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在春节”

2019-09-10 07:22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19年16期
关键词:传统习俗燃放烟花放鞭炮

请将下列作文题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作文题:“     在春节”

这是一篇开放性较强的半命题作文,只对文体作了限制,也没有提供参考材料。因此,在补充完整题目时,我们只能从“春节”入手,扣住春节的特殊意义,补充命题。题中对作文文体进行了严格限制,只能从议论文和记叙文中二选一。所以,我们在补充完整题目后,第二个要确定的就是这个题目适合用哪种文体。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眼考虑:

其一,在题目中补充上具体的事物。春节是我国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团圆的喜悦,也会进行一些庆祝活动。因此,我们可以描写春节里面独具特色的活动,或者记录春节中发生的颇有意思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选择记叙文这一文体是比较合适的。但是,要想写好这篇春节里的记叙文也并非易事。首先,这个事物应该是与“春节”紧密相扣的,是平日里不会发生的,要体现出特殊性,否则就失去了典型性和记叙的价值;其次,记叙与“春节”有关的事物一定要注意场面描写,表现出节日的气氛,为文章做好背景铺垫。

其二,在题目中补充上抽象的事物。春节里,我们会走亲访友,会和许久不见的人一起共度欢乐时光。因此,春节里我们也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感悟,而最为重要的就是“陪伴”和“团圆”。这也就成了能够入选的首要抽象事物,春节里的情。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为我们负重前行而无法与家人团聚的人们,在这强烈的对比中,自然会生出深刻的领悟。因此,这类主题会更加适合写议论文。除了春节里的情谊外,过年的传统习俗也是较好的一个记录主题,因为传统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庆祝节日的过程也是一个传承文化的过程。

综上可知,虽然这个半命题作文没有内容上的限制,但是我们在补充题目和选择文体的过程中还是需要慎重考虑主题的选择和素材的确定。因此,以上两点建议,仅供参考。在具体的创作当中,还是希望能够发挥个人优势,选择最为得心应手的内容和体裁。

传统习俗在春节

春节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其中放鞭炮、发红包等一系列带有春节色彩的传统习俗依然流传至今。可近年来,随着政府的干涉,全国上下已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关于红包内所含的金额数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越来越多的人发出“年味变淡了”的呼声。言语中透露出鞭炮与红包对于年味的重要性,可鞭炮的消失或对于红包进行限制,真的就是年味变淡的“元凶”吗?我想,那可未必。

在春节的传说中,鞭炮更像是一种武器,怪物“年”潜入村庄大肆破坏,村民们最后在神仙的点化下得知“年”的弱点,利用鞭炮赶走了怪物,保卫了家园,并作为一项传统而流传至今,时至今日,鞭炮的种类已经是让人应接不暇。烟花、爆竹作为观赏性道具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可随着它们的飞速壮大,各种由鞭炮引起的事故也逐年上升。鞭炮行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选购时一不小心的错选就会引起一桩桩悲剧。在许多城市的儿童医院里,处处可见被鞭炮伤害的儿童,场景可谓触目惊心。有人可能会说这只是小概率事件。可正是这极小概率,让每个安全意识淡薄的孩童处于危险之中。当然,不允许燃放鞭炮似乎是有些不近人情,但我却愿意相信这一政策会在不久后放松,再给人们一次感受传统文化的机会。

而关于红包所包含的现金数目的限制问题,有许多人或许会感到不解。“红包内的现金数与国家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可能不了解春节送礼后的陋习。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间互相走动走动,送上自己准备的礼物和真挚的祝福似乎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可总会有一群投机主义者借着春节的幌子,给领导、上司,甚至是孩子的老师送上厚礼,还美其名曰“薄礼”,直接败坏社会风气。不计后果的尝试触碰法律的底线,全然不顾对社会的影响,甚至有些官员也借着春节的名义大肆敛财,直接败坏了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能不加以管束,加以处罚呢?

