明心理健康水平在手机依赖和自我接纳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为: 0.43×(﹣0.28)/(-0.48)=25.1%。因此,自我接纳程度对手机依赖是直接影响的关系,同时自我接纳程度还通过心理健康水平间接影响个体的手机依赖性。

3 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生的手机依赖检出率达31.9%,略高于刘红霞以及李桂贞[3-4]的研究结果。高职生的手机依赖严重性稍有提高,这与近年来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手游种类越来越多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与部分高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为薄弱也有一定的关系。手机依赖的高职生在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接纳程度方面不及非手机依赖的高职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接纳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接纳的程度对手机依赖的影响比较重要,且能够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同时心理健康水平在这一影响作用中起到了中介效应。因此,如何引导高职生健康合理地使用手机,可从其自我接纳程度、心理健康水平两方面入手进行干预。一方面,通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课程加强高职生对自我的认知,学会悦纳自我,提升自我接纳程度;另一方面,定期跟踪测试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高校辅导员、思政教师以及心理咨询师等三方力量,及时对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辅导干预,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降低对手机的依赖性。

参考文献

[1]梁娜,杨烁.80 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J].东南传播,2009(3):99-101.

[2]陈丽晶.关于大学校园手机“短信文化”的思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4):32-36.

[3]李桂贞.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自我接纳的关系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91-94.

[4]刘红霞. 高职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自我接纳之间的关系[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9-12.

[5]熊婕,周宗奎,陈武.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222-225.

[6]丛中,高文凤.自我接纳问卷的编制与信度效度检验[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1991,8(1):20-22.

[7]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 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2 (2):68-70.

[8]温忠麟, 张雷,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高职生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