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9-09-10 18:20郭艳萍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主动参与氛围主体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题地位“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作为小学一线教师对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少,实践更少。因此,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引导,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主体;习惯;氛围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智慧感悟,就应该创设活动化、开放性、参与性强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实现学生思维的自主放飞。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因此,引导学生全方位、高质量、多层次地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实在是培养富有主动精神和创意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要中之要。提升教育理念,改变教育行为,成为当务之急。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能力呢? 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营造和谐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氛围

教师应与学生平等相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有宽松的环境和充足的空间。平等的师生关系会使课堂充满浓浓的深情,学生置身宽松、愉悦、安全的氛围之中,他们会无拘无束,无所不敢,无所不能,参与的欲望、表现的激情自然会释放出来。

二、提供充足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空间

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在动口、动脑、动手中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我先让每个同学用一种喜爱的学具拼摆,然后小组合作拼摆,在个体不同摆法的基础上,相互合作,相互接纳,发挥了学习共同体的特点和优势。整体拼摆活动伴随着说(用了多少个什么学具)、比(比哪个拼的图形多、美,哪一组合作好)、帮(组内相互激励帮助)等环节。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经历了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体验了自主学习的艰辛与乐趣。

三、采用多方位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评价

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

学生进行预习,可以有三种层次:第一种是课前看一看课本;第二种是看课本做做练习;第三种是看课本后能够自己作简单的总结,找出自己的收获或困惑。学生达到何种层次,与教师坚持要求、督促检查有关。不同章节应该有不同层次的预习要求。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阅读时,眼睛首先从书本或屏幕上感知文字或图象的信息。然后大脑进行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思维活动从中提取、处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思考是学习的核心。学生学习时遇到问题就要思考。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想能力的高低。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教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能透过现象抓住实质进行分类比较的方法,能一分为二又能合二而一,达到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要通过不同的课型、题型,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

4、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学生进行复习,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第二种是先做作业,有时间再复习;第三种是安排时间复习,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教师应从“教”的角度来唤醒学生“学”的意识,尤其是对于缺乏认知基础,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学生,应适当地加大教师指导所占的比重。学生只有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进一步主动探究、学习。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那么,如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而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以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人呢?我想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

(1)引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他们能准确地掌握知识,熟练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着力培养他们勤动手、勤动口、勤观察、勤思考的良好习惯,把学生的感知和思維结合起来,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指针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操作——培养探究兴趣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创设学习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学生愉快的动手操作不仅可以丰富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可提高动手操作应用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观察感知,理解思维而使学生发现学习方法,也使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学到了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实际操作的能力,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

(3)讨论——组织小组学习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和个性化的过程,途径是多方面的,而小组学习活动中进行讨论、交流是一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教材中的例题转换成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4)反思——进行自测自评

在每节课的末尾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测自评,实现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后的实践与反思,这样既使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后的愉悦心情,又使学生感受到仍有待努力的地方。

总之,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我相信,只要我们深钻细挖教材,坚持改革,在教学中给与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作者简介:郭艳萍(1970-)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鸡西小学 158100)

猜你喜欢
主动参与氛围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