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9-10 07:14汪彩虹陆月成刘永利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5期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米非司酮不良反应

汪彩虹 陆月成 刘永利

[摘要]目的:观察针对子宫腺肌症采取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6年8月-2019年8月我们诊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30例作为本组实验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以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复发情况。结果:经治疗,患者月经期、经血量、子宫体积、痛经评分和血清CA125水平评价值皆要优于治疗之前(p<0.05),数据值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不良反应6.7%、治疗后3个月复发率10.0%皆较低。结论:针对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宫瘤消胶囊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皆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手段。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米非司酮;宫瘤消胶囊;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1-0087-02

子宫腺肌症是多发生在育龄期女性群体当中的一种常见病,具有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的特点。而且随着对该病的监测可见,近年来子宫腺肌症的发生有趋于年轻化态势。该病主要症状表现在渐进性加重痛经上,对于没有生育要求或是年龄较大患者,毋庸置疑可采用手术根治治疗,但是对于年龄尚轻、还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而言,还是要采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米非司酮在临床上的应用由来已久,但是同时可见,米非司酮长时间的使用会加大不良反应发生率;宫瘤消胶囊是一种中成药,其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果也得到了一些研究认证。我们自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以来,获得了可喜成效,做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观察对象以2016年8月~2019年8月我们诊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30例作为本组实验观察对象,患者年龄值范围在28~50岁,年龄平均值38.7±2.6岁,子宫体积在妊娠50d~4个月大小,平均2.2±0.3个月;痛经评分:2分21例、3分9例。纳入标准:①痛经呈进行性加重,月经周期正常或是延长,经量正常或是增多;②子宫增大,行超声检查,回声不均匀,子宫内膜厚度低于12mm,边界不清楚或是有结节;③子宫质地硬、存在压痛感;④肝肾功能正常。剔除标准:①细胞病变者;②有对本次用药过敏史者;③肝肾功能异常者;④近半年有其它药物治疗史者;⑤有其它嚴重并发症者。

1.2治疗方法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的治疗方案:①米非司酮:在经期开始的第5天起口服米非司酮胶囊,每天1次、每次5mg;②宫瘤消胶囊:在月经彻底干净后,口服宫瘤消胶囊,每天3次、每次2粒。以12周为1个治疗疗程,进行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

1.3评估指标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月经期、月经量、子宫体积(B超测量)、痛经评分、血清CA125水平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痛经评分:0分:无痛经;1分:痛经无需用药控制,并不会影响到日常工作和生活;2分:痛经需使用药物才能缓解,且影响到日常工作及生活;3分:痛经需采取药物控制,影响到日常生活,不能正常工作。

1.4数据值统计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后,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比较经治疗,患者月经期、经血量、子宫体积、痛经评分和血清CAl25水平评价值皆要优于治疗之前(p<0.05),数据值检验有统计学意义。表1:

2.2治疗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3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低热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6.7%,上述不良反应并未做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3例,复发率10.0%。

3讨论

子宫腺肌病属于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具体是指: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了子宫腔被覆黏膜之外的子宫肌层当中。当前西医学对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机制,提出了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子宫内膜种植学说,症状表现在:进行性痛经、月经紊乱、性交痛、慢性盆腔痛等方面。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滞血瘀、肾虚血瘀、肝淤血热和脾虚血瘀等因素造成的,不通、则痛。以往临床多使用的对症治疗方法是:经期使用止痛药物,叮嘱患者多卧床休息;而针对药物治疗没有效果,或是病情严重的患者,提出以手术切除子宫的方法进行根治治疗。但考虑到手术切除治疗有一定风险,且尚有很多年轻女性有生育要求,所以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患者,更倾向于保守治疗,那么,找到一种有效、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便十分重要了。子宫腺肌症疾病的发生,会使体内雌、孕激素受体水平显著提高,且明显高于周边正常组织,这也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理论依据。米非司酮是19一去甲睾酮的衍生物,将其用于子宫腺肌症的治疗,主要机制是:①发挥拮抗孕激素的效果,从而调整子宫内膜细胞,对其正常的生长加以阻断;②以非竞争性抗雌雄激素的作用,发挥出抗增生效果,这样一来,增生内膜便会发生静止期改变,最终闭经;③对雌孕激素受体的作用予以下调,对异位内膜细胞的生长因子加以抑制;④将血清孕激素、雌激素管控在比较平衡的状态下,降低雌孕激素效应,缩小子宫体积。既往临床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获得了确切效果,但是不尽如人意之处在于:患者虽在治疗期间内痛经消失、子宫体积可见缩小,但当停药之后,在短时间内会有较高的复发率。中医学把子宫腺肌症归属在“痛经”、“淤积”的范畴当中,是由于气血运行不顺畅,淤血内阻冲任、胞宫导致,因不通、产生痛的症状。因此中医提出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应主要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温经散寒、调经为主。宫瘤消胶囊当中,主要包含的成分有:牡蛎、三棱、莪术、相符、土鳖虫等,其中牡蛎当中含有钙剂,有着止血、活血的良好作用,其它几味成分组成,则起到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温经散寒等效果。

因此,我们针对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在米非司酮起到调节雌孕激素的基础上,发挥宫瘤消胶囊的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效果,综合作用于机体,可有效改善患者盆腔微循环,进一步促进组织粘连松解的速度,使患者炎性病变得以软化、吸收,加速内膜异位症病灶的萎缩,起到缓解疼痛、延长痛经复发时间的良好效果。

与本文实验结果相结合来看,结果不仅进一步证实了该种联合用药方案的确切效果,而且也提示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的治疗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针对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米非司酮、宫瘤消胶囊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皆较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子宫腺肌症米非司酮不良反应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曼月乐联合达菲林、优思明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65例子宫腺肌症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分析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