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光彩

2019-09-10 07:22华建明
教育家 2019年17期
关键词:育人课程学校

华建明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是叶澜提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核心。培养“有生气、有涵养、有担当、有行动力”的“活”的生命是我校的教育目标,学生在一次次“爱自己”“爱他人”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华。这样的生命塑造和培养理念同“新基础教育”的理念是契合的。

我校创办于1982年,当时是为解决越南归侨子弟的就学问题而成立,取名爱华小学,寓“爱我中华”之意。近年来,我校组织师生和家长代表挖掘学校历史文化的教育内涵,结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标要求,将红色历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提出了“爱我中华文明,炼我强壮体魄,赢我成功人生”的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 。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爱”字当先,爱华学子在人本关爱的氛围中,彰显出生命本真的力量——“蓬勃有朝气、文明有涵养、勇敢有担当”。近年来,我校又提出了“为生命的无限可能奠基”的办学理念,以“管理有效、教学创新、德育务实、服务周到”为目标,追求内涵优质特色发展。

以“爱”的教育关注“人”的培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这是顾明远先生的教育信条。立足“爱的教育”思考学校发展战略,我校将理性精神与人的能力、智慧融入到“爱”的情感领域之中,“爱”的教育不仅从态度、方法层面思考,还要上升到教育本质与目的的高度,学校创立了一整套具有民族精神和现代气息的鲜活的教育思想和制度方法。

“爱”的教育,直接切入到了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人的培养,引领全校教育工作者去关注“人”、研究“人”。所有的心灵都像小草一样,渴望爱的阳光。人不仅需要爱也需要付出爱,爱是幸福和快乐的源泉。只有爱别人的人才能体会到爱的快乐和幸福。近年来,西方脑科学研究证明,优秀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活动作用远远大于没有“人性”的高级影像的教育效果。教育的确是一种“以人教人”的活动。面对个性各异的学生和瞬息万变的教育情境,只有爱心才能使教师拥有不竭的动力,从而教好每个学生。

塑造积极心理品质,促进生命的绽放。我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积极心态、乐观向上的学生。今后当这些孩子走上竞争激烈、充满诸多未知的社会时,积极的心理品质能让他们面对挫折和困境时毫不畏惧;遇到问题时积极面对,冷静处理;更能让他们在情绪低落时能进行积极的情绪调控,与他人和谐共处。

当然,乐观向上不是盲目的,而是以积极心理学作为理论支撑。积极心理学以研究人的幸福为中心,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提出了幸福的三个要素——乐趣、参与和意义。积极心理学告知教育者,只有掌握儿童心理规律和“最近发展区”,做好儿童成长路上积极的榜样,创建人性化的学校管理氛围,教育者才有充分的用武之地。

欣赏自己,成就他人,绽放生命光彩。美国教育學者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重构了人们对“智”的理解。“智”的培养不能仅着眼于传播知识,也不能简单地凭借考试分数去评价一个学生,更不能轻易地给任何一个学生贴上标签,因为我们不能轻易抹杀任何一个孩子的创造性和天赋。而要欣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鼓励他们去创造。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充分的空间,发挥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和天赋,最终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光彩。

学校把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的成就需要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应用到学校文化和管理建设过程中。麦克利兰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人类的许多需要都不是生理性的,而是社会性的,得自于环境、经历和培养教育等。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的需求当然就不同,“自我实现”的标准也不同。麦克利兰提出了著名的“冰山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他把人的素质描绘成一座冰山,这座冰山分为水面之上和水面之下两个部分。水上的部分是表象特征,指的是人的知识和技能,通常容易被感知和测量;水下的部分是潜在特征,主要指社会角色、自我概念、潜在特质、动机等,这部分特征不容易被挖掘与感知。麦克利兰指出,预测业绩的最好因素不是诸如学历、技能等外在条件,而是人的深层素质,具体来说与“成就动机”“人际理解”“团队影响力”等因素类似。

打造适合学生的特色校本课程

我校根据“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育人目标,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梳理并确立了各学科的育人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对学科教学进行整体重建,即在建设好国家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努力向外散发,尊重学生意愿,尽可能打造适合不同学生的特色校本课程,探寻每个学生成长的无限可能性。

2014年9月,学校参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研究院“新基础教育”试验研究。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我校已成为“全国新基础教育”基地校。“新基础教育”理念是培养健康主动发展的幸福人。为培养学生健康、阳光、乐学、创新等核心素养,学校根据办学理念和教育传统,结合对学校及周边课程资源的梳理,重建校本课程,初步形成了体育特色课程、传统文化特色课程、艺术课程三大版块。

我校体育特色课程体系,除国家课程之外,还有“跳绳”“足球”“篮球”“游泳”“轮滑”“网球”“垒球”“高尔夫球”等校本课程。

我校的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等。通过开展“四读”活动落实:一是晨诵,经典启航;二是课读,经典推进;三是放读,经典延伸;四是陪读,经典共读。学校围绕传统文化主题开展活动,利用班队会开展学经典、画经典、讲经典、做优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展现学识才艺,张扬个性能力,陶冶性情修养。截至目前,这些校本课程已开设近10年,每周每班开课1节,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学习。通过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体艺技能、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

在丰富课程的同时,我校积极打造五类系列特色社团,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平台。“爱我中华”系列包括文学社、朗诵团、演讲、数学七巧板等;“七彩”系列包括剪纸、舞蹈、小主持人等;“健体”系列包括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田径队、高尔夫球等;“红色”系列包括礼仪队、值日队等;“绿色”系列包括科技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体验活动等。

