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众力拨动生命教育琴弦,奏启美好未来

2019-09-10 07:22林萍
高考·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工作现状学校教育生命教育

林萍

摘 要:生命是灵动的和谐的,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去捕捉学生生命中细小的浪花,不断地满足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教育才能拨动生命的琴弦。生命教育应该是一个逐步引导的过程。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全面参与的过程,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体会人生价值,拥抱自己美好的人生。

关键词:生命教育;工作现状;学校教育;家庭责任;德育渠道

一、生命之灵动,教育之熏陶

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遗漏的一个环节,生命教育是指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张文质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培植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敏感,对生命的珍视,包括对生命的敬畏感”。

二、当今青少年生命意识浅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因为,不顾生命现实需要的教育本身就是反生命、反道德的。而传统德育活动的有教书无育人,有知识无生命的现象却严重脱离了个体生命性的这一基础。

三、究其因,集众力,践生命教育之行

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因素颇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环境因素。所以建议在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构建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青少年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一)社会文网环境净化,促心智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各种网络技术的进步,各种颓废思潮与腐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拜金主义、盲目攀比等错误思潮影响颇深,另外,一些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影视、书刊及网络等文化产品使孩子们迷失了方向。

(二)家庭教育勤细反思,促健康成长

如今中小学生自杀事件的频繁发生,折射出许多家庭问题。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家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1.勤细反思

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失误:第一,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往往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如果觉得在学习上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内心就会有极大的心理压力。爱因斯坦说过,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负担过重必然导致对更美好的生活失去期待。第二,家长过度娇惯孩子。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且有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目前社会上独生子女家庭较多,所以对未成年人十分溺爱,导致未成年人胸无大志、安逸享受的现象比比皆是。

2.促健康成长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第一,以身作则很关键,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父母要培养孩子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第二,不论多忙,一定要抽些时间来陪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试着化解他们内心的压力。第三,作为家长还应该重视对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导,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学会赏识他们,使他们拥有自信,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三)学校引航之地,完善校园文化氛围、课堂教学与沟通管理

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学校是未成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孩子教育重要的实施者,建构一个“优质、充满人性温馨的美好校园”,这是追求的目标,也是质的要求。《新课程》明确要求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开辟德育渠道、不断丰富德育载体、深入挖掘德育内涵,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点,做好青少年的引航者。

1.丰富载体,于活动中创设高雅校园

古语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如果说道德是人格的灵魂,那么环境则是灵魂的支柱。”校园营造出高雅的文化氛围,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重视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将诸多活动作为载体,创建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一、学校可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图书阅览室等宣传舆论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此陶冶学生的情操,彰显教育的和谐。第二、学校可充分发挥各类教育基地感化人的作用,并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和开学、毕业典礼,国旗下讲话等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第三、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外实践,参加公益劳动、科技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乐助人的公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并树立社会责任感。

2.完善教学观念与课程,培育核心素养

(1)转变育人观念,智德两育兼收并蓄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校没有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是把眼光放在了升学率上,过分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所以学校应转变育人观念,教师应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能把分數看得过重,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适应社会生活以及如何做人。

(2)培养心理教师,强化专业授课

目前许多学校大都无心理教师,虽然目前已有不少学校开始着手培养相关教师队伍,但在短时间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是薄弱环节。所以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系统,时常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全面关注,整合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1)设立“对话”平台,了解学生生命需要

学校可以在班内开设“知心信箱”,或设立“悄悄话专栏”,或通过日记等形式,设立教师和学生心灵对话的平台。对于学生所表现出的心理需求、心理问题,教师应经常以谈心、故事暗示、书信、主题班会等形式及时做好个别学生的疏导工作。以“心灵对话”为平台,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烦恼。从而使教育融入学生心田,激发“自我实现”的强烈内驱力。

(2)家校沟通、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学校要强化班主任责任制,充分整合资源,发挥各方能量,如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加强家访制度的落实;开展家长座谈会等,这样老师可以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引导家长们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双方能积极讨论孩子在家庭、学校教育中的问题与困扰,从而减少“问题孩子”的产生机率,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至此形成教育的合力;

参考文献

[1]张文质等.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P35,6,39

[2]庄亚楠.关于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9(2)

[3]任桂平.守望生命——不可缺席的生命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5(9)

[4]孙家家.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探索[EB/OL].

猜你喜欢
工作现状学校教育生命教育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学生素质提升工作现状及策略探究
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前沿探究
从中小企业秘书工作现状探究高职秘书专业培养趋势
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思考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