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巧用历史地图导入

2019-09-10 07:22王继武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3期
关键词:历史地图高中历史教学导入

王继武

摘要:新课导入是一节完整教学课堂的重要环节。其往往起着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导入手段被应用于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这种新课导入手段往往容易被众多教师所忽视,但是它所蕴含的浓重的历史性、直观的历史空间感使其在新課导入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导入;历史地图;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3-0089-02

俗话说: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开始指的是新课的导入。导入新课在整个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奠定本节课基调的重要作用。好的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他们迅速进入课堂,还可以化简难点、串联前后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言:“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①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教学导入的方式越来越多。历史地图对于学习和研究历史有着特殊的作用,将其作为一种教学导入手段,不仅可以增强教学中的历史性,而且可以生动、具体地补充说明教科书中的重点内容。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具有“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功能。古人在研究历史时,常是“左图右史”。这也说明了历史地图对于研究历史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以《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一课为例,分析历史地图在新课导入中的意义。

1 课程和学情分析

我所讲授的《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属于岳麓版教材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的一课。本课位于第三单元第10课。教材的内容不多,时间跨度大约从17世纪末开始,截止到18世纪20年代,共计约四十年。由于初中历史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都不涉及这块内容,学生理解并产生认知会很困难。我所带的班级共有两个,均为文科班:甲班37人,乙班41人。两个班学生整体学习理解能力、历史知识功底较差。

2 课堂导入过程描述

在上本节课之前,我提前做好了多媒体课件。课件的第一部分是五张俄国历史地图,这五张历史地图分别是1300年、1360年、1533年、1723年、1930年的俄国版图。上课开始后,我首先提问:“关于俄国,大家都有哪些了解”?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如“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斯大林”等等。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继续引导:“从地理角度谈谈对俄国的认识”。这次有学生答道:“俄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教师铺垫:“俄国庞大的版图是通过历史上长期扩张逐渐形成的,最初的俄国版图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我开始展示第一张历史地图,同时介绍“俄国最初的版图基本以莫斯科为中心,当时叫莫斯科公国,受到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汗国的统治”,然后展示第二、第三张历史地图。我继续提问:“这两张历史地图与第一张地图相比,明显的变化是什么”?学生答:“俄国的版图在急剧扩大”。我再展示第四张历史地图,学生齐声惊叹,因为俄国已经成为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我继续引导学生将历史地图时间与本课涉及的历史时间结合,尝试分析俄罗斯帝国形成的原因。学生基本能回答:“彼得一世使俄罗斯帝国不断扩张”。我接着讲:“不错,彼得一世通过改革,使俄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他被认为是俄罗斯帝国的重要奠基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场伟大的改革”。

3 课后反思导入环节

3.1 成功之处

(1)实现了新课导入的基本目标。首先,从时间上看,甲班用时5分钟,乙班用时4分半。之所以有时间差别,是因为甲班先讲乙班后讲,导入的流利程度略有差别。但也都在导入时间许可的范围内。其次,学生在导入环节的注意力被迅速吸引,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第三,通过导入,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迅速的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一课的内容本来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但通过历史地图的导入,学生很快就能对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有清晰的认识。

(2)师生互动良好。这课内容涉及的国家是俄国,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其的了解的还是比较丰富的。所以我首先让他们谈自己对这个国家的认识,逐渐过渡到本课的内容。导入历史地图的同时,也不断向学生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学生一直在进行思考、发言,课堂参与度很高。

(3)实现了横纵知识的联系。《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一课教材给的内容相对孤立,但是通过历史地图的导入,很好的将俄国的兴起与蒙古帝国扩张联系起来,而蒙古帝国的历史在本册教材第7课《忽必烈改制》中会有所涉及,这就实现了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与此同时,不同时期的五张历史地图又将俄国历史的莫斯科公国时期、俄罗斯帝国时期、苏联时期进行了直观的呈现,从而实现了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知识一旦有了横纵联系,就会变得容易理解。正如一些研究者所言:“历史地图能使学生方便地了解历史事件在空间上的演变,它所包含的隐性信息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使枯燥的文字表述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②

3.2 应注意的地方

教育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导入环节更是如此。一个精彩的导入片段需要教师精心、用心去设计。教师只有将教学课件、知识讲解、教学语言、教学内容等多种教学因素进行科学、协调的安排,才能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我在运用历史地图导入本课时,甲班和乙班会在预期效果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出现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在乙班上课时,教学语言运用的更加顺畅。

其次,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利用历史地图导入新课,给与了学生无限的思维空间,如何使学生的思维逐渐与本课内容进行联系,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尤其应注意的地方。如果任由学生思想天马行空,那样导入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4 结语

虽然只是不到五分钟的导入,但是留给了学生们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收获了自信和满足感。可能历史地图导入不像影音题材导入那么“悦目”、“悦耳”,但它浓重的历史性、厚重的空间感显示了其优势。同时,历史地图导入给与了学生拓展思维、真实感受历史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历史地图导入方面应积极深入研究,摸索总结适合自己教学的一套方法。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的疲劳。”③

注释

①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60.

②黄家君.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M].基础教育研究,2015(22).

③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56.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于漪.语文教育论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杜芳.新理念历史教育论.(第二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张仁贤.教师的十大素养[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6]冯静雯.历史地图在历史课堂导入中的运用——《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为例[M].课程教育研究,2017.

[7]黄家军.历史地图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5(22):73.

[8]李志芳.历史教学如何导入新课[J].长治学院学报,2008,4(25):48-49.

[9]曾艳.导入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M].名师在线,2018.

[10] 李德鹏.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探讨[M].教学研究,2019.

[11] 宋含.高中历史教学导入方式探究[M].华中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历史地图高中历史教学导入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历史地图在高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论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策略
论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活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