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BL理论的新闻学实践教学微课程设计研究

2019-09-10 07:22蒋东旭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新闻学课程设计知识点

GBL(Game Based Learning)又称学习游戏化,主要指在游戏化学习观点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就培养目标与发展,评价手段方面,结合学习者年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和教学策略等。在关于游戏化学习的研究中,国外对于游戏化学习的理论研究相较于国内来说比较早, 并且在很早就已经把游戏化学习的教学观念应于教学和培训之中,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和培训效果。在新闻学实践微课程教学中,基于学习游戏化的学理与微课教学融合,将这一方法创新应用于新闻学实践教学中。

1. 国内外游戏化微课教学研究现状

相较于国外的既有成果,国内对于游戏化学习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不过目前对于游戏化学习的学理研究和应用研究,国内已经开始逐步重视起来, 正处于一个探索研究阶段。对于其的研究范围,国内学者尚俊杰、萧显胜认为,作为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路径而言,游戏化学习的研究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从理论分析到具体应用、从设计到效果评估、从正式学习到非正式学习,涉及面较广。

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以教学视频为重要的课堂呈现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到教师在细微的知识点和环节中所使用到的相关的教学资源。凭借着这种理念,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微课”教学模式。在学界与业界的老师们对于“微课程”的不断开拓的基础上,教育部在 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程教学比赛,并发布了有关“微课程”评审的新标准。“微课程”从概念上升到了操作,成为新兴教育模式。

在游戏化的微课程研究中,仅有2015年上海师范大学苏亚玲在她的教育学硕士论文《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微课程设计研究》一文中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她认为随着翻转课堂效果的逐渐显现,微课程作为翻转课堂的核心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将游戏化学习理念应用到微课程中,教师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游戏化学习理念和教学设计技能,而且还要掌握微课程设计制作的方法,然后把游戏化学习策略融入到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

2. 新闻学实践教学的双系统:平台游戏化与微课模块化

新闻学实践教学一直作为新闻学教学改革的前沿,一直都是新闻教育者极其重视的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随着21世纪以来,媒体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走在世界前列的新闻院校在实践教学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从课程、师资、基地到新媒体时代新闻实践教学改革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一些特色。以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为例,学院校内建有九大实践基地,学生的假期实践、课程实践、机构实践、毕业项目实践提供从纸媒、广电到网络的全媒体的实践平台。国内各高校也在新闻学教学实践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平台作为新闻学实践教学的关键词一直备受重视。微课作为教学模式成为今天众多实践教学的一个选择,将大课堂变成小课堂,核心知识点拆分为多个小知识点,理论理解到具体操作成为微课的优势。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微课依然在两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操作困难,一是微课的导入较为困难,二是学生选课的连续性问题。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我们发现,当下95后一代对游戏与游戏化的体验和理解,游戏化教学平台成为一个较为时兴和高效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化实践教学平台的打造可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我们将实践教学的游戏化平台,并将微课进行了模块化分类打造,收到较好的效果。

2.1 实践教学平台的游戏化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将新闻生产进行游戏化的情境设计,按照新闻类型,设置了不同情境模式,形成了模拟新闻事件发展的游戏平台。这里面我们设计了桌游式的环节,按照新闻事件的类型予以标识,学生在开始时随机分配到一个新闻类型,然后进入到新闻生产环节。与真实的新闻生产不同,在这个平台上,我们采取的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将教学微课纳入其中,形成了游戏平台的微课学习优先,实践操作后置的游戏方式。学习与实践同时计入分值,形成学习积分。目前,我们对游戏平台的设计仍然是基于当前主流的媒介生产流程来完成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但是,应当看到的是,由于突发新闻事件的频繁出现,自媒体对主流媒体的新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在游戏的设计中,我们会不断地体现出这一现象,采取增加“噪音”的方式使游戏学习环节变得更为完整:即以突发事件的方式插入到新闻事件的发展的过程中去,将突发新闻的微课模块纳入其中,也就是大量地增加了突发环节。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游戏的难度与趣味性,让学生在体验到真实的新闻语境中获得实践的最佳解决方案。

2.2 微课系统的模块化

游戏化平台的一个教学关键是微课的嵌入,嵌入的节点决定了微课的内容以及规模(时长),这实际上是一個反向设计的问题,围绕实践教学游戏化平台的嵌入节点来决定微课。在这种语境下进行微课设计,特别注重了对课程的裁剪,将以往传统的知识点具体化,将抽象可视化。比如说,对于新闻客观性的操作,我们将其分解为采访的平衡性与材料的真实性,而在此基础上又将平衡性分解为采访对象、问题设计、访谈分析等方面一系列小而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将其分别插入具体的新闻事件的不同环节,形成节点学习与游戏学习“闯关”的体验。

将游戏化的平台作为连接手段,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流程相结合,就使得这一实践教学的改革模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普及性,我们在两个学年的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模式与做法。(见图一)

3. 基于GBL理论的微课程新闻学实践教学的思考

传统的新闻学实践教学必须进行应对性的改革以适应这些变化。游戏化的微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针对一个具体的训练项目,迅速掌握一个知识点,获得一种媒介能力。游戏化的微课学习特别适合以传授技能为主的新闻学实践教学,通过较短时间的技能讲授,然后进入游戏式的新闻实战模拟,能够最大程度的将新闻学实践教学对实操性要求高的特点与微课以知识点的单元讲授的特点有效的结合起来,同时用游戏化的教学设计弥补以往微课程导致的理论不扎实、实践不细致的缺点。

在这种良性互动中,将微课程的优点体现地淋漓尽致。例如在新闻实务课程中,快速的技能讲解“微课程”可以使教师充分地利用课堂中的教学资源。在随后的“游戏式”沉浸微课堂中,适当的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为学生在课后的回顾起到了极大的方便。

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游戏化的微课程可以全面的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这一维目标的发展。 对于老师而言,微课程可以作为课堂上的高效率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微课程可以为他们提供课下可以反复复习的知识记忆资源。通过游戏化的新闻学微课程作为新授课方式中较为新兴的教学模式,能够融合课上与课下的有限学习资源。实践教学的微课程教育模式,打破了过去灌输的传统教育方式。以游戏模拟真实的媒介生态,有效地落实了新闻学教学目标。因此游戏化的新闻学实践教学微课程的设计是对新时期、新的媒介发展阶段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对“网生代”人群教育方式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尝试。

参考文献:

[1] 苏亚玲.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微课程设计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4.

[2] 尚俊杰,萧显胜. 游戏化学习的现在和将来——从 GCCCE 2009 看游戏化学习的发展趋势[J].  远程教育,2009(10):69.

[3] 胡铁生,黄明燕,李明.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2013.

[4] 苏亚玲.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微课程设计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4.

[5]王瑞霞.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新发展及其教学意义[D].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作者简介:蒋东旭,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生。

猜你喜欢
新闻学课程设计知识点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知识点自测
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研究
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分析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