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对策研究

2019-09-10 07:22贾坤
高考·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对策

贾坤

摘 要:时代在发展,现代化建设也逐步地伸展到学习中,学习需要的是发散性思维和抽象性逻辑思维能力。众所周知,高中时期的物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十分难以理解的科目,它的难度在于对知识的理解需要用抽象思维来解释。高中时期的物理科目是有着数学的精密计算公式以及语文的题目理解这样一个综合的科目。与初中物理科目相比较而言,高中物理需要的是抽象思维能力的高度凝练。因此,高中时期的学习应当不同于初中时期的学习方式。这篇文章就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来说。

关键词:高中的物理;抽象的思维;对策

引言:高中时期的物理课程的改革,应当从这门科目的综合特点为出发点,需要的是政治科目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观点作为引导,依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论的研究,来进行解题。总而言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是学好高中时期的物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发散性思维较强的理科生而言,更是如此。但现在国家的应试教育阻止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向理论知识而转化。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力的提高。

一、抽象思维能力对于高中物理的重要性

对于理科生而言,物理这门科目是高考的必考科目,而在应试教学方面,物理知识还是作为重要的方面,将物理这门科目当作语文课程来学习,这是绝对不能学好物理的。初中时期的物理体现学生发散性思维特点还不够突出,因此,很多教师依旧延续着初中学习物理的方式方法——死记硬背。学生只会“死读书”,不懂得活学活用,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就拿物理这一学科而言,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工作者们不难发现,如今的学生好像已经逐步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是盲目的跟从老师的思维,并不经过自己大脑的分析,被动接受着教师传授的知识。长此以往,教师会发现学生只是会那单纯的一道题,随便换个数字或者形式,学生仍然不会做,缺少隨机应变的能力,不懂得变通。其实,在高一的时候是最能拓展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时期。因此,教师要注意这一时期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当主动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一要对物理公式理解、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到题目中,二要以抽象思维能力去化解问题。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的核心,这样就能更好解决物理难题。

二、培养高中时期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建议

(一)教材的结构和物理实验

教师在高一时期应当对整个高中物理体系作一个逻辑性的总结和陈列。根据不同的章节知识内容进行划分,让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有一个详细清楚的结构了解。这是学生上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观察物理实验的步骤和操作,这可以对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引入实践操作教学。在物理这个极具魅力的学科中,实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性的学科,以学生的视觉思维为主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人教版中有一节课是《力学、光学、电磁学》。对于许多同学来说,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感都相对较差,对于立体图形不敏感,如果教师只是死板的用语言去描述,很难让学生彻底理解,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准备一些能够产生这些力的工具,放到讲台上,让学生实际观察其在各个位置的形状,画在纸上。通过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例题要着重讲解

例题设计到本章节内容知识点的一个笼统概括,例题将知识串联起来,教师通过讲解例题,不仅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展示给学生接替的思路,这是十分重要的。举个例子:质量为m的一个物体,放在a角度倾斜的桌面上,物体与倾斜面和垂直面没有接触,摩擦力不计入,那么作用于倾斜面的物理水面力拾掇少,m对于水平面的压力是多少,此时的地面支持力又是多少呢。教师应当在做实验的基础之上,仔细讲解,将知识运用到例题中,同时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了[1]。

(三)物理的历史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利用物理的结构发展去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含义,适度地将物理学科的发展历史应用到物理课程的教学中。举个例子,用“牛顿第三定律”去解决“动力学”,教师就可以用牛顿定义的经典力学来延伸出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拓展到动力学的研究上来。教师可以这样讲述:“相互碰撞的两个事物,互相脱离的弹力为零,松弛的绳子的张力也为零,静摩擦力对于静止与摩擦的临界条件就可以引到动力学上来。”

(四)娱乐教学和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的制约,从长远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化教学的模式,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幸福感,真正的爱上学习,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厌学的现象。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不仅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还可以激发学生潜藏的无限潜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人教版有一节课是《物体的加速度和静摩擦力》。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公式上的应用以及变换关系后解题的思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因为缺少生活体验,很难找到等量关系。教师需要将学生带入某一具体的情境去分析问题,启发学生发现潜在的等量关系,从而轻松有趣的克服物理难以理解的难题[2]。

三、结束语:

如今的教学方式太过生硬,许多学生走上社会好像只会理论知识,纸上谈兵,缺乏众多必备的技能。教师太过注重教学结果。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都很擅长考试,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在给学生灌输一个思想: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未来就可以高枕无忧。因此,教师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能考上一个重点的大学。却忽视了学生以后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激发。种种实践再次证明了发散性思维能力不仅仅被用在学习物理等理科知识上,还被用在了以后的工作岗位上。高中对于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时刻,有句话是说“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强调了数学的重要地位。数学是个严谨且需要思维开放的学科,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方便学生思考。在数学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去解决物理这个科目。

参考文献

[1]于晓光.略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36(16):100+102.

[2]姜志惠,于川.基于核心素养刍议高中物理学习方式的现实表现与改进策略——以2017年高考(天津卷)数学文史类试卷为例[J].考试研究,2018(2):13-21.

猜你喜欢
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