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民族文化课程 点亮孩子心灵之灯

2019-09-10 19:51王洪珍
教育家 2019年18期
关键词:诸城儒雅必修课

王洪珍

“继承民族传统,做儒雅文小人;弘扬民族文化,做博学文小人”,进入山东省诸城市文化路小学,镌刻在教学楼上的这行大字如红烛一般使人心中一片光明。近年来,学校积极开设民族文化校本课程,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有中国根、有中国魂、敢竞争、素质高、行为美的现代中国人,打响了文小课程品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走进诸城文化”,让孩子们成为有根的中国人。学校开展了“走进诸城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孩子们在教师带领下走进社区和工厂去参观,开展环保行动,了解家乡,服务家乡。通过活动,孩子们学会了写社区观察记录、服务体会、考察报告,从书本走向了生活,从校园走向了社会,获得了宝贵的实践能力、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经验。此外,学校还开展了“走进恐龙文化,爱我龙城家乡”“走进板栗文化,爱我富饶家乡”“走进潍河,爱我家乡”“图说诸城”等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增强了孩子们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

“中华经典诵读”,让孩子成为有魂的中国人。学校参加了由《小学语文教师》组织的国家级课题“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具体诵读要求是:一年级背诵《三字经》,二年级背诵《弟子规》《千字文》,三年级背诵《论语》,四年级背诵《大学》《中庸》,五年级背诵《道德经》,六年级背诵《孟子》《古文观止》。另外,还选教《日有所诵》一至六册,补充学习国内外经典文学篇章。播放谷建芬的《新学堂歌》,让孩子晨唱、午唱、课间唱,在唱诗中快乐地掌握古诗文。

“民族文化月”,让孩子成为敢竞争的中国人。学校开展了“民族文化月”活动,在校园里搭起舞台,让孩子们尽情展示所掌握的民族文化知识和技能。每学期举行一次棋类段位赛和班级对抗赛、个人擂台赛;举行一次毛笔字、国画、剪纸、泥塑、器乐展示活动。还在学校里开辟了“诸城文化”长廊,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诸城历史、名人、成就。结合《走进中华文化》和《走进诸城文化》校本教材,举办“中华文化图片展”和“诸城文化图片展”,向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宣传。举行民间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在社区开展传统体育游戏,鼓励教师教学传统的体育项目,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快乐三课”,让孩子们成为高素质的中国人。一是快乐必修课,保障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门类有国学、围棋、象棋、书法、武术。把国学作为独立性必修课,把围棋、象棋、书法作为阶段性的必修课,把武术作为融合性必修课。二是快乐选修课,保证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选修课科目分为“民族艺术类”“民族健体类”“民族知识类”三大项,包括国画、剪纸、泥塑、布贴、京胡、民族舞蹈等35项。三是快乐自设课,促进学生领袖品质的塑造。除由教师开课外,学校还特意让学生开课。开课的学生像教师一样备课、上课、组织教学活动,个人能力得到提升,领袖品质得到培养。

“儒雅少年”行动,让孩子们成为行为美的中国人。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儒雅少年”行动,制定“少年君子行为标准”,每月一条训练重点,引导孩子们进行过关式达标训练。一名刚从文小毕业的学生,把感激之情写在了给母校老师的教师节贺卡上:“我是带着儒雅本色離开文小的,在新学校里,同学们都评价我博学、宽容、会合作,我会继续践行文小君子标准,做博学儒雅的中国人。”

学校将继续优化丰富民族文化课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做事中做人,在创造中成长,在宽容文小的怀抱里,享受诗意教育,走向幸福人生。

(作者系山东省诸城市文化路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杨俊飞

猜你喜欢
诸城儒雅必修课
诸城恐龙死亡原因的N种学说
窗外的世界
实施世行贷款项目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凉山羊
润染儒雅起点,成就幸福人生
曾伟平 陈儒雅 李媛 王棒作品
唐文宗恭俭儒雅
诸城发现纤角龙类新属种化石 获名“诸城坐角龙”
儒雅之风
浙江省11所高中将试点必修课选课走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