为更好地落实对学科育人价值的定位和重构,我校一方面立足课堂教学,开展学科“育人价值”常态化研究:以落实各学科育人价值为抓手,以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真实成长为目的,考察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关爱——学生遇到问题愿意和老师探讨,学生能感到老师的关心、在乎等。具体做法是将校内的日常研究作为研究的主要阵地,借鉴学科的育人价值专题研究成果,由学科教研组组织经常性的教学研究,对日常教学进行诊断,发现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专业引领、合作研究、自我反思来实现,扎实推进“学科育人价值”常态化研究。

另一方面,盘点特色课型,推动学科经典课型精品化。学校在华东师范大学专家组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各科教学的实际情况,精选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关键点,进行重点研究,包括整体系统的育人价值认识、实践转化的能力、基本课型形成的有机融合、关注学生的自然生长等。此外,学校深化课题研究,助力形成品牌特色。

打造形象良好的教师队伍

我校着力打造有爱心、有素养、有口碑、有情怀、勇创新的教师形象,实行“三优一促”,下大力气提升教师素质: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优质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为重点,促进全面育人。

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推出了四项措施。

一是名师引领。作为“新基础教育”的基地学校,我校努力从“全、实、深”向“精、特、美”的研究推进,骨干教师作为学校发展进程的顶梁柱,通过“扎根日常”的自我策划、自我实践和自我反思实现自己教学行为的改善。“生命的自觉”显现于日常的教学之中。他们勇于探索新课型,快速内化专家们的意见,实现团队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

二是骨干实践。充分利用“新基础教育”兼职研究员的骨干力量进行研究性变革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转化。

三是注重价值引领。教师成长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全国模范教师事迹分享、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教师为人民服务、投身教育事业的意识。

四是巧用异域研究深度融合。進行校内科组跨域研究,使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同时,开展校外的跨域研究,建立“同梯队异质组合”,利用与光明“共生体”共同研讨来实现光明“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共同发展。

此外,我校还专门成立青年教师训练营,对年轻教师进行“新基础教育”试验辅导,快速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近两年来,爱华小学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人次迅猛增长,24人次获省级以上奖项,7人次获市级比赛奖项,208人次获得区级比赛奖项。

目前,我校有区级名师18人次,占全校在编教师的25%。在光明区教育系统第一批“卓越百人培养计划”评选中,有11人被确定为培养对象,约占全区的10.8%。

培养学生创新关键能力

我校以“生命·实践”为本,以项目特色打造为效,培养和强化学生创新的关键能力。学校参照《中小学主题班队活动设计指南》,指导中队辅导员根据中队文化特色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我是神气小学生”“我是光荣小队员”“我是聪明小主人”“我是阳光好少年”“我是热心志愿者”“我是骄傲毕业生”这六个年级主题系列活动,融合在日常的班队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策划、合作、表达、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课程创新、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比赛磨砺等方法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课程夯实创新意识,把科技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管理。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构架中,科学人文类重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创新技艺类重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智谋略、文创技艺和科创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以传统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科技节”是学校每年的固定品牌活动。在科技节中,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实践活动,以比赛促进学生成长。

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近年来,我校全面落实师生主动健康发展的目标和幸福成长的宗旨,着力进行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的整体构建和实践探索,努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我校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提出了“爱华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以爱育华”: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光彩。让孩子学会爱己、爱人,让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尊重,潜能得到发挥。其目标就是培养有生气、有涵养、有担当的“活”的生命。同时,提出心理健康特色校的总目标:让每个孩子绽放光彩,打造家校新生活。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塑造积极心理品质,促进生命的绽放,培养具有智慧、勇气、仁爱、公正、节制、卓越积极心态,乐观向上的学生。

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在品格课程、合作课程、创新课程等方面进行探索,力争使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富有生气,教师有激情,学生有兴趣,人人脸上透着昂扬的光彩;使学生敢于发言、表达、倾听、对话、质疑、合作,最终达到善学、乐学、会学。

我校要求所有学生在毕业时至少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学生通过学习多种运动技能,不但增强了体质,还培育了阳光心态和健全人格,身心素养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爱华人转型变革“再出发”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上的“九个坚持”等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8年是我校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是学校转型变革、提升质量之年。我校成功实现从 “新基础教育”试验研究学校转型为 “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

2018年8月,光明区成立,新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而我校也将于2020年9月转型为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以越南归侨子弟和部分外来劳务工子弟为主的学校,转型发展为主要服务于中山大学教职工、圳美社区、新羌社区居民适龄子女的学校。

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普及的背景下,知识的边界正在消失,课堂不好“教”了,学生想法多了、不好“管”了,如何提升教师的胜任力和应对时代变化的“新专业素养”,是爱华小学新的努力方向。

引人关注的是,在爱华小学转型变革前,由我校校长主持的课题“越南归侨子女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调查研究”被立项为2018年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实施为学校历史性的转型提质发展做好了文化传承。我校先后获评“全国跳绳运动传统项目优秀示范学校”“全国象棋特色学校”“钟南山创新奖学校奖”“深圳市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象棋特色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深圳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机遇下的新挑战,以及学校新发展赋予的新动力,爱华教育人必须转型变革“再出发”!

责任编辑:杨静

猜你喜欢
育人课程学校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