春节里的传统习俗正象征着一种传承。对于传统习俗的态度是个人的事,关于习俗被禁或管束的新闻更像是一种警醒,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才能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习俗流传得更远。

升格策略

作文的内容选择了春节里的传统习俗,并细化到了“发红包”和“放鞭炮”两类。在对传统习俗发生的相关变化的描述中,悟出了自己的感受,表明了自己对于传统习俗的独特见解。但是,题目中明确了只能从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类文体中进行选择,这篇作文显然不是记叙文,却也不太符合议论文的写作规范,更像是一篇评论,只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因此,如果能够在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让作文的结构规范和语言表达更为精确,文章会提升到新的层次。

传统习俗在春节

◎吴 诺

春节,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流传了千年的庆典,包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其中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除夕夜那绚烂无比的烟花和长辈们笑意盈盈发给你的压岁钱。因此,只要提起春节,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放鞭炮和发红包。但是,随着环保政策的愈加严格,拜金主义和腐败之风的猖獗,政府已经明令禁止了燃放烟花爆竹,对红包金额也进行了相关规定。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却让人发出了“年味变淡了”的感叹。我不禁哑然:鞭炮和红包,难道是让春节失去年味的“罪魁祸首”吗?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

先来说说鞭炮。上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下到咿呀学语的幼儿,都知道鞭炮源于一个有趣的神话传说:怪物“年”潜入村庄大肆破坏,村民们最后在神仙的点化下得知“年”的弱点,利用鞭炮赶走了怪物,保卫了家园。在传说中,鞭炮给大家带来了安宁,保卫了家园,所以春节放鞭炮成为了一项约定俗成的传统习俗,而阵阵爆竹声也营造了热闹的气氛。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时至今日,各式各样的烟花爆竹让人目不暇接,其观赏性也在不断刷新人们的眼球。除夕之夜,那在夜空绽放的花朵,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也讓人们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但是,节日过后,燃放烟花释放出来的有害气体,对空气、对环境造成了多重影响,又有谁关注过?随着市场的繁荣,鞭炮行业的产品质量也开始越来越参差不齐,选购时的一不留神,可能就会酿成一桩悲剧。近年来,因为鞭炮质量问题或者燃放不当造成的事故逐年攀升,年关团圆之夜,却有那么多儿童只能在病床上忍受着痛楚度过。诚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削弱了春节期间的热闹气氛,但换来的是更加湛蓝的天空,更加清新的空气和更加完整幸福的家庭。

再来谈谈红包。这原本是一项寓意美好的传统习俗,为何也遭到了政府的约束呢?以前的发红包,是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冀,也是晚辈对长辈的返哺之恩,是社会温情的传递,是家庭和睦的象征。再来看看今天的发红包,金额越来越大,对象也越来越杂。以至于原本只是走亲访友时的礼貌问候和真情祝愿,却成了那么一群投机主义者送礼的幌子,还美其名曰“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这股歪风邪气越吹越烈,不仅使春节发红包失去了原本寓意,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了恶劣影响。更有甚者,不惜游走在法律边缘,“顶风作案”,君不见,有些政府领导、企业高管,甚至于教师居然趁着这一节日大肆敛财,全然不顾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若不加以约束,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不管是放鞭炮,抑或发红包,只是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对于祖国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的一种延续,象征的是一种传承。对于政府强制禁止或者管束的政策,就像是对人们的一种警醒。在这个飞速发展、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习俗的本味,要保留其最初的纯真和美好,而不能在利益驱使下让传统习俗变了味,让习俗成了“恶俗”。当我们能够真正明白传统习俗的寓意,能够在春节这美好的节日里将其传承发扬,并予以创新,这些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习俗才能流传得更为久远。

猜你喜欢
传统习俗燃放烟花放鞭炮
燃放烟花吓死鸟儿?
龙舟
天津实施最严烟花“禁放令”
北京:五环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我的春节日记
我的春节日记
燃放烟花爆竹安全须知
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