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偏见”为偏爱—转化后进生一法

2019-09-10 13:46王隽永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3期
关键词:转化后进生

王隽永

摘  要:后进生是每个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群特殊学生,对他们的教育和教学是一个难点。后进生的转化方法有很多,本文就级组长的工作角度,通过亲近与尊重、理解与宽容、期望与激励等策略,谈谈对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后进生;偏见;偏爱;转化

我发现相当部分后进层学生觉得老师对他们有“偏见”,认为老师偏爱优生,他们怎么做也没用,因而心理失衡,故意违纪,顶撞老师等。要改变这种心态,可以尝试变“偏见”为偏爱,使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感到温暖,学习有奔头。当然,偏爱并不是迁就、放任。该如何转化这些后进生呢?笔者结合多年班主任、级组长的工作经验,对后进生的有效转化提出一些对策。

一、亲近与尊重。只有亲近与尊重后进生,才能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在心理上的芥蒂,才能与其畅通无阻地进行思想沟通。所以,老师应该向后进生“伸出热情双手,奉献多点爱心”。作为级组长,我在级组里建立与学生的联系制度,开展帮教活动。从级组长到科任老师在后进生中都有帮教对象,级组的各个班之间形成了网络。这样,既能迅速掌握学生的动向和信息,及时采取教育措施,又有利于师生感情交流,有助于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形成。他们之中有谁违纪了,负责帮教的教师与他谈话时就不会出现“无理也要争三分,与老师唱对台戏”的现象。如有一次,外校的一个学生约了几个同伙准备去“教训”某些人,并叫在我级组读书的哥哥一起参加。这个信息在“联系网络”上及时反馈出来,我们立即和该同学的帮教老师相讨对策,帮教老师找到该同学谈话。该同学掏出了心里话:“我左右为难啊!不跟去嘛,对不起朋友;去嘛又会犯错,对不起老师。”通过帮教老师耐心的劝解,我级组这位同学不仅拒绝了参加闹事,还成功劝阻了弟弟,平息了一场迫在眉睫的斗殴事件。事情能得以顺利解决,是因为我们帮教老师平时对后进生充分的亲近与尊重,“通情”才能“达理”,“亲近”才能让学生感受“尊重”,千真万确。

二、理解与宽容。一次学生座谈会上后进生提出这样的意见:成绩好的学生犯错误,老师认为是偶然的,可以原谅。我们做错了事,就是“狗走千里,改不了吃屎的本性”,一定会从严、公开惩罚。为什么不一视同仁,给我们一个机会,用一段时间来考验我们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建议。后进生多年来形成的不良习气,即使他有了要求进步的愿望,也不能一下子改变,而且进步了还会可能再犯错。如果他们有了错误,就简单地“有纪可依,对号入座”,公开处理,只能使他们的逆反心理更为强烈;若在严肃批评、耐心教育后,根据情况实施“考验期”,给予改过机会,期待他们改正,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级组里有位新转来的学生,刚来的时候总是与老师对着干,老师对他教育批评,他满不在乎,有时老师话没讲完他转身就走了,甚至回到原校打了门卫。针对他的情况,用常规的谈话,批评、显然收效不大。我们经过研究,除了感化及疏导教育外,还采用了给予“考验期”的教育方法。他终于感动了,觉得第一次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宽容。后来他母亲这样说:“孩子读过几间学校,觉得你们这儿最好,对老师感情深。”这说明,有时宽容所产生的作用,往往比惩罚更为明显,更为持久,对学生心灵的冲击更为强烈。

三、期望与激励。后进生一旦有了进步,即使是微小的,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杨,同时也要配套完善的激励制度。每学期结束前,级组召开学生干部和后进生的座谈会,同时邀请学校领导和部分老师参加,会上让他们专谈自己一学期来的进步和假期打算。有热茶,有糖果,物微意重。学校领导、老师的关心、尊重、期望,他们都有深深的体会。每学期初,级组举行“进步快学生”家长会议,其孩子也会来参加。会上由学生干部、老师介绍其孩子的进步,赞扬家长教子有方。这别开生面的小型家长会,进一步沟通了师生感情,密切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会上,家长的感激之情充满心中,褒奖之意谥于言表。每学年在级组里的后进层中评选十位“进步快学生”,和在先进层中评选的十位“学习标兵”一起举行表彰大会。他们的名单一起公布在级组的厨窗内,事迹刊登在级组的宣传栏上。张小东同学初一入学时学习差、思想差、表现差,让老师上课特别头痛,入学不足两周,级组所有老师已经留意他了。我对这个学生高度关注,通过了解他的喜好、个性,发现他非常喜欢打足球,不容易認输。于是我借级组班际足球赛的机会,让他指导班里的同学练足球,同时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和他聊天,期望他为班争光。最后他们班在级组足球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张小东同学也被评为该学年的“进步快学生”。在后进生座谈会和家长会上,我们让他上台谈经验。成功的体验使他获得了自信心,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慢慢地把精力转到学习上,体验着学习的进步带来的快乐,形成了良性循环。一年之后,张小东同学在学习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被评为学年的“学习标兵”。用“期望”带给他动力,用“激励”唤醒他的学习欲望,原来失衡的心态在“偏爱”的阳光下趋向平衡。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只有对丑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作为老师,对后进生变“偏见”为偏爱,才会全身心地付出,才会花时间去研究、分析学生的个案,才会用心去体贴、感化自己的学生。工作实践证明:后进生一旦从“老师偏见”的阴影中走出来,就能在一个和谐、良好的人际环境中重新成长。

参考文献:

[1]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邵德华 尊重和理解才能教育好后进生 《普教研究》1997年02期.

猜你喜欢
转化后进生
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德育方式思考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