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让生命像阳光般灿烂

2019-09-10 07:22周彩丽刘秀萍
教育家 2019年18期
关键词:生态教育课题生态

周彩丽 刘秀萍

从2008年至今,杨瑞珍已经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罗村中心小学当了11年校长。她培植了学校的一草一木,更重要的是,她在学校开展生态教育,缔造了绿色校园、高效课堂、多彩生活的教育生态。

从“困境”走向“重生”

杨瑞珍接任罗村中心小学校长一职时,学校面临多方面的发展困境。

2007年,杨瑞珍从教育局教研员调任为罗村中心小学副校长。当时罗村街道筹建一所新小学,从罗村中心小學抽调多名骨干老师支援新学校的发展。与此同时,狮山镇开展改薄工程,罗村中心小学又调出30多名教师进行支援,并分流出700多名学生。师资外调,优秀生源流失,就在这种情况下,2008 年,狮山镇罗村教育局任命杨瑞珍为罗村中心小学校长。

杨瑞珍感到了巨大压力。她仅当了一年的副校长,此前没有办学经历。学校新成立的行政班子大多缺乏行政管理经验。老师们很彷徨,家长也质疑,这些年轻的、没有经验的领导,能把学校办好吗?于是学生想转学,老师想调走。

杨瑞珍扛下压力,边摸索边实验。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她为自己定下的首要任务是打造师资队伍。为了让年轻的老师快速成长起来,杨瑞珍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效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该课题于2013年获得广东省教育创新成果奖。她为教师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大力组织开展各类优秀教师评选,师德标兵、学习积极分子、优秀班主任、教科研积极分子、教学常规先进……一批批教师在各种平台中找到自身成长的坐标,燃起自主发展的激情。为打破学校论资排辈的局面,杨瑞珍建立规章制度,倡导用业绩说话,肃清风气。她身体力行,引领教师走科研发展之路。对那些产生职业倦怠感的老教师、专业发展路上遇到困惑的教师,她一个个谈话,老师们说她是“洗脑高手”“情感专家” 。一系列措施下来,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工作积极性提升,团队凝聚力增强。

凭着务实的工作作风,杨瑞珍得到了老师、家长的认可,大家拧成一股绳,学校很快发展起来。

系统变革,实施生态教育

2008年上任伊始,杨瑞珍就在思考学校的办学方向。她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在小学,兴趣比分数更重要,成长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成功更重要。她要办一所成长氛围和谐、学生兴趣特长广泛、生命活力彰显的学校。

2010年杨瑞珍提出开展“生态教育”。她阐释,生态教育即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关注生命成长,让每个学生自然生长,各放异彩的教育。学校要创设多元教育环境,采取多元教育策略,实施多元评价,实现学生多元发展;要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潜能,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与机会,让生命像阳光般灿烂。

为实施“生态教育”,学校对课程、教学、活动、评价等作了系统性变革。

学校优化课程结构。在基础性课程之外,开设了《诵读写字》《国学养正》等“品德修为课程” ,《科学探究》《建模航模》等“科学灵动课程”,《生命教育》《劳动教育》等“生命成长课程”,书法、中国结等“艺术熏陶课程”,咏春、足球、武术等“身心健美课程”。生态教育课程体系成为学校特色教育发展的最坚实的平台。

学校组织开展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带学生走进叶问纪念馆、南海福利院、南海供电展厅、新光源产业基地、狮山福迪汽车厂等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校打造“生态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合作的学习情境,通过师生对话,同伴探究,小组交流,组际辩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学校开展“校园七节”——3月读书节、4月科技节、5月体育节、9月生活节、10月感恩节、11月足球节、12月艺术节。将学科教学、校本课程与活动链接,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结合,让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在活动中展现个性。

学校组建学生行政班子,与校领导班子一样参与校园管理。学生申报竞岗,对校领导成员进行跟岗学习。学校的大型活动由学生策划方案并执行。这一独特的“学生行政制”,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罗村中心小学的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展现出的领导力与执行力常让人惊讶。

学校改革评价标准和方式,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而是以《多元评价手册》为载体,开展“七星好少年”(智慧之星、艺术之星、活力之星、科技之星、孝德之星、自主之星、志愿者之星)评选,从各个方面评价学生。

丰富优质的课程实践和德育活动,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近三年,共有1598名学生在区级以上各项竞赛中获奖,一批批优秀少年从这里起航。

搭建平台,孵化“生态教师”

教师是实施生态教育的主体。罗村中心小学通过搭建由“三化”成长平台、学习交流平台、技能展示平台构成的立体式发展平台,实施“生态教师”孵化行动。

学校对“种子教师”进行全方位跟踪指导,使其走向成熟化;为“卓越教师”提供培训、研讨、竞赛培训,承担课题等机会,使其走向个性化;通过创设教学沙龙、教育论坛等平台,让“模范教师”走向领袖化。

学校构建培训体系,通过“自主探究式”“指导参与式”“团队合作探究式”等校本研修模式,构建分科、分层、分批的培训体系。学校开设名师讲堂,邀请校外专家、名师或本校卓越教师、领袖教师开展专题讲座或分享教育故事,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曾任过教研员的杨瑞珍科研意识强,她身体力行带动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学校成立专项课题研究小组,围绕南海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特色创建专项课题《绿色生态教育理念下优质学校建设研究》,把品牌培育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生态教育理念下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基于生态教育理念下的生态课堂建构策略研究》等多项课题获得区级以上课题立项。

一系列措施下,老师们成长迅速,近几年,获27项省市区级科研成果奖。教师参加各类竞赛,300多人次获区级以上奖励,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发表文章16篇,杨瑞珍被评为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罗村中心小学在“生态教育”办学思想指引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生态教育也收到良好的社会口碑,杨瑞珍先后为三水区、高明区、怀集市、清远市等地的300多名中小学校长做生态教育办学特色的经验介绍。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国新样态学校联盟实验学校”“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样本学校”等。

猜你喜欢
生态教育课题生态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
试论科技价值观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构建职业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生态教育之开展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